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99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派遣(qin) 应和(h) 着(zho)落 拈(zhn)轻怕重B . 憔悴(cu) 匿(n)笑 祷(do)告 侍(sh)弄C . 坍(dn)塌 流淌(tng) 静谧(b) 光秃秃(tu)D . 争执(zh) 黄晕(yn) 吝啬(s) 呻吟(y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取谛 闲暇 天涯海角 耐人寻味B . 轮廓 亲佩 大庭广众 仙露琼浆C . 监督 竹篾 珊珊来迟 悲天悯人D . 笨拙 咀嚼 情有可原 忍俊不禁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老师教育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可以白手起家 , 但绝不能手无寸铁。B . 受骗后他才如梦初醒 , 悔不当初。C . 严老为了此次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真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D . 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新装,一丝不苟地走在街道上。4. (2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增城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B . 现在,他已经回国了,就职于广州大学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足球事业。C . 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成长发展。D .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6. (4分)仿照下面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示例: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能_;谅解是_,能_。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1)兔从狗窦入,_。(十五从军征) (2)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瀚海阑干百丈冰,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一抹晚烟荒戍垒,_。(纳兰性德浣溪沙) (5)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6)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爱国是永恒的主题。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表达了收复国家失地的愿望;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中的“_,_”则表达了对抗清斗争不屈的信念。 (8)在安陵国处于危难之际,唐雎奉命出使,正如出师表中所说的“_,_”,最终不辱使命。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40分)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B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安逸C . 人恒过 , 然后能改 过:过去D .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 . 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4)在孟子看来,人怎样才能成才? 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_亭亭净植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B . 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出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 作者写牡丹的目的是以之正面衬托莲的高洁素雅。10.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干汪曾祺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盏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如今,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段介绍了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描述了店铺生意红火的场面。B . 本文刻画了连万顺老板连老大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意人的形象。C . 本文在质朴平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一样,却能揭示生活的哲理。D .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这也是在侧面描写连老板。(2)连万顺茶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赏析划线词)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赏析句子)(4)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请简要分析。 (5)文末说“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1. (8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1)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B . 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C .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D . 其一,志向远大,如一鹤冲天;其二,心地高洁,如明山净水。(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一诗中提到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作者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B . 两首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C .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D .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12. (8分)请细读以下文字,将表格中儒林外史的人物、情节、形象特征进行一一匹配。将合适的选项填在相应的位置。 人物情节形象特征_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恳求他人带他进去。在贡院内见到两块号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迂腐、迷信科举、备受歧视范进五十多岁还是一个童生,几十年应试不中。后来中举,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的状态,被其岳父一巴掌打清醒。_严监生_吝啬、贪婪、虚伪人物选项:A匡超人 B周进 C杜少卿形象特征:A仁德宽厚、慷慨大方。B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趋炎附势。C迷信科举、热衷功名、恃才放旷。情节选项:A临死前,手伸二指,迟迟不肯咽气。其妾赵氏为他挑掉了灯盏里的一根灯草。B扣压早先卖给邻居家的猪,还让几个儿子把讨猪的邻居打断了腿。C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赖了船钱扬长而去。六、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13. (10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篇提出了_的论点,再从_和从古代一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_和_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 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七、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14. (30分)按要求作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6题;共14分)1-1、2-1、3-1、4-1、5-1、6-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7-1、7-2、7-3、7-4、7-5、7-6、7-7、7-8、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40分)8-1、8-2、8-3、8-4、9-1、9-2、9-3、10-1、10-2、10-3、10-4、10-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1-1、11-2、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8分)12-1、六、 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13-1、13-2、13-3、七、 写作题 (共1题;共30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