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课内复习.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2313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课内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课内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课内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课内复习第1课 文言文两则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惟弈秋之为听。( ) (3)一人虽听之。( )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 (6)弗若之矣。(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1)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今义: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今义: (3)孰为汝多知乎? 古义: 今义: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曰: 。(2)我以日始出时 ,而日中时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1)学弈告诉我们 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 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 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5.解释加点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孰为汝多知乎? 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4)孰为汝多知乎? ( )9文学常识填空。1. 学弈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 。2.两小儿辩日选自 ,相传为战国时期 撰写。第2课 匆匆1.读读说说。本文作者围绕“ ”展开叙述,先写 ,再写 。最后发出“ ”的感叹。2.读句子,仿照作者的写法,将意思续写下去。(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 了,有再 ; 了,有再 ; 了,有再 。(2)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3.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警句。(1) (2) 4.明辨是非。我能在括号中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 (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 )5.我知道:匆匆是一篇( ),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他宁肯饿死,也不领( ),因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他的散文文笔秀丽,风格独特,堪称典范。代表作有( )、( )、( )、( )等。第3课 桃花心木1.读片段,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得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不确定”的意思是 ;树在生长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有 ;人在生活中有诸如( )的“不确定”因素。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可以长成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 ,就能成为 的人。我由此明白了作者是在借 的生长,来比喻( )的成长。2.填空并答题。种树的人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锻炼出一颗(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 )转化为( ),努力生长。这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借( )喻( ),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第6课 北京的春节1.读一读虽然这篇课文比较长,但读起来很有味道。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北京的春节按老规矩是从 开始到 结束。北京的春节有 等习俗。2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 色为全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1)正月十五,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整条大街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统统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 )(3)除夕,家家赶做年菜、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正月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 )3.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除夕( ) 腊八( ) 春节( ) 元宵节( )小年( )3.课文是按着( )的顺序来写的。写得最详细的是 、 、 、 这四部分内容。4.读文段完成练习北京的春节(选段)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文中起( )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过渡句 承上启下 B.中心局 总结 C.总起句 总起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1.通过认真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写的是 的回忆,回忆了父亲( )在 、 、 这几件事。2.读下列句子,并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在文后横线上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然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从这里我看出李大钊对亲人 ,对工作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可见,李大钊把 看得比 更重要。(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 )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在敌人面前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我从“ ”“ ”“ ”等词语中体会到李大钊对 。从上面四句话中,我了解到李大钊是一个 的人。3.从课文中找出和它们照应的句子写下来。(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2)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4.轻松阅读,完成练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2.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提示:共有三点):(1) (2) (3) 3.读画“ ”的句子,填空。“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运用了 (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4.我想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5.“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会说什么?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1.结合资料袋的内容,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填空。为人民服务是 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 同志而做的演讲。它主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的意思:(1) (2) (3) 2.读拼音,写词语。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ch d( )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认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s d q su(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虽然我们的战士来自w h s hi( ),但我们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所以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xn wn( )起来。3.将下列词语正确搭配在一起。遵守 看到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工作 缺点 制度 成绩 困难 勇气( )( ) ( )( )( )( ) ( )( )( )( ) ( )( )4.填写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另写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 5.读读想想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固: 或: (2)这句话的意思是 。3.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练习课本及课外知识,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人名.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有 死得“轻于鸿毛”的罪人有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1.(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2. ( )是什么人,谁像我们指出( )行。3.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第14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1. 我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选自 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集 。我还知道 等故事也都选自于这本书。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来暖和自己,而且,每次擦燃火柴都会在火柴擦然的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的故事。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分别是 、 、 、 。 2.读读下列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 她注意的是 ,因为 。(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A)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它们是( )和( ),而光明、寒冷、饥饿的反义词分别是( )、( )、( )。(B)“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请联系课文中小女孩的幻想,发挥你的想象,用几句话具体描绘一下。 (C)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A)句中两个“幸福”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B)你从两个“幸福”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15课 凡卡1.读课文并填空。凡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爷爷的事,他告诉爷爷 。2.细读课文,写体会。1.作者在写信的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的回忆,这两件往事分别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两件往事分别是: 和 。3.积累语言,品味鉴赏。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中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作者写这一段话目的是通过乡村晚上的美丽景色,表现凡卡 的心情,衬托凡卡 。4阅读理解。