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32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面这段话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阳台的边缘(yn),城市正退潮(co),打着惬意的盹(dn)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又一片片接上。日子也如蝶(di),不时地从墙上飘落,幻化成粉,弥(m)漫在每一个鲜嫩(rn)而生动的角(jio)落,又绽放出一簇簇(cu)多彩的花。A . B . C . D .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阔绰 忘乎所以 威摄 左右蓬源B . 狩猎 仙露琼桨 发髻 穷困缭倒C . 蹒姗 独具惠眼 琐屑 不求甚解D . 惬意 孤陋寡闻 销蚀 自知之明3. (2分)下面这段话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苦心孤诣地实践,持之以恒B .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苦心孤诣地积累,才能妙笔生花C .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苦心孤诣、才能用少数几个句子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D . 细节来自观察,真知出于实践,语感源于积累。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苦心孤诣、活灵活现。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B .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C . 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D . 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前去参加我市“红旗飘飘,伴我成长”演讲活动。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5. (12分)名句默写。 (1)山舞银蛇,_。 (2)足蒸暑土气,_。 (3)浊酒一杯家万里,_。 (4)陈涉世家陈胜最具鼓动性气势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_。 (5)隆中对这篇文章的文眼是_。 (6)出师表诸葛亮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_。 (7)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_,_。 (8)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_,_。 (9)“香”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请写出古诗词中含“香”字的连续的两句:_,_。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2分)6. (2分)名著阅读。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地说:“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抖着,号啕着:“圣母啊,求求您让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他低声说:“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原著中写到两个舅舅吵架,其原因是_ , 反映了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 (5分)语文活动。从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图一 小书桌 图二 美味教育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8. (25分)阅读文段,完成15题。君子的争与不争蒋骁飞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1)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2)”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3)“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4)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段划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5)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9.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 . 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C . 文章至段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D . 第段是过渡段,是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后面的直接批驳。(2)选文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 道理论证B . 举例论证C . 比喻论证D . 对比论证(3)第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历史或现实的具体人物加以说明。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0. (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选自韩非子)【注】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之有B . 属予作文以记之C . 王之伐越,何也D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翻译下列语句。 皆以美于徐公。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3)【甲】文中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是:_。 (4)【甲】、【乙】两文都以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5)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11. (12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清)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 , 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注】芜城,扬州的别称。(二)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1)对(一)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B . “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C . 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D .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2)(二)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3)结合(二)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越来越好是一种愿望,越来越好是一种状态,越来越好是一种结果。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其实,越来越好的还有风景,还有心情,还有习惯,还有来吧,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越来越好。请以“越来越好”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篇文章。要求: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能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5-1、5-2、5-3、5-4、5-5、5-6、5-7、5-8、5-9、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2分)6-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8-1、答案:略8-2、答案:略8-3、答案:略8-4、答案:略8-5、答案:略9-1、9-2、9-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0-1、10-2、10-3、10-4、10-5、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2分)11-1、11-2、11-3、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