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0339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挑剔t 滂沱pn 循规蹈矩j 弄巧成拙zhuB . 狡黠xi 束缚f 如释重负sh 岿然不动kuC . 凌侮w 怯懦qi 生吞活剥b 令人发指fD . 糟粕p 琐屑xi 呱呱坠地 乘风破浪chn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广贺高铁建成通车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B . 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C . 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 .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虽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情感。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一个熟悉扬州历史的人,一般不会把普通书画家和扬州八怪相提并论。B . 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C .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灾区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D . 这样雅致的漆器屏风,再配上这般端正清秀的书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节选自第十六回。B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C .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D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5.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B .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在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C .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其中数词分为确数、序数和约数。在我国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穿井得一人”“一狼径去”。D .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李商隐写有著名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二、 其他 (共1题;共4分)6. (4分)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yng_深su_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当它戛_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_杂的观众的心上。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古诗文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4)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两句诗,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丰年酿酒,与朋友共庆的欢乐情景。(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_,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8. (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还要出名。”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面对上面材料中的妇女和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易于对方接受。)(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_。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除夜二首(其一)宋 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释】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1)诗歌一二句“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0.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愠:_ 学而不思则罔罔:_诲女知之乎女: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_(2)翻译下列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1. (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另一种珍爱乔叶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1)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 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珍爱自己”即崇尚和尊重生命本身,学会爱自己,拯救自己。B . “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渴望别人的关爱” 即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这种想法提出来的。C . 作者为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的理由是,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也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D . 如果为第段文字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可以用意大利民族诗人但丁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2)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 第段的论据不多余 ,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B . 第段的论据不多余,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C . 第段的论据不多余,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引出后文要讨论的话题。D . 第段的论据有些多余,完全不能论证本文论点,纯属不着边际杀偏风。(3)对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对比,以树、草与人对比,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严于律己、矫正自己才是爱自己。B . 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C . 第段对“另一种珍爱”的内容的具体阐述是,人在逆境中应肯定自己、赞赏自己。(“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仍给自己鲜花与笑容,坚韧地走过。”)D . 第段对“另一种珍爱”的内容的具体阐述是,人处在顺境中应当勤于律己,矫正自己。(“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已和矫正自己。”)12. (15分)(2017南京)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材料三】陶渊明朱光潜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事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优生之跌,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优,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申请,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秒声响。(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2)“材料三”中,陶渊明中额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其他 (共1题;共4分)6-1、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7-1、7-2、7-3、7-4、7-5、7-6、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8-1、8-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0-1、10-2、10-3、10-4、10-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11-1、11-2、11-3、12-1、12-2、12-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