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80921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赣南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赣南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南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B .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 . 故草木不生D . 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B . 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C . 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D . 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2.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昔有愚人:_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 ,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笔说:论书法的书。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祝版:祭神的木板。(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七岁善书_恐不能秘之_语太常王策曰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窃而读之_今日用之_工人削之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6. (8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 A . 三字经B . 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_ A . ynB . y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 .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 .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 .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 .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 炎帝之/少女B .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 . 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_ A .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 .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7. (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 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昔者:_争:_触:_折: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_。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8. (13分)阅读理解。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 , 共工与颛顼(x)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1)解释文中下划线的词。 昔者:_ 争:_触:_ 折: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9.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 ,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注】萝菔:萝卜。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杵(ch):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n)米等。臼(ji):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n)米的器具。脊:这里指背部。瓮(wn):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象类何物?_时彼众盲各以手触。_(3)解释后面句子。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10. (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1)解释下面划线词。 将援弓射之_竟斗而讼於社伯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_;弟弟的意见是_;社伯的意见是_。(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曾经。诸:众,各。游:游玩,玩耍。子:果实,指李子。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竞: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唯:只有,仅。信然:确实这样。(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译文)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三旦:_善哉: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 . 习惯早晨锻炼。B . 用弹弓打黄雀。C . 观察螳螂捕蝉。D . 引起吴王注意。(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注】炳烛:点燃蜡烛。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戏_闻_善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臣闻之。B . 如日出之光。C . 默而识之。D . 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日:“鞭乎?”王日:“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世乱 _云_鞭乎_释之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惊弓之鸟B . 君子何之C . 置之度外D . 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16. (8分)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其舍近墓 舍:_。遂居焉 居:_。遂迁居市旁 迁:_。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此可以处吾子矣。(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1-4、2-1、2-2、2-3、2-4、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5-6、5-7、5-8、5-9、6-1、6-2、6-3、6-4、6-5、7-1、7-2、7-3、7-4、8-1、8-2、8-3、8-4、9-1、9-2、9-3、9-4、9-5、10-1、10-2、10-3、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13-4、13-5、14-1、14-2、14-3、15-1、15-2、15-3、15-4、16-1、16-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