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270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冀教版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冀教版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考卷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0分)1. (4分)补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 (3)杜甫望岳中表达作者敢于攀登绝顶,傲视群雄的远大抱负的两句是:_,_。 (4)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曲径通幽,引申为“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句子是:_,_。 (5)木兰诗中表现战士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 2. (2分)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B .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理解: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C .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理解:“水声在屋檐下”的“下”是一个动词。D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春天像小姑娘”一句,本体“春天”和喻体“小姑娘”之间用“像”比喻词连接,是明喻。3. (2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作为薪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B .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C . “黑土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绥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D .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4. (7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八年级某班特举办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1)阅读上面的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必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5. (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 tioh,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_。 (2)“强聒不舍”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 A . 态度强硬,强迫别人继续听B . 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C . 孜孜不倦,勤奋学习,不知疲倦D . 对受过苦难的人不舍弃(3)语段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A . 表示引语B . 表示否定和讽刺C . 表示特定称谓D .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二、 阅读 (共5题;共76分)6. (18分)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心窃乐之 _ 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壑尤/美B . 作亭/者谁C . 饮少辄/醉D . 昨/游江上(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4)读懂山水: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5)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7. (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 ,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梃:棍棒。政:施行恶政。庖:厨房。饿莩:饿死的人。恶:表示反问的语气。象:同“像”。如之何:怎么,为什么。(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 诚: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_ 帝感其诚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_居:居天下之广居_ 居无何,上至_且:兽相食,且人恶之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B . 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 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 .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8. (16分)现代文阅读 五猖会文/鲁迅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链接材料一: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变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链接材料二:据许广平(鲁迅妻子)与周海婴(鲁迅孩子)回忆,鲁迅基本上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方针。海婴喜欢拆玩具,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要大些再看,鲁迅站在海婴一边,“任凭选阅”。 杨早(大家专栏)链接材料三:对于孩子的教育,一是理解:若不先行理解,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1)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除了本文的父亲,我们还认识了许多人。有为人公正,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的_;有身材高大,眼球白多黑少,追求自由而终归无法实现理想的同乡_;有大字不识,却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的_。(填人名)。 (2)一场五猖会,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阅读文章,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_ _扫兴着急 _(3)“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轻重缓急的语气里。” 五猖会一文中,父亲一共说了三句话。根据你的阅读体会,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选择最合适的选项。第一句:“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选_第三句:“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我选_A.激动欢快 B.平静严肃 C.冷静沉着 D.赞许欣慰在朗读父亲所说的“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的时候,重音应该落在“_”一词上,原因是_。(4)“修辞常给我们想说的话提供有效的方式,比直接叙述的方式更好。”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5)在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上,有两位同学对文中14段“迎神赛会”这一片段看法不同,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本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五猖会,作者却用了大半篇幅去谈迎神赛会,我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乙:“迎神赛会”这部分内容看似无用,其实在全文起着重要作用。因为_。(6)五猖会的背后是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请你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他的儿童教育观是否有值得你父母学习的地方? 9.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出声儿来钱钢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这种读书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可是,我还是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正是在那种“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我还喜欢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菜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音调”本义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适合朗读的特点。B . “读”指作者反复默读铁木前传。C . 句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具有借助听觉展现美的特征。D . 句建议人们在新的优秀书籍中寻找新的意境和韵味,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书要大声朗读才能读出韵味来。B . 读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外国的作品。C . 读书就要朗读新的优秀的书籍。D . 读书就要“读出声儿来”。(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极力主张朗读,因为朗读能获得美感。B . 培养读书的美感,要从少年时代开始,因为少年喜欢朗读,擅长朗读。C . 本文作者认为读书是抑扬顿挫的吟唱,对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培养起来的读书美感记忆深刻,且可受用一生。D . 本文作者谈的都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且言辞恳切,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写得亲切自然。10. (12分)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 【甲】“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乙】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一一你不是想错了吗?一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一本来就如此!(1)以上【甲】【乙】两段文字中说话的人是谁?根据以上文字及你对相关作品的了解,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西游记中为什么铁扇公主不愿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还要砍死孙悟空? 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共2题;共15分)11. (10分)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进数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今,地铁里、公交车上,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忙着刷微博,刷朋友圈,浏览网页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数字阅读,也称电子阅读,是指人们借助电脑、手机等载体阅读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字。(1)你们小组研究发现,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更多优点。请列举数字阅读的优点,不少于三点。 (2)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一些“低头族”的数字阅读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具体分析造成数字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不少于200字。 12. (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历年贺词中的名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注释:岁月不停留,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注释:不能不切实际地空想,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注释: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展开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0分)1-1、1-2、1-3、1-4、1-5、2-1、3-1、4-1、4-2、4-3、5-1、5-2、5-3、二、 阅读 (共5题;共76分)6-1、6-2、6-3、6-4、6-5、7-1、7-2、7-3、7-4、8-1、8-2、8-3、8-4、8-5、8-6、9-1、9-2、9-3、10-1、10-2、三、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共2题;共15分)11-1、11-2、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