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1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21分)1. (2分)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A . 学科之间是互通的。B . 地质学家也要懂生物学。C .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D . 我们要学会发散思维。2. (2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分析“大约”的作用。A . 大约,表推测。B . 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切的数字。C .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D . “大约”一词表明作者拿不准具体时间,没办法才这样写。3. (2分)(2011曲靖)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自己,从而才能 自己, 自己,直到最后 自己, 自己。A . 认识 成长 锤炼 升华 完成B . 锤炼 认识 成长 升华 完成C . 认识 锤炼 成长 完成 升华D . 锤炼 成长 认识 完成 升华4. (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B . 一些亏损企业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时,发现这些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C . 我认识到,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于平时刻苦钻研。D . 尽管改革的困难多么大,我们都有不会动摇。5. (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由外因到内因。B .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主要说明了雨林毁灭的严重后果。C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结构层次是总分总。D . 统筹方法这篇文章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下定义。6. (2分)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 . 流逝 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B . 熔化 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C . 导致 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D . 漂移 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7. (2分)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B . 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比较、大约、可能、左右、几乎”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C .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D . 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8. (2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即使从科学眼光来看,那构成雪景的一片片雪花也是万姿千态,各放异彩!有的是晶莹一薄片;有的像白亮的银针;有的像张开的小扇子;有的像夜空的星星;有的像交错的树枝;有的干脆像哑铃。据统计,现在观测到的形形色色的雪花,有一万多种哩!但是雪花有个基本形状是不变的,那就是所有雪花都带有六角形的特征。即便是针形雪花,也是六根针伸向六个方向。雪花是六角,这是我国人民最早发现的。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即汉文帝时,我国已有“凡草木花多五瓣,雪花独六出”的记载。这一发现比外国早一千七百多年。在欧洲,直到1611年,天文学家开普勒才发现雪花是六瓣的。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 . 打比方 引用 作比较B . 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字C .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D . 打比方 分类别 列数字9. (2分)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褶皱(zh) 劫难(ji) 骨骼(g)B . 遗骸(hi) 蟾蜍(y) 撞击(zhung)C . 两栖(x) 深渊(yun) 鸟臀(tn)D . 追溯(su) 衍射(yn) 溅到(iin)10. (3分)选出论读书作者谈读书的三个方面( )。A . 读书的目的。B . 读书的方法C . 读书的作用D . 读书的时间二、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11. (20分)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此,八年级(五)班开展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收获”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仿照示例,写出你在阅读名著中的收获。示例:读水浒传让我明白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也让我看清了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本来面目,更让我懂得了封建愚忠思想对人心灵的毒害。(2)如果让你向身边的同学推荐这本名著,你打算如何推荐? (3)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太安静太舒适,以至于很多青年迷失了方向,那么他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呢?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2. (3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蛋白蛋黄都要吃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蛋黄有一个小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左右。但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题,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的,由人体肝脏自己产生,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70%80%,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外源性的,经膳食摄入,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20%30%。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等个人因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体内总胆固醇并不会升高;有人可能长期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但未必不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当然,患有慢性病或高胆固醇、高血脂症的人日常仍需注意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中国膳食居民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蛋类摄入量为280-350克,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这个量平均到每天即每天摄入量为40-50克,大约1个鸡蛋。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大家每天吃1个完整鸡蛋,这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鸡蛋对人体的营养贡献,远远大于它“可能”带来的“高胆固醇”风险。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每周吃鸡蛋不要超过3个,大约隔天吃一个比较合适,或者每天吃半个也不错。对于患有高胆固醇的人,不吃鸡蛋未必能降低胆固醇,吃鸡蛋也未必一定加重症状。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选文有改动)(1)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煎、煮、蒸、炒等方式加工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差别不大。B . 科学证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C . 长期素食者,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不会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D . 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吃鸡蛋,包括蛋黄。(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选文第段划线词语“必需”不能删掉的原因。 (4)概括选文第段的说明内容。 (5)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选文中仍建议高胆固醇患者适量摄入蛋黄,其理由除蛋黄营养丰富外还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13. (15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1)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括号的作用是什么?(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文中“撞击说”和“火山说”,引号的作用是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 (共10题;共21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11-1、11-2、11-3、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2-1、12-2、12-3、12-4、12-5、13-1、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