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824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禁锢(g) 滑稽(j) 一气呵成(h)B . 伫立(zh) 陨落(sn) 怏怏不乐(yng)C . 泯灭(mn) 汲取(j) 鲜为人知(xin)D . 尴尬(ji) 点缀(zhu) 心旷神怡(y)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阴晦 弥留 断章取义 一代天骄B . 凌驾 繁衍 黎民百姓 重蹈复辙C . 脉膊 萧索 自知之名 无与伦比D . 遐想 撩逗 好高鹜远 歇斯底里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B . 两名男子殚精竭虑企图骗保,自以为演技高明,没想到最终栽在了重庆警方手中。C . 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D . 京杭大运河是一曲优美的乐章,从远方飘逸而来,又悄然而去,港流宛转,孕育了灵秀的生命,滋养了纯净的心灵。4. (2分)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 . 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B . 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C . 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D . 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 .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C .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D . 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6. (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A . B . C . D . 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1分)7. (11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片断一】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役开封府出首。【片断二】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节选自水浒传(1)这两个片断中主要人物杨志、鲁达的绰号分别是_、_。 (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事件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起因牛二无理取闹强行要刀_结果径役开封府出首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细节分析(划线句)_(3)杨志杀了牛二,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却以智逃脱。同样是杀了人,但杨志与鲁智深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对此,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请写出你的看法。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综合性学习。(1)学了“狼专题”,你能写两个关于狼的成语?(2)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3)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四、 句子默 (共1题;共6分)9. (6分) 按要求默写古诗句。(1)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是“_,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认为“_,思而不学则殆”。 (3)“_,江春入旧年”是游子王湾对时光流逝、归心难寄的感慨;孔子也有类似感言,他说“_,不舍昼夜”。 (4)“峨眉山月半轮秋,_”,这样优美的诗句极易让我们联想到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的山水画卷。 (5)“正是江南好风景,_”,既带有个人的身世之悲,又有对离乱时事的哀叹。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的?(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11.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丙)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亲 旧 知 其 如 此 或 置 酒 而 招 之 造 饮 辄 尽 期 在 必 醉。(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经历。B . (甲)文第二段描写了桃源中的美丽风光,其中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光。C . (乙)文中五柳先生宅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取号“五柳先生”。D . (乙)文中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而且深究书中文字之意,可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4)(甲)文中描绘桃源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乙)文中五柳先生的生活却与此截然相反,具体表现在“_”。(摘录原文中的话) (5)联系(甲)(乙)(丙)两文一诗及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丙)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的理解。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2. (22分)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向字典鞠躬薛景文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y”。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y,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为z,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拂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第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A . 之间B . 之间C . 之间D . 之间(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动词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揭示:动词公布,宣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13. (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黑棉裤张书超又梦见我那条黑棉裤。那年春上,去走亲戚。出了村子,沿河而行,要有二十多里地。已经很热了,我却穿着棉裤。走走停停,站在树荫下,看锄地的人们,都穿着夹衣,有的干脆穿了汗衫,将外衣挂在地头的树枝上,像一面旗帜,猎猎作响。那旗帜的外衣,撩着我的心 , 我看那衣裳,眼发直发绿。我脱下薄薄的棉袄,里面也有汗衫,可惜汗衫已经太旧,白的变成黑的。脱下,冒掉热气,赶紧捂上。棉裤厚厚的,一冬就这么过来。但棉裤不能随便脱,厚裤管挽不起来。从亲戚家回来,棉裤无论如何再也捂不下去了。父亲从地里回来,翻出我的夹裤,可惜夹裤膝盖和屁股都有破洞,还没有拆洗。穿上一试,裤筒只到半腿上,正在长身体的我,夹裤显然太短了。父亲很焦急:“你看,你看要是你妈在就好了”妈已经不在了,而我却着急要换夹衣。农活已经够父亲忙了,他还要做饭。我中学的课程并不怎么紧张,衣裳父亲又不会弄,我不想让他再出去寻人。我反而安慰父亲:“还是我来吧。”这一夜,把油灯凑到近处,一剪一针地拆去棉裤上的缝线。气息无声,灯焰有形,闪烁的灯焰烧了额前的头发,咝咝响。但我还是不敢大意,棉裤是土布做的,已穿了好几年,也曾在染缸里泡过两次。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尽管我如此小心,这牛眼大洞还是有几处。第二天,将拆开的棉裤洗衣干净了,晾得半干,迫不及待地往村西的染坊送去。出得门,才发现身上的旧夹裤实在可笑,可笑得不好见人,只好回身翻出一件单裤,罩在外面,这才屁颠地撂出长腿,夺门而去。老远的,就望见染坊前的场地上,飘扬着黑色的旗帜。出缸的染布有黑有蓝,但远外看,都是一色。随着风,灌入鼻的是新鲜的香香酸酸的染布味道,心尖就醉得发抖。染坊师傅对我颇有好感,因为我父亲是他成家的媒人。他的手因常和染青打交道,黑成乌鸡的爪子。他用这乌鸡的爪子抖开我的旧棉裤,眉间坠三条沟,如“川”字。他说:“划丝得过很了,出不了染缸的。”见我失望的神情,他拿出一包煮青:“好歹只可对付一季,你拿回去轻轻煮一下,这包煮青就不要钱了。你看,我这染坊也要关门了,这时候,有几个还穿土布啊,又恁旧!”我走出好远,又被他叫回去:“算了,还是我来吧。”这时,我才记起,还带了一块旧布,用来补那牛眼大洞,这布也需一块儿染色。他问道:“想不起,你没上十岁吧?”“九岁。”他长长叹息一声:“唉,真是的,没娘的孩子!”没娘的孩子,被逼如此用心细心。如擀面条,够不着,就踩小凳子,没有苦不苦的,不擀就吃不上。待布出了染缸,抖在太阳地,就有筛子大的眼睛。鸡爪师傅戏谑说:“箩面都不中,筛沙还行。”但我还是满心欢喜。它已是表里如新,对付一个冬季是一个冬季。那年代,不能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能是新的不来,旧的一定不去。但我不会缝制。暑假里,翻五十里山路,请姑姑。姑姑有一手好针线,缝制棉衣棉裤的同时,还要给我做一双千层底布鞋。年底,染坊倒闭了。(1)本文标题的作用是_。 (2)作者围绕“黑棉裤”主要写了四件事,根据提示加以概括。天气很热还穿棉裤走亲戚_翻山路请姑姑缝制棉衣棉裤(3)品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那旗帜的外衣,撩着我的心。眉间坠三条沟,如“川”字。(4)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5)文中的“我”,一个九岁的孩子,没了娘,连条像样的夹裤都没有,面对父亲的焦急和染坊师傅的叹息,“我”的反应如何?纵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回忆往事,读来虽辛酸却不悲凉,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来,作简要分析。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作文。题目:我身边的小人物你的身边有很多人,有不少明星,也有不少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比如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快递哥哥、外卖伯伯、卖菜大妈、打工兄弟,你朝夕相处的亲人、老师、同学他们都是普通人,过着很普通的生活。请你细心观察他们,用你的笔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具体要求:请针对该作文题画出“思维导图”;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700字以上;必须是写人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1分)7-1、7-2、7-3、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1、8-2、8-3、四、 句子默 (共1题;共6分)9-1、9-2、9-3、9-4、9-5、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10-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11-1、11-2、11-3、11-4、11-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2-1、12-2、12-3、12-4、12-5、13-1、13-2、13-3、13-4、13-5、13-6、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