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3关于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851514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3关于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3关于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3关于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中国汽车业战略分析与思考作者:tslihongchuan 关于影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分析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技术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及销售服务体系落后等问题,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展望我国汽车工业的未来。 本文首先围绕着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内涵、目标和特征进行了理论性分析。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背景、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的主要问题讲述了我国汽车经销企业的品牌战略实践,并指出了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民族品牌 品牌战略 政策 实施策略 正文: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目前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时候,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汽车业中国有品牌在市场中的分额不到进口汽车的一半,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国产汽车的发展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考。为了引出我国汽车发展战略的构想,我们先从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背景来分析。 一、我国民族品牌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背景概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及其特点 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形成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工业体系。根据汽车产量增长情况、汽车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基本特征的变化,可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详见表1-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表1-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一览 阶段 特点 初创阶段 摸索成长阶段 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1 中国汽车业起步阶段 1960年到1980年,跨越四个“五年”计划 进入80年代以后至今 2 国家集中投资建设汽车基地 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调整、提高和快速发展阶段 3 实现全方位技术引进 中国经济处于封闭发展状态,计划体制束缚和以强调战备为主的若干重大决策失误影响、汽车业总量增加,体系完善.但低水平重复建设 4 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 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问题进一步恶化。 2、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到现在为止,我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详见表2 表1-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一览 序号 发展现状表现 特征 1 产量高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 2 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明显变化 形成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私人消费成汽车消费主流 3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 市场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 4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点骨干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5 产品的出口成效显著,产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 开始由一个市场向两个市场的根本转变 6 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适应市场能力明显增强,汽车产品品种增加迅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逐年下降。 7 营销体系逐步确立,规模有序的汽车市场开始建立 汽车企业也正在积极的探索后市场的领域,包括信贷、租赁、拆解等等。 8 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 中国汽车工业和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了 9 产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开始形成国有、民营和国外资本并存的多元化产业资本结构 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大规模进入,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开始形成了由国有、民营、外资三大资本主体并存的多元化资本结构 (二)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品牌问题 1.我国自主品牌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主要以载货车的生产为主,因此在中低档商用车、微型汽车领域,我国自主汽车品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乘用车(主要是轿车)领域,,轿车的自主品牌数量占轿车全部品牌数量的比重仅为40%,国外品牌(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 2. 我国发展自主汽车品牌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自主品牌由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五大要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开发是自主品牌的核心与关键,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然而,我国汽车产业通过2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据专家统计,从产品的技术性能来看,我国整体轿车水平几乎落后于发达国家10年,生产工艺水平落后20年,开发设计水平则落后30年。 (2)人才与资金匮乏。 据专家调查,在汽车强国,一个成熟的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一般要求企业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规模,10亿美元的固定投入,10亿美元的运转费用,同时还需要800010000人的技术研发队伍,约30个实验室,且平均两年能开发一款新车等。而目前我国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规模也不超过100万辆,某著名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也仅仅拥有高级技术人员40人、中级技术人员80人的规模。因此,靠单个企业的自发研制是不可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力扶持。 (3) 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产品,自主品牌轿车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但是,2004年我国国内轿车市场价格平均下降超过10,大部分合资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经将售价下压到过去只属于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内。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轿车还依然有较强的价格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跨国公司正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以及本地研发的比例,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虽然自主发展模式比合资企业更节省投资和开发成本,但从长远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失。 3.金融危机对汽车业发展影响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有可能波及全球的汽车业。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影响不是很大。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这和欧美等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汽车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又造成了能源消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恶果,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何保持汽车消费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各方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有关部门的一位官员指出,我国乘用车单车油耗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每年新增汽车的成品消耗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厂。