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99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为了防止震后疫情发生,玉树灾区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B .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C . 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D . 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闯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B . 给自己定位有两忌:一是不能狂妄自大;二是不能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C .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终于走出了思想上的误区。D . 5月日上午,第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深圳大学举行。3.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为人B . 因为C . 不以为然D . 为所欲为4. (2分)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 )A . 你高声喊:“按顺序排队,请到后边去!”B . 你小声说:“真好意思!”C . 你说:“您如有急事,请站到我这,我到后边排队去。”D . 你说:“别插队!自觉点!”5.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级部门决定铺张扬厉 , 在全系统内大力整顿。B .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英语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C .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妄自菲薄 , 也不能狂妄自大。D . 他非常勇敢地搭救了那个女孩子,真是火中取栗呀!6. (2分)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高谈阔论 坛花一现 迫不及待 窃窃私语B . 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园 月白风清C . 世外桃园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倍功半D . 四面楚歌 铤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和神离7. (2分)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潸然(shn) 矜持(jng) 撑篙(ho) 瞭望(lio)B . 青睐(ci) 充沛(pi) 灼伤(zhu) 徜徉(yng)C . 着陆(zh) 咽泣(yn) 冰碴(zh) 诧异(ch)D . 拜谒(y) 门闩(shun) 干戈(g) 黄晕(yn)8. (2分)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有误的是( )A .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端午节)B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七夕)C .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登高节)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9.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生命是酒 生命是咖啡 生命是茶A . B . C . D . 10. (2分)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有误的一项是(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A . 淋浴器随心所浴 ( 欲 )B . 咳嗽药咳不容缓 ( 刻 )C . 洗衣机爱不湿手 ( 是 )D . 蚊香默默无蚊 ( 闻 )11. (2分)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长江很快便醒过来了。它以鱼肚色_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A . 扫B . 抹C . 涂12. (2分)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 , , 春分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A . 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B . ,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上山梁,绕山嘴,爬高高的梯田C . 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绕山嘴D . 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 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1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照耀得你向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愈。B .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伐子。C .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D . 可以看出不曾有过的矜持。14. (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B .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C .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D .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15. (2分)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境中符合那位女士回答的话是(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A . 嗨,你害己又害人啊?B . 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C . 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D . 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16. (4分)常识填空。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_,作者_。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_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本文叙事的线索是_。17. (5分)仔细阅读背景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18. (2分)仿照例句,再写出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_ , 让人_。19. (1分)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闵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闵采尔听了,说:“_。”20. (4分)仿照下面的句子的形式再写两句话。仿句: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37分)21. (8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主人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搔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突出酸枣树的_。22. (3分)读课文纪念白求恩,“无不为之感动”中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_,“之”指代的是_;“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_。23. (2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秋夜巴金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问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下个不停,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 , 那么恳切 , 那么热心 , 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 , 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 , 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 , 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 , 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注】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1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柩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1)文章写“秋夜的梦”,突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性格特点?(2)伴随“我”的梦境,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这颗心,“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看到了)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鲁迅先生那颗燃烧的心所发生的变化“我”所感受到(听到、看到)的通红的心一直在燃烧_听见鲁迅一声响亮的回答,看见他向窗外挥手_(3)梦境中,鲁迅先生激动的、带感情的一席话,表明了他对活着的人怎样的期望?(4)为什么梦醒后“我”会在书上看到鲁迅先生那颗发光的燃烧的心?(5)简要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并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16-1、17-1、18-1、19-1、20-1、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37分)21-1、21-2、22-1、23-1、答案:略23-2、答案:略23-3、答案:略23-4、答案:略23-5、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