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效学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940736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效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药效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药效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药药效学 1 第一节中药药效学与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功效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 中药功效的总结来源于临床应用 反过来又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这与中药药性有关 2 中药药性理论 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几千年来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 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 是中医治病的用药规律 3 一 四性 四气 的现代认识 四气 寒 热 温 凉四种药性 古时称四气 寒和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热和温程度上的差异药物的寒 热 温 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 热性质相对而言 利用药性之偏 调节人体阴阳之偏 从而达到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 使疾病痊愈 4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即具有清热 凉血 泻火 清虚热 滋阴等功效 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 板兰根对于发热口渴 咽痛等热症有清热解毒作用 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即具有祛寒 温里 助阳等功效 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 干姜对于腹中冷痛 脉沉无力等寒症有温中散寒作用 热性 5 2 现代研究关于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主要从对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那分泌系统 代谢功能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6 甲状腺的作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Thyroidhormones 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 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生长发育过程 包括甲状腺素 Thyroxine T4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riiodothyronine T3 甲碘安 两种 7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皮激素 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之一 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增殖 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LRH 下丘脑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之一 刺激脑垂体前叶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 从而促进雌雄性腺的发育和调控生殖生理 黄体 人和哺乳动物卵巢内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腺体 卵泡成熟排出卵细胞后 剩余的卵细胞即变为肥大透明的含有黄色颗粒的细胞群 形成黄体 有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 8 基础代谢 人和动物在很安静并离上次进食至少十二小时的情况下所测得的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水平 通常以氧消耗率为指标 多种情况可影响基础代谢率 如在发热 运动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用于诊断内分泌疾病 钠泵 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质膜都拥有钠 钾泵作为一种 反向传递体 主动把钠离子泵出 将钾离子泵入细胞 使细胞内外形成一定的离子浓度梯度 这种梯度的维持由钠离子 钾离子 ATP酶来完成 生理意义 是神经 肌肉膜可兴奋性的基础 也是组织氨基酸及葡萄糖的递质基础 细胞的正常容积靠其来维持 9 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热证 中枢兴奋症状 表现 寒证 中枢受抑状态 表现 温热药 寒凉药 动物实验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温热药 单胺类神经递质 兴奋 抑制 NA DA 5 HT 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抗惊厥 解热 镇痛等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活动量 等 10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热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 寒证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 温热药 寒凉药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11 动物实验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心率 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 D H 耗氧量 阳虚证模型 甲状腺切除 体温 温热药 寒凉药可使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低下温热药可使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 12 临床 热证 阴虚 交感神经 受体 cAMP系统 寒证 阳虚 副交感神经 M受体 cGMP系统 温热药 助阳药 寒凉药 滋阴药 动物实验 T3注射 大鼠阴虚 脑 肾 R最大结合点位数 M R 甲硫氧嘧啶po 小鼠 甲减 阳虚 副交感神经 M受体 cGMP系统 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 受体 cAMP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 M受体 cGMP系统功能的亢进 13 3 内分泌系统功能 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 血清激素水平 代谢产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应速度 受体水平及亲和力 基础体温等 寒凉药 温热药 不同动物模型 14 15 寒证 阳虚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ATP 临床 动物实验 寒凉药 温热药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寒凉药降低基础代谢率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 