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鞋匠的儿子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7560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鞋匠的儿子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鞋匠的儿子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鞋匠的儿子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1 鞋匠的儿子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等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2.通过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3.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重点难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3.结合语境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鞋匠的儿子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难句解析:“尴尬”一词表现了议员们面对作为鞋匠儿子的总统,心里不平衡,情态上不自然。他们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境地。这是一种特定的心态议员们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身处上流社会,有优越感,然而却被出身卑微的林肯打败,未能当上总统,鞋匠的儿子成了他们的总统,这使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你怎样理解这一句?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当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时,那些出身上流社会的参议员觉得尴尬,想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段导读:一个参议员当众羞辱林肯。 一个人的嘲讽反映了所有参议员的心愿,他们的笑声充满敌意。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仅仅是其中一个议员想嘲笑林肯吗?他们的笑声包含了什么用意?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 重点句解析: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现了他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这段话里连续出现三个“永远”,各有什么妙用?段导读:面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嘲讽,林肯并没有立即反唇相讥,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稳重与机智。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 林肯的反应出乎他们的意料,令他们感到震撼,所以全场静默无声。转,这里应读zhun。林肯的话让议员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句导读:不以总统自居,态度不卑不亢,由父亲做鞋子自然引出可以为其改正不合脚的鞋子,在不经意间化解了敌意。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林肯从小就具有勤劳、俭朴的品质和不卑不亢的作风。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林肯的什么品质?段导读:林肯凭借自己的智慧,以父亲为这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家人做鞋子为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是多么重要。 尽,此处读jn。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 这一句是赞赏父亲的手艺,作为鞋匠,父亲的手艺高超精湛,无人能比。句导读:从一个人到所有人,林肯的态度依然是那么谦恭。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林肯说这一句的目的是什么?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真挚的崇敬之情,无比的怀念之意,发自肺腑,催人泪下。“流泪”表现了林肯对父亲的什么感情?段导读:谦逊朴实的林肯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以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这一句是对林肯的总体评价,是对林肯作为总统的完全肯定。就任:担任(某种职务)。“最有作为”反映了什么?在他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句导读:林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这一段概括了林肯的历史功绩,表现了他的高瞻远瞩以及他身上所具有的人类的爱心和仁慈。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1.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投影图片,有关林肯的资料。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1.出示林肯的生平事迹,了解林肯的不朽功勋。(用课件介绍关于林肯的资料。)2.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你能谈谈对林肯有怎样的感受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板书课文题目:鞋匠的儿子。2.在你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3.自读课文,读后告诉大家,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职业。4.相互交流。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5.理解“尴尬”的真正含义。 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为什么会使“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三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直面“傲慢”与“羞辱”1.读第二自然段,看谁能读出这种“傲慢”。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 (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 2.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听着这样的笑声,你想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林肯的话,从林肯的话中体会他伟大的胸怀文章里并没有说林肯当时说话的神情如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泰然处之。)你的理由是什么? 鞋匠的儿子林肯(美国总统) 羞辱赞叹1.由于本文主人公是靠语言来征服侮辱、嘲笑他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反复悟读,在读的过程中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受到林肯精神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对林肯产生爱戴和崇敬之情。比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非常、一定”,三个“永远”几个关键词,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这段话的内涵。2.注重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这堂课中,我经常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从林肯的话中,感悟到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培养创新精神。1.看拼音,写词语。xi r(羞辱)ho b yu y(毫不犹豫)bi wi(卑微)ki hui b y(开怀不已)wi h(维护)gn g(尴尬)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所以)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2)(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3)(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3.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一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说一说鞋匠的儿子指的是谁。(板书:林肯)二精读重点段落,着重理解林肯的话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令参议员们感到尴尬,正因为这样,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板书:羞辱)我们一起来看看林肯面对当时的情况是如何作出回击的。读课文,用笔画出他当时说的话。1.出示林肯的话。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1)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边读边想:如果将句中加点的字去掉行不行?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体会这几句的含意,并且从中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3)小组讨论汇报。永远记住你的忠告从你的话中,发现人们还有等级观念,人与人无平等可言,作为总统,要牢记并努力改变现状。永远是鞋匠的儿子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不会因地位改变而改变。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赞美父亲。(4)指名读,背诵这段话。2.在林肯回击之后,参议员们的态度如何?(板书:静默)3.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几句。(投影出示)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自读这几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4.随后林肯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投影出示: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指名读,读了林肯的这几句话,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1)(板书:谦逊)(2)读了这些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板书:赞叹的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6.你听了林肯的演讲后想到了什么?7.林肯作为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8.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作者对林肯的评价。思考:(1)为什么说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2)这一自然段写了林肯的哪些作为?(3)找出林肯说的两句话,用笔画出来,指名读。出示林肯的两句话:“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4)林肯的两句话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从他的话中你感到林肯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仁爱)2.小结。这就是宽宏大度、真诚、谦逊、仁爱的总统林肯,这位鞋匠的儿子正是在对手的歧视、羞辱和打击中,奋发图强,做出了伟大的成就,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名字林肯。鞋匠的儿子参议员林肯羞辱、大笑宽宏大度、真诚静默谦逊赞叹的掌声仁爱1.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创设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激起学习的乐趣。课文中有这样一条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化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所体现出的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2.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这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如从第二部分参议员的话中引导出“您”与“你”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切实感受这傲慢。