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27.7万公里,人均拥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仅12.8立方米。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远远比不上汽车工业增长48%的速度,因此,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车争路的现象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50%,一年中约1/4的天数处于污染状态。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环境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政府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 汽车工业应该明白,现在进入了世界改变汽车的时期,汽车工业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汽车的生产、使用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汽车工业必须解决能源、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分析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1、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为汽车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最近10年来,汽车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同时,社会上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为此,各国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和期限,提出碳排放交易的措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面对CO2减排的巨大国际压力,碳排放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对外贸易的壁垒。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2、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系 首先,油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我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工业针对未来汽车技术进行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其次,我国传统汽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以便在短期内实现燃油消耗量的显著降低。 再次,电动汽车能广泛地利用传统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过先进的电驱动系统能显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灵活地应用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合成燃料等多种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以上四方面说明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我国汽车需求分析 (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 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 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 千人汽车保有量(世界120台,中国仅为60台)。 (2)政府部门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软政策 1.6以下排量汽车符合节能目录每辆车补助3000元政策 加快报废更新,补贴及提高以旧换新补助标准 (3)汽车下乡(60%-70%在农村) 增量不增收,确保三季度及下半年销售总量。引发销售模式的变化,组合式模式(产品+渠道+服务方式)。 (4)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成家立业阶段,成为住房、汽车需求的主力军。 2、我国汽车行业分析 今年以来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普遍看法过于谨慎,汽车行业实际经营绩效远好于普遍预期。当前,部分人士又开始担心汽车行业明年业绩是否将出现明显下滑?有关汽车行业未来可能面临产能过剩、我国社会可能难以承受汽车销量继续快速增长等悲观论调也频见报端。我们认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可至少持续至2015年,未来10年内我国的汽车年销量及保有量均将数倍于现值,这不仅是可实现的而且也是可承受的;我国汽车行业也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未来5年内行业产能利用率都有望保持高位,行业也可持续高景气运行状态,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有坚实保障。据此,我们建议以更为乐观的态度看待汽车行业,积极分享已经开始但远未结束的汽车盛宴。 我国可实现也可承受数倍于现值的汽车年销量和保有量。据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年销量将达4600-7100万辆,保有量则将达3-4亿辆。根据国土面积、人口、公路里程等多方面比较,这些看似天文数字的汽车量值不仅是我国能实现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能承受的。 3、我国汽车业发展环境分析 (1)“入世”的影响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在协议中,我国承诺,汽车整车进口关税从目前的80100, 每年分阶段削减至2006年的25;配额以60亿元为基数,每年增加15,至2006年全部取消;大部分零部件关税在2006年降至10;允许外国公司提供汽车融资等。新世纪初期我国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核心的国内市场开放,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影响重大。关税方面,目前我国汽车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为55,与烟草、饮料产品相当,在各行业中居最高水平。 (2)投融资环境 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在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筹集发展资金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已形成贷款、合资、合作、发行股票、企业财务公司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多元化资金渠道。但是,与发达国家大型汽车企业投入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入世后,允许外国公司提供汽车融资,将进一步有利于已合资的大型汽车企业发展,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它们不仅可进一步获得生产资金,也将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汽车消费信贷,这对我国多数中小型汽车企业是一压力。 目前,我国投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现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在下世纪初仍会继续实施,证券业不断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鼓励利用外资等优惠政策,为汽车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将提供多种机遇。但是,由于与之相伴的约束也相应增强,实际上,我国多数中小型汽车企业面临的资金环境并不宽松。金融方面,商业银行企业化管理的加强以及股票发行方式和配股政策的改变,使争取银行增加贷款难度和增加股票上市难度加大。财政方面:21世纪初期,我国将继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财政职能定位转向公共财政,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直接投向竞争性行业支出将明显减少,同时,与政府机构改革相配套,财政支出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汽车消费支出都将明显减少,这意味着财政将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减少对汽车企业的直接支持。 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消费欲望的强弱。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或下降,往往预示着汽车总需求将进入上升或下降的周期。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股市大幅下跌。受此影响,市场需求量下降,因此直接导致了汽车市场增长的放缓。 (3)市场环境 欧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能源约束对汽车市场周期性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持续的油价上涨往往最终导致行业周期性的大调整。世界汽车业有史以来的两次衰退,主导因素都是石油危机。以美国为例,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5倍,最高近34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1974、1975年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1979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2倍,最高近37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19791981年连续三年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2%、30%、0.01%。经测算,1973年10月至2004年6月间,美国汽车销售与原油价格负相关,其值达到-0.42。 