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试题试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1393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试题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试题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试题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练习题试题试卷1、把下面的字按音序重新排列,并写出排列后的大写字母。(4分)汇 宣 瞻 镣 挪 辈 偿 藉 啊_2、读拼音写汉字、词、句。(10分)yn hn y dn jn 房 ( ) 遗( ) 洋( ) ( )生 ( )旗q zh tu ti zhu y chn zu lng lng t tu ( ) ( ) ( ) ( ) ( ) b l qin rn w y z gng ( ) hi n bi chun yu rng ni d( )3、用线段将合适的词语搭配起来。(4分) 洪亮的 眼光 水灵灵的 积雪 新鲜的 微笑 绿油油的 荔枝 挑剔的 水果 金灿灿的 麦田 兴奋的 歌声 白茫茫的 稻穗4、造句:(6分) 庄严 毕竟绝妙5、理解句子中关键词,填空。(6分)“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称浒队伍为“红流”是因为_用“流去“形象地表现了_母亲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这句话中将“财主”当动词用,意思是_ ,母亲在感情上很讨厌荔枝吗? _。6、缩写下列句子。(3分)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_。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了水灵灵的荔枝。_。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_。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荔枝结尾一句_。这句话表面上写_,实际上是作者借荔枝的年年红,表达_的感情。开国大典中“开国”的意思是_。“大典”的意思是_。开国大典是按_顺序叙述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_的感情。8、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呢?改为陈述句:_。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改为转述句:_。9、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6分)我的身体和文化水平比去年提高了。她真是个美丽好看的女孩。今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你既然肚子痛,可是别再吃了。一、 阅读(20分)(一)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问题。(8分)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欢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 你说这是怎么长的 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1、把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1分)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抚摸( ) 爱怜( ) 毕竟( )3、用“”画出描写迟疑不决母亲动作的词,从这此细微的动作的描写中,可见母亲的哪些心理活动?(2分)_4、试着写一片断,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地表现人物。(2分)_。(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4分)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1分)_。 2、“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_。3、这一段中表示祖国各地的是哪两个词?(1分)_(三)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绿 叶 颂你不如鲜花那样香飘四溢,五彩斑斓,你不比秋实那样硕大肥美,令人赞叹。但是,你却有金子一样高贵品德,有春天一样美好的心灵。你终晶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你倾出自己的心血,为人类酿造甘甜;你不停地为世界编织锦缎。人们离开你,将无法生存,世界离开你,将一片荒芜。早春,寒风依然刺骨,细碎的小雪花仍在飘飘洒洒,大地还没有苏醒,万物还在冬眠。是你,绿叶,率先爬上枝头,悄悄 过庭院。当幼小的蓓蕾刚刚伸个懒腰,睁开惺忪的睡眼时,你已像一位姣美的村姑,水嫩,丰满,绿阴一片。盛夏的夜晚,热浪袭人。你用倩影逗孩子玩耍,你用衣袖为老人舞扇,你用柔情给人以惬意,你用细语催宝宝入眠。秋天的风越刮越大,要把你赶离大树,将你抛向地面,而你却没有半句怨言。你将自己的残躯,化作肥料,无私地奉献给大地。隆冬季节,满目萧瑟,就连勤劳的耕牛,也躲进了温暖的草棚,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冬闲。你,绿叶,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待明年春风一唤,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奉献。1、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按总分顺序。(2)作者赞颂绿叶是因为( )绿叶有金子一样的高贵品德,有春天一样的美好心灵。绿叶终日默默无语。绿叶不怕寒风刺骨。绿叶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3)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对比 夸张 拟人 比喻2、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3分)_。3、本文开头把绿叶跟_、_、对比,突出绿叶_的高贵品德,_的心灵。全文 用第二人称叙述,像面对面的对话,感觉亲切自然。(2分)二、 作文(30分)题目:当我接过_ 送我的_的时候。要求:1、亲人之间送礼物,往往是非常感人的。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受到亲人们的关心爱护,并且你也关爱他们吗?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吧。题目也可以改为当_接过我送的_的时候。 2、题目要完整,准确。字数450字左右。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9课古诗四首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参考答案: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2登上 来 多么 耸立 银河 好像 庆幸、很 诗3C4 5D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是。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比喻义是 。翻译“端居耻圣明”: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参考答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想做官而无人引荐。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白白地看着人家垂钓,心想得鱼而苦无渔具。也是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字词岱宗( ) 夫( ) 青( ) 未了( ) 造化( ) 钟( )神秀( ) 阴( ) 阳( ) 割( ) 荡胸( ) 曾( )决眦( ) 眦( ) 会当( ) 凌( ) 2文学常识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伟大诗人_ ,是_ _主义诗人,字 _,自称_ 。他被称为“_ _”与“诗仙”李白并称。由于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 _。他的诗表现了当时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被称为“_ _”。3本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明暗变化的诗句:4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5本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比做具体解释。参考答案:1对泰山的尊称; 语气助词; 指山色; 不尽; 指天地,大自然; 聚集; 神奇秀丽; 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分; 心胸摇荡; 通“层”;眼角几乎要裂开; 眼角; 终当,终要; 登2杜诗祥注; 唐朝; 杜甫;现实;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 杜工部;诗史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望岳全诗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层,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望到的泰山,是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是那样的拔地而起,参天耸立。从山的北面望,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一样。泰山就是这样遮天蔽日。后两联为第二层,写细望泰山所见,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可见泰山及高,黄昏时可望到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可见泰山极幽深。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哪六个字是诗人对西湖的直接赞誉?2文中用比喻的句子是哪一句,表现了西湖什么样的特质?3请看下面这四句诗“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说说这四句诗和本诗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1晴方好;雨亦奇。2后两句,西湖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3本诗表达的是作者对西湖的无限赞美之情,而提示的这四句诗,作者是借景抒情,抒发世事无常的凄凉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