再如,在引导学生感受出父亲教会林肯的不仅是做鞋子的艺术,还有做人的艺术后,在此处以“当父亲()时,林肯学会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林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可贵品质。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银装素果(裹)惊心动魂(魄)冰青玉洁(清)草长鹰飞(莺)滔滔不决(绝)燃眉之及(急)2.修改病句。(1)每次提问,小花同学总是第一个首先举手。每次提问,小花同学总是第一个举手。(2)小刚记录并听取了会议的发言。小刚听取并记录了会议的发言。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月夜入夜,由于刚下雨不久,街道仍然很湿,树叶上也盈满雨珠。天边布满蓝黑色的云朵,仿佛是谁给天空泼满了墨。慢慢地,乌云越来越少,露出明亮的云缝,黑暗中有了光明。月亮悄悄地出现在天空,月光如水。月亮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她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的脸庞。月亮总是那么忧伤,又那么富有诗意。雨后很静,仰望已呈深蓝的天空,稀稀疏疏的星星隐隐约约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辉。不一会儿,月色朦胧。淡淡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照在江面上,微波粼粼,银光闪闪。月光,照亮了大片的河水,轻抚着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放眼望去,眼前的景物好似一幅淡色的月夜水墨画。(1)照样子,写词语。例:隐约隐隐约约安静安安静静白胖白白胖胖(答案不唯一)(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尚未(C)A.风尚;时尚B.注重 C.还盈满(A)A.充满B.多出来C.清澈泻(B)A.腹泻B.很快地流(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月亮的?作者围绕月亮还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答:时间顺序;树叶、乌云、天空、星星、大地、江面、河水。(4)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月亮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比喻)月亮总是那么忧伤,又那么富有诗意。(拟人)她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的脸庞。(拟人)1.林肯简介林肯(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出身寒微。早年执律师业。18471849年为联邦众议员。1856年加入共和党,坚决维护联邦统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南北战争。战争初期,仍设法与“南部同盟”妥协,遭拒绝。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并发表解放宣言草案,得到广泛支持,很快扭转战局,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总统任内被歹徒暗杀。2.林肯轶事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说:“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当上总统后,由于是鞋匠的儿子,他受人侮辱。他的一个手下在纸条上写了“笨蛋”传给林肯。林肯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说:“我们这里只写正文,不记名。而这个人只写了名字,没写正文。”一次,林肯步行到城里去。一辆汽车从他身后开来时,他扬手让车停下来,对司机说:“能不能替我把这件大衣捎到城里去?”“当然可以,”司机说,“可我怎样将大衣交还给你呢?”林肯回答说:“哦,这很简单,我打算裹在大衣里头。”司机被他的幽默所折服,笑着让他上了车。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意境的优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古 诗 两 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书籍资料浩如烟海,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在年轻时就要肯下工夫,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轻易成功。这两句可以让我们想到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悬梁刺股的苏秦、孙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谁?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深刻地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启示我们,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陶行知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诗意: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观 书 有 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实质上是诗人把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并且又把反映天光云影的情景喻为心智容量之广,鉴理之明。这两句仍然以方塘作为比喻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的智慧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这两句是诗人读书后所产生的感想,一、二句的比喻是为这里的表达感想而作的铺垫,说明感想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所依据。这两句只是在写方塘吗?诗意: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诗人有何感想?诗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4.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一诵读古诗,导入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积累了哪些?请同学们先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2.解释诗人题目。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产生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教师再次范读,学生画出节奏。(4)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顺。4.理解前两行诗句。小组讨论,交流汇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障碍,说说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诗意:青少年时代下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句意: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工夫。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句,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句诗的含义。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师生评议。(2)自由练读。(3)学生诵读。(4)指导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教学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语言,自主构建新的语言积累。人们常说:“读书贵在有疑。”课堂上,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其他学生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解答,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相关的点拨。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学。2.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工夫”写成“功夫”。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错纠错的方式,在把古诗抄写到黑板上时我故意把“工夫”写成“功夫”,接着让学生预习来发现错误,并顺势接受错误,引导学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区别:“功夫”一般指本领、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时间等。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学问时花的心血和时间多。1.按原文填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再积累陆游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3.把诗歌的作者、题目和诗句用线连起来。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中所描绘的景象,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4.领悟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图片,光盘。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冬夜读书示子聿。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鉴、徘徊、渠、如许”等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时指导。 准确理解下列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你,这里指方塘。如许:如此。为:因为。(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4)看图,听音乐,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5)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4.教师小结。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会更加开阔,更加敏锐,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想获取新知识,就要不断学习。思考:观书有感写的是池塘里的水,作者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诗人是想借池塘里的水说明一个读书的道理,要想知识渊博,就必须多读书。这是最重要的。)三学习本课的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渠、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练习书写。观书有感 共徘徊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因为1.古诗的教学,只有让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方能品悟到诗人的感情,揣摩到作者的寓意。抓住关键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学生尽情地表达,自由地想象,诗文中简练的语言此刻已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2.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注重模糊教学,但是在诗歌教学中,字义的理解是不能含糊的。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有“鉴、开、徘徊”等字眼晦涩难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或是幽默的语言、合理的体态等让学生对这些字词有准确的理解,从而为理解诗意扫除障碍。1.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2)八仙过海,各显其能。2.根据古诗观书有感的内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清澈见底的池塘有源源不断的水流进来,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池塘边长满了青翠的水草,不时会听见几声鸟鸣,这美丽的景色怎不让人陶醉?(答案不唯一)1.关于学习的古诗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文宋王安石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古代“劝学诗”集锦立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惜时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