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6222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3题;共15分)1. (8.0分)默写填空。 (1)竹里馆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_,_。 (2)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 (3)贾生中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_,_。 (4)小明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 (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_,_。 2.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偏僻)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 , 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消失)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 , 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 , 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汩汩(g) 耄耋老者B . 龟(gu)裂 弯曲幽深C . 宗祠(c) 历经沧桑D . 树冠(gun) 安然无恙(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僻远 消失B . 偏僻 消亡C . 偏僻 消失D . 僻远 消亡3. (3分)下面一则应用文是刘小明向王大亮借钱所打的借条,有几处错误,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借条今借王大亮现金六十元,两周后还清。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决不抵赖。此据。收款人:刘小明2019年3月20日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4题;共45分)4.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尊君在不 不:_下车引之 引:_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_王欲舍所携人 舍: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3)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B . 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 .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D . 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4)【乙】文中王朗和华被两个人在患难时对别人的态度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5. (5.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习之 时过境迁B . 不亦乐乎 乐亦在其中矣C . 吾日三省吾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 . 有朋自远方来 不自量力(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 . 学而时习之B . 五十而知天命C . 温故而知新D . 学而不思则罔(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B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孑L子及其弟子的言行。D . “四书”指的是尚书辩鼢语夫学中庸。(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 (25.0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风起张艳霞四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地声音。有点刺耳。儿子皱了眉,说,妈,你干嘛呢?母亲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没事,你继续看书吧。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干活,给儿子赚未来上大学的学费,回来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兼顾着照料儿子。儿子成绩好,是爸妈的希望。儿子看了会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在屋外,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了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母亲端来几根玉米晶莹剔透地放在碗里。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儿子阴沉着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去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那种提拉米苏的。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这个叫提拉米苏的蛋糕,母亲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贵得让母亲心疼。儿子看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给不给我买啊?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着,这么贵,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可得干一天的活才能赚回来啊。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回头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去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试考完了,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是叫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说,妈,旅游呢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坐火车,坐飞机去玩,到了那里,还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那这可是要多少钱啊?是不是会要很多钱呢?母亲想着,心头莫名地沉了沉。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是想和你说两句啊。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听电话,母亲只好解释,说,儿子正认真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这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你就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儿,好贵。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儿,旅游要坐火车,坐飞机,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这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吧。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可棒着呢。后来的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的抓紧读书,周一至周五是在学校,周六周日是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说,妈,出什么事了吗?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了,儿子又钻进了房间,随手摊开了书。六月初。结束高考。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说过的,这几天因为忙,就没送儿子进考场,更别说来接儿子了。儿子还没开口呢。母亲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就愣住了,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心头的疑惑,说,你爸其实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才不慎从二十多层的楼上跌落的,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的高考,嘱咐我等你考完再告诉你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起风了!(1)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风起”有什么含义? (2)说说下面的句子都对人物采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心理?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3)“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请你说说“儿子苦笑”的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文中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如果你是他,你应该怎样做? (5)有人说,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的爱、一味的付出才培养出对家庭对亲人“冷漠”的儿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7. (5.0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1)以上文段选自_作者是_。 (2)“疲于奔命”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 文段中“大规模的转移指什么?千百万的农民为什么不再“害怕”红军了?三、 综合他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8. (10分)中学七年班正在举办题为“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邀请你参加以下环节。 (1)请你仿一仿。仿写这段话中的画线部分。 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_。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扰着我们,在成长的大自然中,过去那似微风抚面般的学习,现已被暴风雨般的学习和压力的进攻吹散在记忆的深处了。但我知道,没有烦恼,就没有我以后美好的未来。(2)请你说一说。叙述一下你现在的烦恼和烦恼出现的原因。 烦恼:_。原因:_。(3)请你谈一谈。叙述一下你将如何解决这个烦恼。 9. (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说“不要急”“慢慢来”。可能是在落后于别人的时候好面子,以此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妥协;或者是坦然接受自己或别人的缺点,不因为逊色于他人而焦虑,亦或是在没有人看得到你的时候依旧保持自己的节奏,踏实执着地走向成功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所隐含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各不相同。你是否也曾对人、对自己说过“不要急”“慢慢来”这样的话?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共3题;共15分)1-1、1-2、1-3、1-4、1-5、2-1、2-2、3-1、二、 阅读理解(45分) (共4题;共45分)4-1、4-2、4-3、4-4、5-1、5-2、5-3、5-4、6-1、6-2、6-3、6-4、6-5、7-1、7-2、7-3、7-4、三、 综合他学习与写作(60分) (共2题;共60分)8-1、8-2、8-3、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