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87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绯红(fi) 解剖(pu) 绰号(chu) 杳无消息(ch)B . 枉然(wng) 溺爱(ru) 天穹(qing) 彻夜不寐(mi)C . 朔方(s) 污秽(hu) 粘连(zhn) 颔首低眉(hn)D . 皓月(ho) 馈赠(ku) 肖像(xio) 泪水盈眶(kung)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省悟(xng) 狭隘(y) 丘壑(h) 殚精竭虑(dn)B . 孤僻(p) 殉职(xn) 执拗(o) 黯然失色(n)C . 斑斓(ln) 桑梓(z) 阿谀(y) 苦心孤诣(y)D . 伫立(ch) 蓓蕾(bi) 角色(ju) 重峦叠嶂(zhng)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 , 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B . 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406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C . 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D . 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4.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B .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 .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D . 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 (2分)下列是给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 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2分)6. (12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活动一:解读“和”之义】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而“龢”又从“龠”从“禾”。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有关,它的本意可能是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等。(2)【活动二:探寻“和”之源】 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阅读这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活动三:传承“和”之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没有谁能离开他人和社会而有所成,也没有一个国家离开国际环境独立发展。小到人与人的相处,大到国与国的相交,我们都有优良的民族传承。请你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100字左右。 三、 古诗文鉴赏 (共2题;共35分)7. (10分)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做一段景物描写。(40字左右)(2)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 的“本性”,表达了 的情怀。8. (25分)文言文阅读 (甲)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綿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萝(b):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叫和谐动听。办:具备。(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长江的急流。信宿:连住两夜。(丙)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頂,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壬寅岁: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华顶:即华顶峰,浙江天台山诸峰之一。磥砢:石众多而乱。拗怒:抑制愤怒。(1)解释加下划线词 略无阙处_乘奔御风_念无与为乐者_晓雾将歇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非亭午夜分 水来自华顶B . 江水又东 任意东西C . 以爱瀑故 故渔者歌曰D . 既素重幽居 素湍绿潭(3)请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梁 长 二 丈 宽 三 尺 许 若 鳌 脊 跨 山 腰 其 下 嵌 空。(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5)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赏评下列的美景(任选一句完成) A、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B、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C、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欣赏角度: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色彩丰富: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 (14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的墙根儿陈晔冬天蹲墙根儿晒太阳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历史悠久,成为一幅北方山地的民俗图画。