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667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夹缝/夹袄 匀称/称心如意 拾金不昧/拾级而上B . 憔悴/荟萃 默契/锲而不舍 殚精竭虑/怒不可遏C . 龟缩/龟裂 斗志/斗转星移 发愤图强/令人发指D . 脊梁/贫瘠 胸襟/噤若寒蝉 勘测水位/堪当重任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仲裁 狼藉 蒙昧 眼花瞭乱B . 辟邪 嶙峋 燥热 合颜悦色C . 娴熟 斟酌 雕镂 抑扬顿挫D . 洗涤 提跋 桥墩 锐不可当3. (2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 , 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B . 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 , 其乐融融。C . 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D .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B .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D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B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C . 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D . 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是鱼之乐也_安知鱼之乐_子固非鱼也_请循其本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选贤与能B .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C .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D .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干里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你是如何看待这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的?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_,_。(月夜忆舍弟) (2)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_,_。 (5)面对“左迁”的现实,诗人韩愈借“_,_”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面对“赐金放还”的处境,诗仙李白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发出“_,_”对未来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 (11分)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走进作品。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篇课内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A_你的推荐语: _(2)认识鲁迅。要求同学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拟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则上联,请你写出下联。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海婴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各式各样有趣的玩具,鲁迅也一改平日只光顾书店的习惯,常常在一些杂货店和卖玩具的摊位上驻足,花心思为孩子挑选玩具。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B_(3)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感想。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感想:C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少年水里老师傅粗大的手在黄泥的圈窖里搅拌,有时连脚也踩进去,一身都是泥。“这一带都做大缸,都是亲戚,你们每家随便看吧。”老师傅跟大伙儿说,三十几名年轻学生便散开了,三三两两在村落里串进串出。黄泥被揉成一大团,像一尊佛,端端坐正在像蒲团的辘轮中夹,老师傅端详着面前这一堆土,好像看着自己的一生,只有几秒钟,没有几个人发现,像是仪式里最慎重的默祷。仪式过了,他用右脚的脚掌在辘轮的边缘一推,辘轮像着了魔似的飞快旋转起来了。中央那一堆像佛的黄土,也跟着旋转了起来。老师傅好像等待猎食的兽,一刹那间高耸起肩膀,两只粗厚的大手直直插入泥土中。在急速旋转的泥土中,他粗厚的大手成为稳定的轴心。泥土柔软湿润,仿佛刚刚绽放的花的蓓蕾,一瓣一瓣向外展放张开。泥土的形状不断改变,是在手的拉扯和挤压间变化。但是因为速度很快,反而不觉得手在用力,只感觉到老师傅宽厚的背膊都高耸拱起,好像力搏野兽般的用劲。他的手却只是轻轻触碰着泥土,泥土如同有了符咒的力量,开始往上旋转。一具大缸底座的容器空间逐渐形成了。底座直径大约三十公分,器壁四周微微向外张扬,构成细微的弧线。拉坯拉到大约三十公分左右,老师傅停止了。他把推动辘轮的右脚搁下,两手收回,安静地端视这刚刚成形的大缸粗坯,和他的体形一样,重大厚实,很难动摇。“底圈要放在屋脚阴凉处阴干,等土质稳定了,再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连续上半部。”老师傅搬来一座已经阴干好的缸底,另外揉了一团土,把土扯成手臂粗的泥条,在底座的上缘快速地盘筑起来。泥条像蛇,盘踞而上,逐渐堆高,完成了一只高有六十多公分的水缸。“现在没有人用这种大土缸了。满街都是塑胶缸,又轻便,又便宜。”老师傅一面休整缸緣的泥土,做出一圈弧形的器边。又用席子村垫在泥土表面,右手执木槌。轻轻在还潮湿的器表拍打,使原来条状的泥土融合成一片,泥土的表面也印上了一条条编织的席纹。“那为什么还要做?”“不做这个,做什么呢?”老师傅摊开染满黄泥的大手,憨直地笑着,“从十六岁学做缸,四十多年了最盛况的时候,一天做四百个粗坯,远近都夸耀赞美说:是能干的师傅。他又揉了一堆土放在辘轮上,自言自语地说:“不做这个,做什么呢?”整个村落里都是缸。大大小小的缸,重重叠叠,一摞一摞堆成高山一般的缸,有的用粗草绳捆扎,有的大大小小套在一起。有的歪倒了下来,砸碎了,压裂了,散置在院落,街道,斜斜的山坡上。木槿一丛一丛开紫色的花,也夹杂着美人蕉,黄的,红的俗艳颜色,招来四处飞舞的彩蝶,钻进花里,蠕动着,吸食着甜腻的蜜。一名十六岁姓潘的少年站在堆满了缸的土坡上,手叉在腰间,踌躇自满地俯瞰浊水溪的源头从高山间远远流来。夏季的河流浅滩处露出大大小小的河床,河床上满是卵石,丛生着杂草。水流不大,在卵石间形成清浅的水塘。牵牛的儿童仰躺在卵石地上看天上的云。云飘逸过的影子,每一朵都像水牛的动作,而真的水牛泡在水塘里翻滚,使一塘水都变黄泥般混浊。从斜斜的上坡上下来,老师傅肩膀间特别巨大的关节骨骼架于,特别厚实有劲的肌肉,使他走路的样子也蹒跚如一头身躯笨重的牛。他走进无数大缸堆到天际围出的小路,他满意地看着,一直堆到天际都是缸,一直延长到天际都是缸,他听到大缸里一些寄食的猫的争吵声。蹑手蹑脚,他轻轻走近,一躁脚,把吓得一阵烟逃窜而去。老师傅独自哈哈大笑,两手叉在腰间,又看了一次缸的上方一条窄窄的,但颜色蓝得仿佛浦得出水来的故乡的天。(出自蒋勋散文集少年台湾)【注】水里,地名,位于台湾省南投县。(1)通读全文,补全老师傅的制缸步骤。 揉泥成团_阴干缸底_修缘理表(2)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急速旋转的泥土中,他粗厚的大手成为稳定的轴心。泥土柔软湿润,仿佛刚刚绽放的花的蓓蕾,一瓣一瓣向外展放张开。(3)本文分别用“等待猎食的兽”、“大缸的粗坯”、“笨重的牛”来比喻老师傅,请据此并结合全文分析老师傅的人物形象。 (4)有人说,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老师傅没有必要写年轻学生,可以删去,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文章的情节构思和创作主旨说明理由。 1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些怀疑地问我:“下雪了吗?”我说:“是。”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要看吗?”她点点头。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好看吗?”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的帽子。入夜以后,雪还在落,我扶母亲上床睡了。临睡前她叮咛我:“床头留一盏灯,不要关。”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1)文中作者围绕“雪”,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处)(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B . 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C .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D . 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E . 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1、6-2、6-3、6-4、6-5、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1、8-2、8-3、8-4、8-5、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1、9-2、9-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