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1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1352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1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1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1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1北师大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 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 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 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解释:断断续续 (2) 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板书:月光曲) 2、 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 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 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六、作业布置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2月光曲教案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读题。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组织交流。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学习兄妹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指导朗读对话。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板书:记录谱成)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进一步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说明:回顾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复习根据课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二、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内容,尝试读出感受。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引读第10节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