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4890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6分)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 . 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 .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 . 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3. (10分)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画面。5. (7分)古诗词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6. (6分)诗歌鉴赏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请翻译“将军白发征夫泪”。(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句中运用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7. (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1)这首诗前两句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1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好在哪里?请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0. (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乌栖曲【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1】 , 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2】【注释】【1】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2】高:“皜”的假借字,“洁白明亮”之意。(1)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1,2句勾画出了日落乌栖时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B . 第3,4句具体描写歌舞、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正与第2句照应。C . 第5,6句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用“银箭金壶”暗示着漫长秋夜渐次消逝。D . 第7句意味深长,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发出的喟叹,又像是诗人对吴王敲响的警钟。(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对吴宫生活的种种场景是紧扣时间推移、景物变换来暗示的。B . 本诗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C . 本诗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D . 本诗的风格正秉承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贯的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12. (10分)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感觉:_;气势: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交代_,借此表现诗人_。 (4)李清照是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6)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 13.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目。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注】荜门:简陋的住处。(1)颔联中的“遍”和“稀”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2)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诗句作简要赏析。14. (10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B .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C .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D .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B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C . 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D . 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B .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 .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 .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B .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 . 颔联,颈联重在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 .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16. (7分)(2013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 , 愿为持竿叟。【注释】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B .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C .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D .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B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C . 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D . 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1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 . 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 . 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D .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取:问。因风:趁着风势。(1)根据词句内容推想这首词所写季节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仲春B . 暮春C . 孟夏D . 仲夏(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B . 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C . 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D . 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19. (7分)阅读下诗,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_(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答:_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 (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21. (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1)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一个“”字来直接赞美江南。(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来江水绿如蓝”。22. (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天 涯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1)第一二句中“天涯”一词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格,有何表达效果?(2)结合第三四句诗,具体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1、1-2、2-1、2-2、3-1、3-2、3-3、4-1、4-2、5-1、5-2、6-1、6-2、7-1、8-1、8-2、9-1、9-2、10-1、10-2、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1、1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1、13-2、14-1、14-2、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1、15-2、16-1、16-2、17-1、17-2、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1、18-2、19-1、19-2、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1、20-2、21-1、21-2、22-1、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