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908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3题;共50分)1. (2分)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大西北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那里有最澄_澈的苍穹,湛蓝的天空追逐着洁白的云朵,纯净得没有一丝污秽_,美得静谧,灵透,让人不禁联想到“无边蓝锦俯山河,点点棉絮形如车”的意境;那里有最炙热的戈壁,黄沙漫漫,烈日灼灼,让你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_赠。失意之时,不妨来一次大西北的旅行,让极致的美景抚慰我们的灵魂,沉静下来,消除懦_弱,重塑信心,朝着更美好的自己靠近。A . dng hu gu xB . chng su ku xC . chng hu kunu D . dng su gu nu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婉然 猥亵 拂晓 匣子B . 绷带 梧桐 惊鄂 诙谐C . 啁啾 匍匐 惊咤 窒息D . 牛犊 嗣后 毋宁 倜傥3. (2分)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A .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他们与曾巩、王安石组成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B . 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C .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骆驼祥子是他的长篇代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D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知识就是力量”、“美德比美貌更重要”出自英国培根的培根随笔。4. (2分)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C .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 . 自/非享午/夜分,不见/魔月5. (2分)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 . 禽鸟知山林之乐B . 名之者谁C . 四时之景不同D . 醉翁之意不在酒6. (2分)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辛弃疾的词何以以豪放著称?它不是用墨写就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的豪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东坡正当盛世,其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而辛弃疾呢,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辛词的豪放,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飞翔,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燃烧,是政治之风鼓荡下的炸响!A . 文段句运用设问手法,对辛弃疾词以豪放著称的原因发问,并自问自答,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共鸣。B . 文段句“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辛弃疾政治命运的跌宕起伏及其倍受煎熬的境况。C . 文段句中“胡尘飞、金戈鸣壮就了其词威,民族仇、复国志炼就了其词魂”,运用对偶,集中表现了辛词的内容和精神,体现了辛词有别于苏词的豪放。D . 文段句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辛弃疾的得意与自满,也突出政治经历对辛弃疾创作的重大影响。7. (2分)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 )A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 . 全石以为底C . 卷石底以出D . 因以为号焉8. (2分)下列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 . 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译文:孔子说:接受教育,注重学习,谁不会顺利成功? B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C . 是为其智弗若与?译文:这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吗?D .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译文:仁德之人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天下最仁爱的贤君去讨伐纣王那样最不仁爱的暴君,又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连舂米的大木棒都给漂走的事情呢?9. (2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 . 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 .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10. (2分)选出用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 . 如鸣佩环,心乐之B . 水尤清冽C . 卷石底以出D . 似与游者相乐11. (12分)解释句中划线字的意思。问君何能尔_浑欲不胜簪_黑云压城城欲摧_折戟沉沙铁未销_殷勤问我归何处_我报路长嗟日暮_12. (9分)小石潭记选自_,作者_,字_,唐代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之一,他擅长于写_,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 。本文是其中的第_篇。13. (9分)按要求填空。 (1)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_。 (2)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_。 (3)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是:_;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是:_;描写鱼情态的语句是:_。 (4)前文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 (5)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_。 (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语句是:_、_。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4. (18分)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节选自宋史林逋传)【乙】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节选自梦溪笔谈)(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每造其庐_随辄弃之_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_逋必棹小船而归_(3)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 性恬淡好古 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B . 久之归杭州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C . 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 . 延客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5)比较上文中的林逋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观点和理由。 15.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屋舍俨然 _便要还家 _乃不知有汉 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B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3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3-2、13-3、13-4、13-5、13-6、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4-1、14-2、14-3、14-4、14-5、15-1、15-2、15-3、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