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12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组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飞窜(cun) 蠢(chn)笨 错综(zng ) 婆娑(su)B . 虬(qi)枝 秀颀(q) 奇崛(ju) 枯瘠(j)C . 皓(ho)齿 唾(tu)津 迸(bng)溅 伫(ch)立D . 凝(nng)望 酒酿(ning) 贪婪(ln) 涟漪(y)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庖代 发窘 擀面杖 万恶不赦B . 荣膺 臆测 墓志铭 一泻千里C . 萧索 娇奢 出风头 红妆素裹D . 恣睢 商酌 笑吟吟 矫揉造作3. (2分)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的抑扬顿挫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3分)4. (23分)古诗词默写。李商隐的无题中,经常被引用来比喻人们无私奉献精神的两句诗是: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_,_。边塞风光常在诗人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在使至塞上_,_诗句中,描绘了塞外平旷壮观的独特风光。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请将你想起的每个名句写在下面横线处。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_ ,_ ;_ ,_ ;_ ,_ ;_ ,_ ;_ 。_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 (7分)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水浒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武松被金圣叹誉为“水浒第一人”,但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完人”,是因为武松身上还存在着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杀人过多等缺点。B . 水浒传中描述了林冲由一个安分守己、乐知天命的朝廷武官,发展为投奔梁山“落草为寇”的起义英雄的全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表现出林冲的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决定性转变。C . 水浒传中“道服裁粽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朱武。D . 水浒传通过各路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上层统治者的罪恶,表现了“替天行道”的主题。(2)“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古往今来,那些宝马良驹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功名伟业。水浒传中也不乏这样的名马,其中最有名的是照夜玉狮子马,它浑身雪白,能日行千里,原为大金王子所骑,最后成了谁的坐骑?请简要说说这其中的曲折故事。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 (11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 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 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詞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 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 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你的跟帖:_。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7. (2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题。豆畲深藏于广袤的乌山中,微小如豆粒,大号英雄村。赴豆畲是在仲夏,过官陂圩,走上弯曲的盘山水泥路,此路有千盘之险、地无百步之平。沿途只见群峰高耸、丛谷幽深,漫山遍野繁茂的草木间,流泉、石荀隐约。越往上行,坡度越陡,弯道越多。坐在车里,尽管头晕心悸,却是有惊无险,联想到先辈扪攀岩涉水的艰难,这已算相当不错了。及至豆畲村,只见上下左右除了山还是山,在崇山峻岭、茂竹修林之中一块不大的平地上,矗着一座新月形土楼,有住房十余间,移步至不远处,沿细绳模样石砌小径而上,山洼绿荫掩映处坐落着一座小祠堂,祠堂主体建筑为门楼、天井和一厅两厢房,两侧各有三间平房。村子周围零零星星散布着小块耕地。眼下的豆畲,静谧异常,宛然化外之境,然而当年却堪称藏龙卧虎、风雷鼓荡之地。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乌山地区建立红色政权。豆畲凭其退可隐蔽、进可四面出击的地理条件,以及可靠的群众基础,1934年至1946年,曾先后作为饶和埔诏县委、闽粤边特委、云和诏县委机关驻地。村里的老人对卢叨、陈文平、梁培德等云和诏县委历任书记仍记忆犹新,带我们参观这些领导人住过的祠堂和山寮,并讲述了陈文平在村民帮助下,怎样突出敌人的围捕;以及群众照顾、抢救身患重病的梁培德,最终无法挽回的情景。言谈之间,对这些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的英烈满怀敬缅之情。解放前,豆畲村才7户50余口,田少土薄,收入难以望岁,由于村小族弱人穷,备受地方恶势力欺压,因此坚定地选择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豆畲走出去的革命前辈张振福在其巍巍乌山战士情一书中提到:到1941年,全村参军入伍的青壮年达17人。留下来的妇女老幼则在村里搞生产,做交通,尽心竭力接待、掩护住村的革命者。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单吃饭就是大问题。同志们来了,村民想方设法供应伙食,敌人围剿时,则冒险把饭送到山上石洞或指定地点。反动当局视豆畲为眼中钉、肉中刺,迫害无所不用其极。1938年9月,张振福的父亲被敌人强行抓走,先是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再不说,就吊起来用枪杆捅,回家后医治无效逝世。随后,母亲、小弟两次被抓,嫂子也被抓过,皆遭酷刑摧残。而为了让家人不致饿死,母亲只好忍心将女儿卖掉,换来三担谷子。豆畲村当年经历的这一切,可以说是闽粤边区革命史的缩影。村里的那座祠堂,留下了众多仁人志士在那峥嵘岁月的光辉足迹。昔日烽烟弥漫之地,如今是那么明丽祥和,先烈们泉下有知,当感到欣慰吧!(1)豆畲村的地形特点是: (2)“豆畲深藏于广袤的乌山中,微小如豆粒,大号英雄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解放前,豆畲人为什么坚定地选择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原因。(4)革命前辈张振福是诏安的历史名人,你知道诏安还有哪些历史名人,请至少写出一个,并简要概括其事迹。(5)故乡有魂牵梦萦的风景,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个景点,不少于50个字。8. (25分)(2011营口)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我与人恩,一定相忘”是宽厚待人的大智慧胡 军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中重要内核之一。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与人恩,一定相忘”。