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94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愁这首歌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再加之毛不易深情的演唱,更让人沉浸其中。B . 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C . 渝菁中学新校区教学楼设计巧妙,息息相通 , 不管你从何处进入,都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D . 2018年平昌冬奥会,BBC第一时间报道了武大靖夺冠消息,报道不吝溢美之词,直言不可思议。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 . 济南交警董某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 . 考场上沉着冷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 .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还可以影响你的一生。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按要求用课文原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刘桢赠从弟) (3)馨香盈怀袖,_。(庭中有奇树) (4)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 (5)将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 b k dng (_)。 (2)我看见他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n shn(_)地走到铁道旁边。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o mio ju ln(_)。 (4)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ng t b sh(_)的行旅。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 , 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渗(shn)透 燥动B . 屏(bng)息 欢腾C . 亲昵(n) 晨曦D . 刹(sh)那 问侯(2)依次选用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染上 徘徊B . 盖上 徘徊C . 盖上 盘旋D . 染上 盘旋(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B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C . 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D . 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 , 焉别颜回!”(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豫章的儿子。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太守。将:带领。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咸:全,都。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尼父: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乙】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 , 因嫁女与焉。(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郗(x)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王丞相:即王导。白:禀告,陈述。矜持:拘谨。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尔时语已神悟 丞相语郗信B . 因嫁女与焉 未若柳絮因风起C . 一坐之颜回 坐无尼父D . 访之,乃逸少 去后乃至(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3)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4)【甲】【乙】两则选文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和“雅量”,请根据助读资料,并结合选文内容分别探究其归为“言语”和“雅量”的原因。 【助读资料】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不管内心活动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不失名士风流。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谷有祖 , 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欲捐之(捐献)B . 谏父曰(劝说)C . 汝何以收此凶具(因为)D . 汝何以收此凶具(不吉利的)(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B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C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D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4)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耐得住寂寞才会赢王慧敏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依然跟着凑热闹。多年前,看过一篇小说,题目和作者已记不清了,故事情节却难以忘怀: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年轻人在京郊的一个村子里插队。在那个年月,下乡知青干活很累,收了工大家都倒头大睡。他却在土炕上铺上“马粪纸”,画些花鸟鱼虫。这与那个时代的要求不符,有人就反映到了县里。谁知他因祸得福,县文化馆美术组正缺人,便把他调来“接受再教育”。他依然不知疲倦地画他的花鸟鱼虫。画室的窗玻璃被大风刮碎,他用破报纸一糊就是8年,从来没向别人说起过。涨工资时,全馆的人都在背后告状、搞小动作,他没有半点动静,果然工资就没有涨上,但他依然神态自若,跟没事的人一样。当别人都热衷于铺天盖地般“闹腾”时,他总是选择看家。看家时,他总是画着那两尾小鱼、几根水草、一串小气泡。他在文化馆就这样无声无息过了许多年,春夏秋冬,无穷往复,是痛是痒,没人理会。若干年后,真正的艺术再次被社会重视,市里搞起了美术展,人们在首次美术展上,竟看到他的三幅画,都是小金鱼吐泡泡。后来,他名扬全城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能做的事非常有限。不少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时常被潮流裹挟,看别人怎么着,也马上跟着模仿。一辈子几乎所有的热闹都要参与,任何时髦的事都不放过,到了暮年他会发现:这辈子其实一事无成!每个人由于出身的环境、天生的资质不一样,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擅长,所以,往一个门里挤,其实是作践自己。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看了杀鸡都头晕的文弱书生,看了几本武侠书就要统领千军万马去攻城拔寨,能成功吗?从政也是如此,连与周围几个同事的关系都搞得一塌糊涂,听到一点飞短流长就坐卧不宁,想当市长、省长,能行吗?同样,连“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水则资车,旱则资舟”这样的基本经济学原理都不懂,却幻想着纵横商海,不赔得精光才怪!新闻界的一位前辈,学养深厚,领悟力惊人,文章更写得别具一格。如果精研学术,一定会有所成。可到中年,却选择了仕途。记得他去世前我去探望他,老人一脸懊丧:“后面这20年走错了路!我是个书生,性子又腼,其实很不适合搞行政,做得很累,还有很多同志不满意。如果我一直做学问,兴许会给后人多留点东西”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百折不回。只有这样,你才能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成就,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指出很多人明白“只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就,就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道理,但却依然耐不住寂寞去凑热闹的现象。B . 第至段列举“小说中一个人始终专注投入到绘画,最终名冠全城”和“很多人热衷于追随潮流,最后一事无成”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观点。C . 第、两段分析论述并举事例论证了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擅长的道理。D . 作者在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2)下面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 汉代大学者董仲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家。B .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七年,最终创立了相对论。C . 海伦凯勒能够不因身残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D . 曹雪芹为了完成红楼梦这部巨著,前后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才给世人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3)上了初中,有同学说:“面对未来的升考,我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我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总想着和同学出去玩,或者沉迷于网络或电视,该怎么办?”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这个同学进行劝导。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铁锤张中杰“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東。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着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轮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宇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伯,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竞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选文有删改)(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2)“儿子”入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 (4)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5)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一)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同学们叩开了初中这扇神奇的门扉。你会发现你开启了一片新天地,你正在体味着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生活。它是报名前父母,亲戚口中描述的样子吗?它是你小学毕业时憧憬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吗?它是“三点一线”的重复还是“痛并快乐”的交织呢?现在,就请你以“不一样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二)我快乐,因为我 (请补全题目后作文)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名著阅读。 (1)根据提示写出湘行散记中人物的名字。 门开处进来了一个年事极轻的妇人,头上裹着大格子花布首巾,身穿葱绿色土布袄子,系一条蓝色围裙,胸前还绣了一朵小小白花。_这次湘行到达辰州地方后,我第一个见到的就是那只小豹子。除了手脚身个子长大了一些,眉眼还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_(2)阅读骆驼祥子的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概你也有个积蓄,拿出来买条命!我一个月还没你挣的多,得吃得穿得养家,就仗着点外找儿,跟你说知心话!你想想,我能一撒巴掌把你放了不能?哥儿们的交情是交情,没交情我能来劝你吗?可是事情是事情,我不图点什么,难道教我一家子喝西北风?外场人用不着费话,你说真的吧!”这段话是谁说的?这件事对祥子有何影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4-2、4-3、4-4、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5-3、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6-1、6-2、6-3、6-4、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7-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9-1、9-2、9-3、9-4、9-5、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九、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