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11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范进中举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21分)1. (2分)下面划线词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A .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指写文章的功夫)B . 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谨慎的想法)C . 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结交)D .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 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教书的地方)2. (4分)根据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语。岳父见教的是。_宗师说我火候已到。_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_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_3.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无误的一项是( )星xi( ) 商zhu( ) zun( )紧 作y( )带qi( ) 避hu( ) ji( )元A . 宿、酌 、攥、揖 、契、讳、解B . 宿、酌 、攥、揖 、挈、讳、介C . 秀、酌 、攥、揖 、挈、讳、解D . 宿、酌 、攥、揖 、挈、讳、解4. (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B . 央及:波及到。C . 拙病:奇怪的病。D .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5. (5分)藤野先生选自_的作品集_。作者本名_,是我国伟大的_、_、_。6. (2分)读诗有的人,贯穿全诗的修辞方法是 ( )A . 比喻对比排比B . 反复拟人比喻C . 比喻反复对比7. (2分)下列括号内的词语可以去掉的一项是( ) A .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B . 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C . 这些大浮雕高(大约)2米,合在一起共长(大约)4068米。D . 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8. (2分)文中写范进见报帖以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 )A . 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B . 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C . 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D . 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 (15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仰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地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1)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文章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第一自然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10. (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有一种生活方式自带光芒万丈毕淑敏第一次听说此次日本之行,要在长野县大豆岛的农民轰太市先生家住一天时,半是欣喜,半是忐忑。高兴的是可以由此深入普通的日本人民中,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真是难得的好机会。不安的是,想象中的轰先生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因为“轰”这个姓总使我联想起 夏天的暴雨和闪电雷鸣。一见到轰先生,我就乐了。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不像常见的日本人,嘴角总是抿得很紧,仿佛时刻都在思索,而是经常忘情地哈哈大笑,好像一个快活的大孩子。轰先生一家为我们的到来,真是忙坏了。你想啊,一下子来了五个外国人,吃喝坐卧,不是一个小工程。轰先生的妻子绿女士和他的妹妹、儿媳扎着浆洗一新的围裙,为了我们不停地忙碌着。我们品尝着精美的日式菜肴,吃得非常开心。吃完饭,轰先生招呼我们沐浴。我心中有些嘀咕:天这么凉,要是冻出感冒,再转成气管炎,异国他乡的,岂不麻烦?没想到,轰先生一家为我们想得周到极了,先是大小浴巾,再是和式睡衣,最后干脆抱来了两大摞长短袖的棉睡袍,堆在地上,好像两座小山。我们全副武装穿在身上,面面相觑,不由得开怀大笑。我们在轰先生家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老人家自己种稻田。他招待我们吃的米饭,就是亲手种出来的。我敢肯定地说,这是我平生吃过的最香的米饭了。我们都夸老人家的米好,他骄傲地宣布,他种的富士苹果是全日本第二。他说得是那样肯定,我不由得问:是不是进行过正规的全国评比,您的苹果得了银牌?老人眨着眼睛笑起来说,全日本第一的苹果 还没有长出来呢,因为没有第一,所以,我的苹果树就是日本第二了。我们愣了一下,也会心地笑起来。不管怎么说,看轰先生的自豪样儿,他的苹果树百里挑一那是没得说了。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缓缓地向轰先生的果园走去。10月的日本晴空万里,干燥凉爽的秋风,带着苹果的甜香扑打着我们的衣襟。远处山峦上最初染红的枫叶,像拍红的手掌,在招呼着我们。这一带是苹果产地,果然名不虚传。一株株精心培育的苹果树,迎风而立,硕果累累。小路四周的地面,银光闪闪。果树下的土地上都铺着雪亮的金属箔,好像无数面巨大的镜子,用以反射阳光,普照苹果的各个部位。这样结出的苹果不但颜色像玫瑰一般艳丽,而且含糖量高。果园的上空还罩着结实的尼龙网,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是防盗,后来一问,才晓得是为了防鸟啄食苹果,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苹果都无褶无疤,玉润珠圆。我一边走一边想,轰先生的苹果树既然是全日本第一,那他树下的银箔一定最亮,他树上的尼龙网一定最大,他的苹果一定像红宝石一般美丽。正想着,轰先生停下脚步说,喏,到了,你们可以尽情地摘苹果了。我定睛一看,吓了一跳。这实在是一片太平凡的苹果园。咳!甚至连平凡也算不上的。苹果树上没有遮天蔽日的尼龙网,苹果树下没有银光闪闪的金属箔,树不高大,果不繁密,在周围一大片人工精心雕琢的果园中,显得简朴而随意。树上的苹果因为没有接受到阳光各方面的照射,半边青半边红,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夺目。我们走进果园,七手八脚地开始摘苹果,站在苹果树下大吃起来。平心而论,轰先生的苹果还是相当优良的,甜脆爽口。但因为没有尼龙网和金属箔的养护,果皮上有小鸟啄过的黑斑点,味道也略略有点酸。我们吃饱了苹果,又摘了一兜,才迎着暮色回到轰先生的家。丰盛的晚饭后,轰先生拿出纸笔,文人们开始舞文弄墨了。我写诗是外行,站在一旁伸着脖子屏息欣赏。轰先生写下他的一首短歌:我闭着眼睛,四周一片寂静,沿着阶梯,走向湖泊的深处,那里,有什么呢?那一刻,四周真的变得十分寂静。听了轰先生的诗句,我的心灵深处有一根琴弦被触动,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壅塞喉头。大家笑着追问老人,在湖底到底会有什么呢?恰在这时,轰先生的妻子绿女士来为我们送茶,轰先生遂一本正经地回答,那里有美人啊!说着,亲热地拍了绿女士一下,我们大笑。在轰先生家的榻榻米上安睡一夜。清晨,要告别了,大家恋恋不舍地分手。我为轰先生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您使我想起了中国神话中的山野仙翁。”到了东京,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人流里,在扑朔迷离的霓虹灯下,我又拿出轰先生的苹果端详。它朴素天然,携一种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这其中又注入了轰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越发显得沉甸甸了。我坚信,它是日本第一的苹果。(本文有删改)(1)文中多处描写了“笑”,请分析以下两句中人物“笑”的原因。我们愣了一下,也会心地笑起来。说着,亲热地拍了绿女士一下,我们大笑。(2)我们去轰先生的果园摘苹果,为何要详写路上的景物?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轰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题目“有一种生活方式自带光芒万丈”有哪些含义。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 (共8题;共21分)1-1、2-1、3-1、4-1、5-1、6-1、7-1、8-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1、9-2、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