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24虽有嘉肴.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585365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24虽有嘉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24虽有嘉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虽有嘉肴24虽有嘉肴一、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yu,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二、古今异义1不知其也2教知困3知困,然后能也三、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处)四、一词多义学五、重点实词1.有(即使;美味的菜)2虽有道(达到极点,最好的)3教然后知(困惑)4然后能也(自我反思)5教学相也(促进,推动)6其此之乎(说)六、虚词意义及用法其七、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此”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八、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理解的地方。九、问题探究1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论证)”,其优点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语句有何作用?这是引用论证,引用古人的话(学学半),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然后知困”的理解。我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导别人的时候,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引发思考,进而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完善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4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xx恩施改编)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2)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反省(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喜欢,喜爱(4)舍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弃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好学。3【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4【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