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08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词语的音形义全部无误的一项是( )A . 萦带(环绕) 兽铤亡(死亡)群 殷(yn)红(带黑的红色)B . 锲(q刻)而不舍 迥(差得远)乎不同 生命无虞(y 忧虑)C . 澜语(没有根据的话) 执干(盾牌)戚而舞 修茸(q 修理、修建)D . 毋(w)宁(不如) 羸(li 瘦)弱 告罄(qng 尽、空)2. (2分)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谛听 浣妆 瞩目 闲熟B . 逶迤 喧嚣 险峻 甜雅C . 繁衍 悬涯 摇曳 深湛D . 潸然 玲珑 晶莹 勾勒3. (2分)醉翁亭记一文的主旨是( ) A . 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B . 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 . 表现琅琊山的胜景D . 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之情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古诗文默写。 (1)何夜无月?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馨香盈怀袖,_。(古诗十九首) (3)老骥伏枥,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5. (5分)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_带着仆人_和一个捕鲸手_乘坐_船长的_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6. (13分)完成下面问题(1)听写。(请注意听录音,然后用楷体字或行字把这九个字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田字格。)(2)听一则关于“莆仙待客之道”的介绍,完成下面填空题。莆仙人招待第一次上门的客人一般会煮一碗_。莆仙人招待远客一般用_。莆仙人招待稀客或贵客除了采用以上两种接待规格处,通常晚上还要_。(3)听一场对话,回答问题。对话中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听了这场对话,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陟罚臧否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必得裨补阙漏(2)下列句中画线“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A .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B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在选段中,诸葛亮给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谈谈这条建议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8. (9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秦淮河月色朱自清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柳,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秀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古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亮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1)本文作者将秦淮河的月色与_、_、_等景物对比起来描写。把不同的对立的景物放在一起对比描写有什么作用?_(2)本文情景交融,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秦淮河月色有怎样的感情?9.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点燃一个冬天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 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汽燃一个冬天了。”(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表层含义:_深层含义:_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作文。我们总抱怨生活的平淡,平淡让我们失去了激情,没有了感觉,我们已不会感动。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悉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许多事,都会令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不已。请你以“ 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4-1、4-2、4-3、4-4、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5-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6-1、6-2、6-3、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8-1、8-2、9-1、9-2、9-3、9-4、9-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