这句话,不仅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准则,而且生动体现了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一条重要理念。“我与人恩,一定相忘”是一种心境。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古今事实都表明,凡是在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并为后人所称道的,绝非那些胸襟狭隘、小肚鸡肠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豁达大度的人。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的一生经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进退得失之际如何选择,磕磕碰碰之时怎样处理,这其中就有一个宽容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做到比干劲,不比斗劲;要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要宽容大度,不尖该计较;要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要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我与人恩,一定相忘”是一种智慧。“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为善,人自善良。”一个人的宽厚释放得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尊重。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宽厚大气能化解矛盾、冰释前嫌,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甚至能化敌为友、壮大自我。而斤斤计较只能作茧自缚,最后使自己陷于四面楚歌、寸步难行的境地。可见,宽厚不仅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雅量,更是一种聪明的大智慧。一个人越是对人宽厚,别人就越尊重他、爱戴他、拥护他,他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与支持。其在道德上所产生的震撼比严厉的责罚要强烈得多。“我与人恩,一定相忘”是一种艺术。要做到宽厚待人、恩怨相了,也不容易。一方面要善于沟通。沟通是协调的基础,谅解是团结的前提,平等是友谊的源头,宽厚不仅是一种品格,更重要的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我们要多拆“墙”,就是把不交流的心态拆掉;要多建些“桥”,多互相沟通,做到在事业上同心、同德、同志、同力,在工作中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另一方面,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待人,有什么说什么,有话当面说,有意见当面提,当面背面一个样。当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待人宽厚既不能懦弱无能,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更不是纵容与姑息,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而坚定,在一定范围内,追求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的最佳效果。“律己当严,待人当恕。”从总理所讲的“我与人恩,一定相忘”中可以看到,对他人的宽容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人变为朋友,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论是一个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国家,这种宽厚待人的胸怀都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选自意林2011年第5期,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中心论点,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联系全文内容,给选文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读完此文,你对宽厚待人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 (16分)阅读我以为,回答问题。【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及鲁肃过寻阳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恐已暮矣_ 盲臣安敢戏君乎_(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炳烛之明A . 以我酌油知之B . 友人惭,下车引之C . 两狼之并驱如故D . 夫君子之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10. (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现代著名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他的诗作运用_化的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B .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C . 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D . “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E .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B .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C .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D . 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写作,任选一个题目,按照要求或提示作文。(一)你最欣赏某句诗文,或许是因为它的哲理,或许是因为它的优美你最欣赏某个人,或许是因为他的美德,或许是因为他的睿智你最欣赏某种动植物,或许是因为它的美丽,或许是因为它的不凡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人,总是会欣赏每一寸阳光、每一滴甘露。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最欣赏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二)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3分)4-1、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1、5-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1、6-2、6-3、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7-1、7-2、7-3、7-4、7-5、8-1、8-2、8-3、8-4、8-5、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1、9-2、9-3、9-4、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10-1、10-2、10-3、10-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