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383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3)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毒生姜、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防不胜防,无所遁逃。B . 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古田社区决定加快创建文明社区的规模与速度。C . 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D . 饱经百年沧桑,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2. (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景秀丽的环城河畔,一场精彩的少儿武术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B . 月的阳明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C . 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惟妙惟肖 , 吸引了上百万游客不远万里来游览参观。D . 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而微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形象。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默写。 (1)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岗中行驶。错字:_改正:_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均竿。错字:_ 改正: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阅读相关资料,仿照下列例句表达你对苏州市镇湖镇某个方面的观感。【资料链接】镇湖半岛的湖岸一带基本都是生态湿地,有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半岛北侧的弧形湖湾长约5公里,湖水清澈,风光秀美,是天然泳场,也是避暑佳处。湖中的小连山(岛)、大小贡山(岛)、乌龟山(五指山岛),是休养胜地。该镇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传统民俗文化积淀深厚。 2006年,镇湖苏绣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据“百度百科”整合)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 (1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恐已暮矣_盲臣安敢戏君乎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及鲁肃过寻阳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7.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行拂乱其所为_曾益其所不能_而后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卑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B . 课文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 . 课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D . 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1分)8. (35分)阅读分析题。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大学文化,中校军衔。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1)给下列字词注音。翟 聂 绥 (2)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3)“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5)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6)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航天情况?(7)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9. (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攥一把芳香的泥土厉彦林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爷爷、父亲和童年的“我”对土地的感情都很深厚,请结合课文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他们对土地的感情,填在表格相应的地方。人物感情爷爷_父亲_童年时的“我”_(2)文章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第段中“芳香”的理解。(4)联系本文和链接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10. (8分)名著阅读。 (1)根据诗句判断名著人物。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人物名:_)(2)下列对名著西游记评述有错误的一项( ) A .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B . 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C .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D . 铁扇公主不借扇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3)学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应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一):家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6-1、6-2、6-3、6-4、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1分)8-1、8-2、8-3、8-4、8-5、8-6、8-7、9-1、9-2、9-3、9-4、10-1、10-2、10-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