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817916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含糊、恐怖、一拥而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二段(从“那年春天”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2、指名读第二段。(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一、二段。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三、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第四段。2、李大钊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的革命家胸怀。)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四、学习第五段1、指名朗读第五段。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3、朗读课文。二、深入理解课文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四、指导识记字形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 学习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温故知新】1背诵毛泽东的长征,向同学讲述自己喜欢的革命英雄的故事2通过预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述的是谁的故事?【教学过程】一、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二、说一说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作者为什么永远忘不了?三、品评探究品评一:被捕前(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从文中找出句子:品评二:被捕时(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2)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品评三:法庭上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品评四: 被害之后(1)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2)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五.总结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