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10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 . 黄河颂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C . 小说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梁生宝、余新江、刘思洋等。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一个人听雨,就像玩味岁月的回声,就像欣赏A(幽雅、优雅、文雅)的曲子,无人叨扰 , 无须jio情,悠闲自在。不管外面的天空是B(寂静、幽静、沉静)tu废,抑或是空灵祥和,且听着漫天细细碎碎的雨声。听雨就是聆听自己心的声音,听雨就是感受春天脉搏的跳动 ,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_jiotu叨扰悠闲_情_废(2)在A,B处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A_;B_(3)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古诗文名句积累填空 (1)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欲说还休,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写风云咋起,山雨将至的句子是_,_。 (5)2018年10月31日,金庸先生逝世,各方人士纷纷缅怀。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在于他的作品中始终流露着以家国为先的崇高情怀。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谪守回来后恍如隔世,感慨人事全非的诗句是:_,_。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4. (10分)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和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与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思而不行鲁国正卿季孙行父,谧“文”,史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后来孔子含蓄地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如今很少有人认真读古代典籍,以讹传讹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这句“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孔子反对的。季文子是一个乡愿式的人物,极世故,极精于算计,算来算去,算到最后,总是为自己打算。岂止是他,任何一个人,祸福利害计较太深,总不能见义勇为。所以,孔子说,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缩,长此以往,人便猥琐;人一猥琐,便不足观。明人李贽倡“童心说”,说人必须保持一颗童心,方为真人。如何是童心?李贽的解释非常精彩:“最初一念之本心!”为什么是“最初一念”?因为,最初一念的判断,往往是价值判断,是对善恶美丑判断!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行窃,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是一个犯罪行为,必须制止。但是,第二,第三反应呢?就很可能是这样:我制止他,我会不会受到伤害?我还是不管了吧?钱穆注论语,于此则下注日:“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孔子为什么反对三思而后行?因为,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文/鲍鹅山,有改动)(1)下列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阐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做事不能太过谨慎。B . 考虑得太多,人便渐渐委琐。C . 人必须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成为真正的人。D . 做事贵于果断坚决,不要过多计较私利。(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段写很多人误解“三思而后行”,只为证明很少有人认真读古代典籍。B . 第段孔子反对“三思而后行”,其实是反对人过于精明世故,过于计较祸福利害。C . 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突出了“最初一念”的可贵。D . 第段结尾运用了设问,引人思考,指出“三思而后行”行的往往是私利。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1)第段作者抓住了秋的颜色,写了常人眼中的秋,突出秋天是_的季节。 (2)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鲈,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毯。(4)第段中“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这句话里的加点词语“似乎”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5)作者心中的“秋韵”是怎样的呢?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公亦以此自矜 矜:_见舟而畏之 畏:_(2)翻译下面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9. (8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分为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勉。【注】法:按照法律。手版:即笏(h)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可爱者甚蕃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有狱久不决_众莫敢争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3)语段【甲】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段【甲】,具体说说语段【乙】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命题作文:翻过那座山情境作文围绕下列四个情境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手 我 疼痛 温暖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1、2-2、2-3、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3-6、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4-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5-1、5-2、6-1、6-2、6-3、6-4、6-5、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1、7-2、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1、8-2、8-3、8-4、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9-1、9-2、9-3、9-4、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