16 5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热证 急性感染 发热 疼痛等 治疗 用寒凉药为主的方药进行治疗 清热药 新凉解表药的药性多属寒凉 是中医广泛用于治疗热证的药物 其中许多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如清热解毒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野菊花等以及辛凉解表药菊花 柴胡 葛根 薄荷 桑叶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炎 解热等多种与抗感染相关的药理作用 17 许多寒凉药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如穿心莲 鱼腥草 野菊花 金银花 黄连 牡丹皮等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能加速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清除 有些寒凉药如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的制剂在体外无显著的抗菌 抗病毒作用 但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 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感染的疗效的 许多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对动物试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中以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所占的比例最大 18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五味是指辛 酸 甘 苦 咸五种味道 是人们用味觉器官对一些特定的化学成分直接辨别出来的 早在 淮南子修务训 中便有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的记载 说明对五味的认识源于口尝 19 随着中医药实践的发展 对五味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口尝之味 而且与功能联系起来 即也可按功效定其味 如蜈蚣有袪风湿功能而定其味辛 具有发散 行气 行血功能的药物都可定为辛味 具有辣味感的药物一定有发散作用 然并非有行散功能的药物都具有辛辣味感 如川楝子能行气 核桃能活血 但都无辛辣味感 可见五味是味道和功能的高度概括或总结 有人从中药文献研究中提出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 是四性的物质基础 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没有五味就谈不上四气 认为五味是物质 药物通过五味而产生效应 20 很多学者认为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 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实验证实辛 甘 苦 酸 咸五味确实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如辛味药大多辛温芳香 据统计含挥发油最多 其次是甙类和生物碱 辛味药能行能散 具有发汗 散寒 行气 袪风止痛等功效 如解表药和理气药类中绝大多数药物含挥发油 前者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作用 并有改善微循环 抗菌 抗病毒以及健胃 解痉 镇痛等作用 有利于表征的消除 而后者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有的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使收缩加强 蠕动增加 从而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除 消除或缓解痞满 胀痛等症状 如辛味药积实所含的挥发油 右旋柠檬烯 能行气消痰 宽中除胀 21 甘味药能补能缓 能中和 使因其大部分所含成分都是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 糖类 甙类和维生素类等 能补养人体 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如大枣 党参 熟地 甘草等 苦味药能燥能泄 只要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如黄连 黄柏都含小蘖碱 皆具有抗菌 抗炎等作用 又如大黄因含番泻甙而具有泻下功效 22 酸味药数量较少 其化学成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酸味药能收涩 多因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如诃子含水解鞣质20 40 该成分具有强大的收敛作用 乌梅含枸橼酸 苹果酸等有机酸 石榴皮注意含鞣质而起收涩作用 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 软坚润下等功效 主要含碘和无机盐等 如昆布 海藻 因含碘 内服可软化瘿瘤 甲状腺肿 芒硝因含硫酸钠而泻下通便 23 三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升降浮沉是中药性能的又一补充 以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向 当药物入体后所产生的作用是向上向外的 谓之升浮 向下向内的作用称为沉降 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 常常表现出向上 如呕吐 喘咳 向下 如泻利 崩露 脱肛 或向外 如自汗 盗汗 向内 如表证不解 等病势趋向 因此 能够针对病情 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 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沉浮的作用趋向 24 但应注意 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如能升浮的药物多具辛 甘味和温 热性 能沉降的药物多具酸 苦 咸味和寒 凉性 此外升降浮沉的趋势还可受到炮制和药物配伍等影响 现代研究资料有限动物实验显示 补中益气汤 柴胡 升麻 能选择性地提高兔 狗在体或离体子宫肌的张力 方中如去掉升麻 柴胡 则可见作用减弱且不持久 单味升麻 柴胡并不表现作用 也有实验证明 单味升麻 柴胡都可显著提高兔离体子宫的张力 两者间还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25 四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归 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 即指药物作用的部位 经 是指脏腑经络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某经 某脏腑的选择性作用 中药认为每一病证都是脏腑或经络发病的表现 因而某药能治疗某脏腑经络的病证 就归入某经 如黄连能泻心火 归心经 朱砂能安神归心经 麻黄能宣肺平喘归肺经 天麻 羚羊角能治手足抽搐归肝经 大黄能泻下归大肠经 可见中药归经是从功效和临床治病实践中反推出来的 而实际上应该是药物作用于脏腑经络之后才能产生功效 药物进入机体发生作用之前 是无法确定其作用部位的 26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入肝经 肝主筋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泻下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止血 入肝经 肝藏血止咳 祛痰 平喘 如肺经 肺主呼吸 肺为贮痰之器 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 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效成分 体内过程 3 微量元素 环核苷酸水平 受体学说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