“到墙根儿晒阳婆去喽”有人在唤。乡土人称好的墙根儿为“暖和仡佬儿”,是指背风、向太阳的墙角,一般在北屋,称太阳为“阳婆”或者“老阳”。“墙根儿,墙根儿,老人的命根儿。”冬天的老人是向日葵,太阳在哪里,老人们就在哪里,暖暖的太阳温暖着墙根儿,也温暖着整个孤寂的冬天。冬日的太阳也像暮年的老人,没有了夏天的狂热炽烈,变得平和又善解人意。墙根儿有人时,老人们就说说话聊聊天,没人时就蜷缩着迷糊“睡”一会儿,想一想一辈子,或者什么也不想,就是纯粹地“享受”。小时候经常看见一些穿黑棉袄和翻毛羊皮袄的老人在墙根儿蹲着坐着,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锅,嗞溜嗞溜地吸,抽完了,把旱烟锅在鞋头或石头上磕几下,再装上一锅新的。老人们聚在墙根儿说着庄稼收成、聊聊闲天,冬天不觉得漫长。乡下的墙根儿传承着民间传统和民风民俗,常有老人在墙根儿下讲古,讲秦皇汉武,说上下五千年,孩子们最早接受传统文化启蒙的地方,就是从墙根儿开始的。少年时,我总爱带一个小本,蹲在墙根儿,记下老人们讲的那些传奇的乡土故事,这些故事渐渐地在我心底生根发芽。过去缺煤少柴,屋子里不暖和,孩子们就在自家温暖的墙根儿里支个凳子、方桌,对着太阳写作业、练毛笔字,既取了暖,又学习了文化。墙根儿成了很多孩子梦想出发的地方。也有一些勤劳的人,是带着活儿来的,在老房老屋的黄泥墙前摆开阵势,铺摊开荆条、高粱秸秆、笤帚苗和芨芨草,编编筐篓子,绑绑笤帚,扎扎高粱秆的“盖盖”“排排”。柳条匠编筐子篓子篮子,毛毛匠做皮衣皮袄,都是在墙根儿下完成的,墙根儿使这些劳动不再单调枯燥。如果去村里找人,若家门锁着,那一准儿在墙根儿待着呢。墙根儿也是天然的排练场和舞台。村里的山地大鼓就是在墙根儿排练的,两面牛皮大鼓、两套镲、两套铙敲出八面威风,庆祝打了胜仗,声震群山。练好了,还可以去参加组织的武会。那些年红红火火的村戏,都是在墙根儿排练完成的。有的青年男女在墙根儿相恋,而后成了一家人,生儿育女,老了,还在门前蹲墙根儿晒太阳,回忆着一生的爱恋。直到太阳落山了,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各自散去,循着炊烟回家。而今,乡村的墙根儿早已失去往日的热闹,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待着,有钱都去城里买房,无钱贷款也要“挤进”城里,农村实际居住人口减少了许多,很多村庄房屋闲置、大门紧锁,变得空旷寂寥。蹲墙根儿的人更是一年比一年少。再温暖的太阳也留不住年轻人向往外面世界的心,再好的拴马桩也拴不住奔腾的脚步。好太阳浪费了,墙根儿荒凉了,年迈的老人在失落中回忆着以前墙根儿的热闹和村庄的繁华,长满荒草的院落渐渐生长回忆。我很喜欢那首歌我热恋的故乡,“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故乡不美,可还是那么依依难舍,老了还要落叶归根,究竟热恋它什么呢?也许,这就是无法割舍的乡愁吧。待来年开春时,墙根儿又会最早生出报春的二月兰和葱葱的青草,墙根儿有着故土的眷恋、成长的印记、亲情的温暖。墙根儿是乡情包裹的磁石,时时召唤着游子的回归。(选自 人民周刊 2019年第1期)(1)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回忆了故乡墙根儿哪些温暖的往事。 (2)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这句话。 小时候经常看见一些穿黑棉袄和翻毛羊皮袄的老人在墙根儿蹲着坐着,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锅,嗞溜嗞溜地吸,抽完了,把旱烟锅在鞋头或石头上磕几下,再装上一锅新的。(3)第小节,为什么要提及而今墙根儿的现状? (4)请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10. (20分)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2)如何理解选段画线句中的“宝书”? (3)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五、 默写 (共1题;共12分)11. (12分)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月下飞天镜,_。(渡荆门送别) (2)_,志在千里。(龟虽寿) (3)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梁甫行_,_咏叹了家园荒芜,从而深化了诗歌主题。 (5)三峡中正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势陡峭的句子是:_,_。 六、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2. (12分)名著阅读。 (1)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B . 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C . 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下凡。D . 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2)根据西游记的内容,补全每句歇后语。 _娶媳妇背着走。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_上西天一心取经。(3)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哪三个徒弟? 七、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3. (5分)成长路上,我们会遇上风风风雨雨。如果面对失败时,我们没有一蹶不振,面对挫折时,我们没有气馁放弃,面对掌声时,我们没有骄傲自满,那么,我们将会有所成长。请以“这次,我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2分)6-1、6-2、6-3、三、 古诗文鉴赏 (共2题;共35分)7-1、7-2、8-1、8-2、8-3、8-4、8-5、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1、9-2、9-3、9-4、10-1、10-2、10-3、五、 默写 (共1题;共12分)11-1、11-2、11-3、11-4、11-5、六、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2-1、12-2、12-3、七、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