就中国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高,能源约束下的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总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前两年国际油价高涨期间较为平稳,但201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上涨非常快,成品油价大幅上调后几个月的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很明显油价高企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 (4)技术环境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表明,其发展与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60年代以来,汽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汽车性能质量的不断提高,几乎都是汽车产业高技术化的结果。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晚,其规模经济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安全、舒适性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未来国际汽车产业高技术化的进程,将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越来越高的发展壁垒。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国际汽车产业在试验、生产、维修等方面形成越来越多的标准、专利和专有知识,这将不仅使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成本显著增加。而且,随着国外企业对其核心技术保密的加强,我们将难以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赶超目标,从而陷入越来越深的“创新追赶陷阱”。更为严重的是,汽车产业的高技术趋势还将带来更大的投资壁垒。汽车产业的高技术化日益要求企业以精益的生产方式来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要求生产设备从通用性转向专用性,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性, 这就要求有巨额设备投资和相应的基础工业水平,这将大大增长汽车产业的投资要求。尤其是,国际汽车产业的高技术化趋势,还将使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丧失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汽车产业高技术化所带来的高投入和高风险还迫使许多国际汽车企业实行跨国的强强联合,甚至以分散生产为传统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一片兼并、合并和联合改组中高度集中起来。国际汽车生产企业在高技术化下的大整合,对我国布局“散、乱”的汽车产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威胁将更大。 (5)消费环境 消费环境也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消费环境包括交通、城市结构和使用三方面内容。交通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落后制约了公路运输增长、制约了汽车产业发展。我国路网密度和人均水平在世界仍处于落后地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管理与汽车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中国目前在一线城市和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道路发展严重滞后于汽车增长速度,交通拥堵严重。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汽车交通约束压力的上升,导致汽车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另外,我国目前的城市形态也对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在全国666个城市中,20 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镇占59,2050万的中等城市为30,这种中小城镇占绝大比重的城市结构制约了汽车尤其是轿车的需求。 (6)制度环境 西方汽车产业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制度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汽车产业完成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性标志之一,是贯穿于经营系统中的企业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成熟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制度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企业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尽管汽车产业的主要骨干企业几乎都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成效并不显著,其实质性的股份制改造远未完成,多数企业内部建制仍基本沿袭旧体制下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企业暴露出的涣散、惰性和僵化还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入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汽车企业在制度上的缺陷,将不仅阻滞本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阻滞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阻滞企业家才能的发挥,更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的障碍。因此,汽车企业制度的深刻变革将是决定下世纪初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一)建立自主品牌 1、自主品牌的内涵 自主是指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拥有该品牌,具有对品牌完全的掌控能力和决定权利。而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辨认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所以对汽车企业来说,品牌不仅代表汽车本身的质量、性能以及完善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2、建立自主品牌的对策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样,我国的汽车工业就有了一个发展的保障,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1)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幼稚的中国汽车产业显然难以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引导自主品牌消费,为汽车品牌的打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杠杆,所谓有“品牌”者得市场。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发展必须要求我国本土汽车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要稳固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的价值。一些自主品牌,如红旗、东风、解放等,是中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的结晶,也是企业核心资产的组成,对于这些品牌,我们应该是倍加的珍惜和爱护,并不断提高其品牌的内在价值,在战略上有意识地把它们培养成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品牌的不足,一定要在质量、性能及服务上不断地改进提高,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强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进步使品牌变的厚重。此外我们也要加强品牌的文化内涵,根据我国汽车的具体情况,汽车品牌要发展必须要“立足低端、瞄准中端、暂时放弃高端”。第一,先占领低端市场,以优质低价进入,创出自己的品牌,然后再进入高端市场,日本品牌战略研究所专家榛泽明治认为,中国汽车要想发展的好,必须要懂得创新和建立规范的制度,要认识到创造品牌的竞争力,不只是看其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制定好的计划,以“价值品牌”来取胜。第二,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就是通过在核心技术上的消化和吸收上多下工夫从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从而创立或拥有自主的品牌。 (3)抓住发展机遇,加速品牌创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期和转型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容易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国民族汽车行业和合资汽车行业都应该抓住创新,加速品牌的创新。根据发展阶段决定创新战略,并需要内在激励机制和克服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二)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1、提高产业集中度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后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将有所变化,我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迅速形成一家或几家世界级规模的大集团是必要条件。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也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综上所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战略。其目标是通过产业组织调整,使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以上,并至少形成一家产能超过400万辆、可与世界顶级汽车集团相比的大集团、大企业。 2、通过集成创新等多种途径创建自主品牌 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一向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然而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一系列自主品牌。