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前后照应联练习.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609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前后照应联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前后照应联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前后照应联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前后照应联练习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这三种方法,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范例。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引号的用法:第一, 引用原文。引号里引用的话必须依照原样,不能改动。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往往用一个前引号(或称上引号),直到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或称下引号)。文中引用成语、谚语等,可以加引号,也可不加引号。第二,标明有特定意义的词语。这“特定意义”有两种情况:一是引号里的词语是反语,有讽刺作用。例如我们上面举的第一个例子(“慈祥”),再例如:这一位平时为人讨厌的小镇上的“新闻记者”,今天却成了大家公认的“英雄”。二是只表明引号里的词语用的是比喻义。例如我们上面举的第二个例子(“机器”),再例如:这一次他可真的背上了一个“包袱”。第三,表示特定的称谓。如“左联”、“五四”等。譬如现在文化界有人提议在文化大革命的上面也应该加上引号,这还引起了争论呢。其实,在表示特定称谓时,使用引号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的。在不同的场合,引号具有不同的作用,根据以上分析,我想我们可以大概的掌握它了引号的用法1、表示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2、表示特殊的含义例: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的含义,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3、表示特定的称谓例: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4、表示强调突出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5、表讽刺、否定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如“五一”等。使用引号应注意:(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例如:(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联系上下文解词一、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读,边读边思考。比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粘讲更是画蛇添足。 又如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张冠李戴”一词前有“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都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二、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先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比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又如鱼游到纸上了一文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要理解“唯一”,先要让学生弄清“大家赞叹着,讨论着”和“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的关系是:“大家”是“除他外有反应的其他人”,表示只有他一个没有反应,所以用“唯一”。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这层关系。 三、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解词语。这些应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习时大家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大家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作者就是抓住契机,因此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理解词语。比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又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中童第周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情况下,校长让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跟班试读。事情必然有所发展,童第周“发愤”了:他在清晨路灯下,深夜厕所里,到处都有他学习的身影。后来发生的事已能说明“发愤”了。运用这种方法先出示这个词,让大家通过前后文字融汇贯通地体会。四、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 这类词大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课文中,老师能否引导学生真切地进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该词语的关键。比如荷花一文中对“活”字的理解,如在教学时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第二自然段的一些动词,就不难理解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对“不约而同”的理解,如在学生沉浸于失去总理后的悲痛欲绝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中他们的“不约而同”了。当然,显而易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远不只是以上罗列的这四种。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释出词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适合怎样的语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复习提示: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在复习指导中要注意两点:、指点迷津,引导体会。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观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志必然在“总”的部分。、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所谓“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句子作“筐”去“套”、去“装”。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强调深入思考,使体会归纳真正“到位”。以鸟的天堂为例,学生体会归纳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试想一下,把这里换成桂林或别的什么地方,那些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也就有了?这不仅“空”了,而且阅读的思维过程简单化了,文章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也失去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对文章最后一节“文眼”“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留恋”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领悟到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而准确地归纳出属于鸟的天堂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总结方法,强调运用。复习中总结具体方法,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很有好处。但是在运用中鼓励学生试用多种方法体会,拓宽他们思考的天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相互形成补充,在总体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我们认为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附送:2019年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班级_姓名_分数_一、算一算1.直接写得数。7.80.1= 6.40.2= 1.250.8 354=0.210.3 70.9= 0.360.09= 1.20.5=3.520 4.310= 0.80.7= 320.8=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保留两位小数。0.280.15 * 8.931.9 3.923.7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322.512.5 3.60.81+0.361.94.051.8(3.36-2.86) 4解方程。9x+5x=8.4 2.5x-25=5 二、填一填11.04平方千米=( )公顷 4.35吨( )吨( )千克 2根据18641152,可知1.80.64( ),11.526.4( )。3在里填上“”“”或“”。4.740.864.74 6.50.56.50.50.072.352.35 1.230.112.3100 8米5米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5在51、28、1、17、4、22、47中,( )是质数,( )是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是奇数,( )是偶数。6计算35.10.03时,先把除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同时也要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这样做的根据是( )。7.李师傅4时做10个零件,平均每时做( )个零件,每个零件要做( )时。8.分针顺时针旋转3圈,时针顺时针旋转( )度。三、选一选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A.14-3.510.5 B.8x-1.6=32.9 C.3x+60 D.6a81302. 左面两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阴影部分的面积( )。 A. 左图大 B. 右图大 C. 一样大 D.无法比较3. 下面各式的计算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 A. 0.90.9 B. 0.90.9 C. 10.9 D. 10.94下图中的几个图形,( )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h5把12分解质因数为( )。A.12=34 B.12=223 C.12=26 D.12=22316将0.3050.98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正确结果是( )。A.0.29 B. 0.99 C.0.20 D. 0.30四、辩一辩1. 一个非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 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 ) 3. x1.2(x0)的商一定小于x。 ( ) 4. 因为39=313,所以39只有3和13两个因数。( ) 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 ) 6.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它一定是12的倍数。( ) 五、动手操作1.画出上面左图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以线段AB为底,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每小格均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3.将画出的直角三角形绕B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六、解决问题1松树和柏树一共700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2.5倍。两种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840米57米/分钟2张明和王红两人相约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家出发去新华书店,7.5分钟后两人在书店门口相会。张明每分钟走57米,王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910米3. 一个自选商店门口的装饰牌是等腰梯形。它的上底是16米,下底是22米,高是3米。油漆这块装饰牌需要多少千克油漆?(每平方米需用油漆2千克)4.亮亮一家今年计划去九寨沟旅游,了解到去年该景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如下表。XX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XX(1)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2)月平均气温下降最快的是( )参考答案一、36分。 1.12分。 2.9分。每式3分。其中横式得数占1分,竖式占2分。 3.9分。 4.6分。二、23分。其中第5题7分,每数0.5分,其余题每空1分。1. 104 4 3502. 1.152 1.83. ; =4.20平方米5. 17 47; 51 28 4 22 ; 1 ; 51 1 17 47 ; 28 4 226. 100 100 商不变的性质7.2.5 0.4 8. 90 三、6分。 1. B 2.C 3.C 4.C 5.B 6.D四、6分 1. 2. 3. 4. 5. 6. 五、9分。每题3分。 图略。六、20分。(下面各题只列对算式得该题的一半分,漏写或错写单位名称或答语各扣0.5分。)1.4分。 漏写“解:设”扣1分。 答案是 松树 5000棵 柏树 XX棵X|k |b| 1 . c|o |m2.4分。8407.557= 55(米) 3.4分。(1622)322=114(千克) 4.8分。画图占6分,填空占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