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588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牛肝菌(jn) 避邪(xi) 鲜腴(y)B . 篱笆(ba) 扎(z) 洞 颓唐(tu)C . 扳(bn)尖 缅(min)甸 绿釉(yu)D . 炽(zh)红 卜卦(gu) 乍(zh)一看2. (2分)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A . 务(致力) 鄙(边远的地方) 范(模范)B . 务(务必) 鄙(低劣) 范(衡量、检验)C . 务(追求) 鄙(看不起) 范(模范)D . 务(致力) 鄙(看不起) 范(衡量、检验)3. (2分)下列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_了起来,_着,_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_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A . 怒吼 回旋 奔腾 冲倒B . 回旋 怒吼 奔腾 冲过C . 奔腾 怒吼 回旋 冲倒D . 激动 怒吼 奔腾 冲过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B .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C .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D .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5. (2分)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A . 孟子 诸葛亮 欧阳修 “三苏”B . 孔子 诸葛亮 欧阳修 “三苏”C . 孟子 诸葛亮 范仲淹 “三苏”D . 庄子 刘备 王安石 “三苏”6. (2分)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是“责任心”,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9分)7. (6分)(2015宁夏)将备选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_ )、(_ )、(_ )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万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耳濡目染8. (13分)文学常识填空。邓稼先的作者_,获得1957年_奖。本文是一篇回忆性 _(体裁)。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_、学者、民主战士,其代表作有_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臧克家,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代表作有诗集_等。回忆鲁迅先生作者_,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等。_是作者精神和文学上的导师,为她的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孙权劝学选自_,它是 _(朝代) _主持编纂的一部_,记载了从_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_,北宋_家、_家。9. (5分)三个火枪手的作者是_。 10. (5分)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微笑:微笑: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 (5分)以“天生才干”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为话题,按照例句,仿写句子。例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12. (27分)阅读莫远离“深阅读”,回答后面问题莫远离“深阅读”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资本论写了40年,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浅阅读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它会影响个人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B . 第段举红楼梦和资本论两部作品成书时间为例,强调经典名著应该不断重读,温故知新。C . “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浅阅读风行之势的忧虑。D . 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从“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和“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3)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第四段中划线部分跟前后的内容联系看似不紧密,能否将其删去,为什么?13.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就是了不起的成功前不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到中山大学访问。面对记者的一系列提问,他“一问三不知”。因为这15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一问三不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的“不知道”却给我们留下一个珍贵的启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有点低。但真正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人呢?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他们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我国医学外科界公认的“宝刀”裘法祖等等,许多科学巨匠,无不倾其所有,毕其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两个字:用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脚踏实地用心做好一件事,其实就是了不起的成功。(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阅读文章段,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3)中国古代有一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觉得这与丁肇中的“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矛盾吗?为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9分)7-1、8-1、9-1、10-1、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1-1、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12-1、12-2、12-3、12-4、13-1、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