就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看,短期内在自主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还不现实,还要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集成创新是将各个已有的单项技术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其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种要素,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奔腾”系列轿车就是集成创新创建自主品牌的成功典范。最初老款奔腾的发动机、底盘等都是引进大众和马自达等的技术,也融合了部分自主技术。通过几年的发展,新一代奔腾轿车进行18项技术改进和豪华配置的升级,真正做到引进技术的再创新。通过品牌在市场上的成功,带动一汽轿车研发体系能力增强,使自主研发技术掌握得更加纯熟。现在奔腾已成为继红旗后,一汽旗下又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轿车。只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不断增加,逐渐占领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认可,我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3、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市场化进程 随着石油资源过度消耗和环保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其开发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开发都处于初始阶段。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开始较早,基本上没有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差距。因此,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将使我国汽车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首先,要保证研发资金的投入,每年保证专项的科技经费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且逐年增加。其次,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阶段目标,确立开发重点,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上取得突破。以汽车企业为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合理分工、广泛合作,整合各方面研发资源,形成合力。最后,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步进行。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政策,积极培育市场,开展产品推广和市场开拓。 (三)汽车产业政策选择 1、确立正确的汽车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以引进为主和以组装为主的产业依附型发展道路。在短期内选择此条路线,既可以迅速填平市场供求缺口,又可以借助外力很快提高国内汽车的产业技术水平。但是,从长远看,中国不能靠“卖市场”发展本国汽车产业,永远走引进-落后-再引进之路。要确立正确的汽车发展战略,应该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我国应该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日本汽车也是从引进模仿开始的,20世纪50年中期日本开始利用10年时间大力引进国外技术,提高汽车企业的设备现代化;70年代后该国致力技术革新,增强本国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到8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量头号大国。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汽车工业发展计划,通过引进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70年代初又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振兴计划,引导汽车企业重组集中,把轿车生产作为发展重点,鼓励自主研发新车型,要求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韩国拥有了自己的著名品牌汽车,汽车产量也从70年代仅有2万多辆迅速增加到90年代的230多万辆,国产化率达到70-95%,汽车出口率也达到产量的1/3。从国内部分制造行业的发展看,也有值得汽车产业学习的成功经验,比如彩电业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采取了大量引进、合资建厂的做法,到了90年代全国彩电产业开始重组兼并,大企业纷纷展开研发创新活动,并创建了像海尔、长虹、TCL和海信等著名国产品牌,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从现在起国家应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发展条件,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汽车企业组建自己的创新中心,建立研发基地,加速研究开发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2、尽快消除汽车产业投资中的虚热行为 对目前已经出现的汽车投资泡沫应进行结构性调控,从行业准入制度、投资审批、土地供给、环保评估、银行贷款以及进口设备退税等方面进行适度控制。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的“造车运动”中一定要矫正地方政府的行为,政府是“裁判”不是“运动员”,不能直接参与汽车投资,政府应为汽车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同时还要采用经济手段,对汽车产业采取实行扶优扶强的策略,支持大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企业间开展重组兼并,通过汽车业的重组兼并消除过剩和重复建设,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 3、鼓励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对中国来说并不全都是好消息。滚滚车流涌入市场,不仅使道路堵塞,而且还使空气污染,能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中国的大气污染总量中有79%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全国石油消费增长中有60%是由汽车引起的。因此,第一要提高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第二要推行最严格的欧洲燃油标准;第三要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制订新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发展更加优良的低排放技术,引导他们开发混合动力车、新能源汽车。 4、改善汽车的消费环境 首先,尽快建立汽车的产后服务体系。既要鼓励民营企业、外商进入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同时也要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建立汽车专卖店和连锁销售体系。为了支持消费,还应尽快完善汽车召回制度等。其次,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创建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目前,国内已有4家外资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开张营业。面对数以万计的汽车购买者和销售者,仅有几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远远不够的,还须鼓励国内汽车企业集团、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专业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针对汽车消费者开展车贷服务。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只有允许多元化的汽车金融公司并存发展,才能形成有效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减少车贷的中间环节,减少服务费用,拉动汽车的消费。 四、结语 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目前此种情势下,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积极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来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依托和国际巨头新的合作机会,抓住时机,积极学习他们新的制造工艺、技术、来发展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工艺、技术、产品等,并同时进军国际市场。同时还要采用经济手段,对汽车产业采取实行扶优扶强的策略,支持大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企业间开展重组兼并,通过汽车业的重组兼并消除过剩和重复建设,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沙门主编,哈佛商学院MBA管理全集市场营销卷,品牌创建与形象维护,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第一版 2.英莱斯利德彻纳东尼著,蔡晓煦段瑶徐蓉蓉译,品牌制胜一从品牌展望到品牌评估,中信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3.美斯科特贝德伯里斯蒂芬芬尼契尔著,苑爱玲译,品牌新世界,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一版 4.李光斗著,卓越品牌七项修炼,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5.英约瑟夫莱波拉苏珊戴维斯莱恩帕克著,周尚光译,品牌策略新观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 第一版 6.王永龙,21世纪品牌运营方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第一版 7.陈放著,品牌学:中国品牌实战原理,时事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8. 张占武:比较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模式和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9. 徐长明、陈建国:2008中国汽车市场展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8版第1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社科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