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ju jio)睡着了。老板揪(ji qi)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chu cu)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ju jio),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2这段话从 、 、 这个方面反映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很 。3画出老板、老板娘打凡卡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打”。 。4这段话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有如下方面:(分条列出) 5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老板的 ,伙计的 ,更深刻地体会到凡卡的 。6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该用什么语调和情感去读?( )A.哀求 B.亲切 C.不满 D.愤怒5.读一读,做一做: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 B. 第18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1.读一读,填一填。读了课文之后,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指的是 。2.读句子,根据提示填空。(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请找出一对反义词。( )( )(2)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3)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一如既往”的意思是 。(4)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A)“淡蓝色荧光”是居里夫人用 时间提炼出来的 克镭发出的光,也就是她的成就。(B)融入了“美丽的生命”是指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 为代价获得的;“不屈的信念”是说 。3.阅读理解: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1)“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表明居里夫人爱国感情的句子,画上“ ”线。(3)文中“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中的“躺”字,你怎么理解? (4)这一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你认为居里夫人性格中最可贵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20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通过思考,我明白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题目的意思,它告诉我们 。我还知道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它们分别是 、 、 。2.句子理解。A.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 。(2)在句子中用“ ”画出能表达“追根求源”意思的词语。课文中有一句俗语也表达了它的意思,这句俗语是 。(3)这里的“?”指的是 ,“!”指的是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其实,这句话很通俗地揭示了上面语句中“ ”的意思。3.阅读理解: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二自然段:从(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不断( ),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3.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4.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5.这段文字中画“ ”的句子在含以文章结尾段落一个词相照应,这个词是 。6.语句中“?”指 “!”指 。7.“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请列举两个类似的事例。 附送: 小学毕业升学 真题过关试卷 标点与修辞1、 下面一段话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 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授粉A? ? ? ? , ! B? 、 、 ? , , 。C? , , ? , : 。 D, , , ? 。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河流中有了爱。”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两处错误的一句是( )。(4分)A.在标点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单句、复句、句群等方面,我都需要重新补补课。B“怎么了?你?”她非常着急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我呢,听了以后直想发笑。C这段文字摘自大型工具书辞海中的条目荔枝,它的文字平实;多用科学术语。D站在悬崖边上朝下看,需要勇敢,走下悬崖,却只需要傻瓜:一步之美,拉开了勇敢与傻瓜的距离。4、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A. “嗒嗒嗒”密集的子弹扫射在宽阔的卡桑德拉大桥的桥面上。B. 有一首诗题目是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中写道:“那里,永恒的中国!”C. “你不在现场,”刑警队长严厉地说:“又怎么知道她是自己倒在地上的呢?”D. 马歇尔将军向着慢慢闭上双眼的黑人士兵,庄严地脱下自己的军帽五、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4分)A.你欢迎,我不欢迎。 B.你欢迎我?不欢迎。C.你欢迎我不?欢迎。 D.你欢迎我,不欢迎。6、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8分)A. 表示引用的部分;B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C表示讽刺或者否定的意思;D表示特殊含义。1.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 )2. 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3. 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 ( )4. 老柿树像一把大伞,张在我家的门前。因此方圆二三十里的人们都把它叫做“梅家院子里的万年伞”。 ( )7、 请写出下列破折号的不同用法。(6分)1. “哔哔”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清洁工在扫地。 ( )2.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3.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8、 用不同的标点符号,使下面句子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4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1. _ 2._9、 下面的成语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类写下来。(只写序号)(8分)骨瘦如柴 千钧一发 莺歌燕舞 冷若冰霜垂涎三尺 争奇斗艳 归心似箭 怒发冲冠( )_( )_( )_10、 请你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0分)1.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2. 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 )3.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4.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4分)A. 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B.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C. 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D. 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12、 不少的流行歌曲都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下列歌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1.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张艾嘉爱的代价) ( )2.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 )13、 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比针尖还小,事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A. 明喻 夸张 设问 B.夸张 暗喻 反问 C.明喻 夸张 反问 D.夸张 暗喻 设问14、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4分)A. 看到平日里淘气的孩子纷纷拿出崭新的文具送给孤儿们,你不觉得我们的学生是善良纯洁的吗?(反问)B.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对偶)C. 我们的战士真是无比坚强,无比乐观,无比豪迈,无比崇高。(排比)D.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15、 阅读下面的短文,选填恰当的比喻句。(只写序号)(10分) 进入天山,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_。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_。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_。 再往里走,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_。溪流的两岸,满是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_那么华丽。无数撑开的巨伞 翡翠制成的宝塔银色的大海上飘游着几片美丽的白帆 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千万朵玲珑剔透的暗花千万条闪亮的瀑布 白锻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绵延的织锦16、 读一读,再填空。(5分)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本段第一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衫”指( ),“裙”指( ),“绣花鞋”指( )。17、 将下面画线句子改为由三个句子组成的排比句。(6分) 阅读,离不开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_18、 品评下面的语句,你会领悟很多。(8分) 可是白云一来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1. 把句中“洒了花”换成叠音词“白花花”好不好?为什么?_2. 句中两个“好像”是比喻吗?试分析。_2019年语文六年级试卷(标点与修辞) (I)00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今天的晚会有如下节目 独唱 舞蹈 二重唱和相声我国的四大发明 火药 印刷术 指南针 造纸术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下课了 操场上顿时沸腾了起来 同学们有的跳绳 有的打乒乓球 有的丢沙包 有的做游戏春天来了 田野里 麦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小河里 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 河岸上 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轻轻地飘拂小玲指着地球仪上雄鸡模样的图形对弟弟说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002.加标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我爱故乡的杨梅 它的形状圆圆的 全身长着小刺 它的颜色红红的 红得几乎发黑 它的味儿甜津津的 甜中带着酸 ( )。A.: 。 , , ; , 。 B.。 , 、 , 、 , 。 C.。 , ; , ; , 。星期天早上 我在家玩 爸爸说 今天我休息 带你到动物园去参观好吗 好 我说 ( )。A., , :“ , ?”“!”。 B., 。 :“。 ?”“。”。 C., 。 :“,!”“!”。在我国分布最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