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742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古诗文默写。_,不求闻达于诸侯。所以动心忍性,_。“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_,_。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B . “忍”“欺”写出了作者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C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D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2)班级要举办杜甫诗歌朗诵会,你想朗诵这首诗。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杜甫的处境或情怀,你打算选一幅图作为朗诵背景。你会选择下面两幅图中的哪一幅?请结合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甲 乙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1分)3. (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上文选自课文_,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的巴陵郡城。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请问:上述材料的作者认为“虎啸猿啼”应该如何解释呢?4. (4分)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试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注释】赖:依仗,依靠。虎豹:像虎豹一样。特:只、仅仅。雄:首领。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所以:的原因。(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臣未尝闻也_休祲降于天_长跪而谢之日_(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B .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C . 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D . 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翻译下面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4)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 (6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 s)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下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1)根据拼音写汉字。k s_(2)下列对第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B .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C . 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D . 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3)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信息摘录信息概括_斑马线的祖先斑马线的起源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_斑马线之“最”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_(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5)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 6. (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二氧化碳能再生吗?近年来,地球表面的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年向大气中排入50多亿吨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本应为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过多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遮在地球上空,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那么,有没有办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了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二氧化碳重新变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科学家发现,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极高,能将二氧化碳转换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于是有人设想,利用生物技术大量培养浮游生物,这就等于建立起了一座大型海上工厂,以太阳光为能源,用细菌和藻等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回收有用的物质。也有的科学家设想,用现代的技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液化,然后倒进深海海底的凹处,让它们在海底和碳酸钙进行中和反应,这样就可以把二氧化碳储存起来。还有科学家设想,将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又是极有用的还原剂。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变废为宝了。从理论上讲,把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并不复杂,只要给二氧化碳的碳两个电子,就可以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法国的一批化学家起初在水溶液中用电化学的方法供应电子,想把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但结果很不理想,因为在水溶液中无法用电化学方法供应大量能量,也就无法使二氧化碳获得电子。法国能源研究所的一批化学家,别出心裁地利用一种含有氮、碳、镍、钴的大环化合物为催化剂,通电后使二氧化碳顺利地变成了一氧化碳。但应用这项技术获得一氧化碳的成本太高,因而只是在理论上有价值,不能进入实际应用。尽管如此,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的尝试还是大有益处的,一旦找到了再生二氧化碳的实用方法,就会使我们居住的地球获得新生。(选自人类科学史上等待回答的未解之谜)(1)为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增加,科学家设想了哪些办法?(2)第段划线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3)结合语境,回答下列问题。第段中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 请问:“这一点”是指什么?阅读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列举“法国化学家把二氧化碳变成了一氧化碳”的实验。(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链接材料的看法。材料一:C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目前国内有关研究部门已经利用该技术提纯一百多种生物的精素,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和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国内已经有几套工业装置。材料二:应用CO2代替Ar 用于转炉炼钢吹炼气,可大幅度降低炼钢成本。材料三:CO2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美国人均消耗饮料为147公斤,全球的饮料人均消耗量为21.3公斤/年。而我国在98年,饮料人均消耗仅为4.5公斤/年。近年来,CO2作为饮料添加剂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7. (1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_。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当时人称_。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_。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 (5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B .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篆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C . 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歌德的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小东西星期 一故事集,文章的主人公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郞士。D .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注意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借助对比、 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晴式的概括。(2)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A祥子成亲 B雨中拉车C买羊肉包 D大兵抢车甲:_ 乙:_ 丙:_(3)有人说,虎妞可憎;有人说,虎妞可怜。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_真好(横线上可填“读书、健康、母爱、旅游”)文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横线上可填括号里的词,也可自己另外选择词语。不管你选写文题一还是文题二,都是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1、2-2、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1分)3-1、3-2、3-3、4-1、4-2、4-3、4-4、4-5、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1、5-2、5-3、5-4、5-5、6-1、6-2、6-3、6-4、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7-1、六、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1、8-2、8-3、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