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3784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ch cn chun cn rn hu l l yu xinsh fu ji ci x zo h bin lun zo二、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4分)桅(wi wi)杆 扑棱棱(ln ln) (御 预)寒 饮水思(原 源) 洗漱(s sh) 翘(qio qio)首 (倭 逶)瓜 老生(常 长)谈三、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4分)岁月如流,时光荏苒,走过了( )的春天,告别了( )的盛夏,迎来了( )的秋天,等待着( )的严冬,在四季的轮回中,我们渐渐长大。四、选词填空。(3分) 盼望 希望 渴望1.花朵一样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 )。2.我一直( )着见到在外打工的爸爸。3.小明多么( )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呀! 鼓动 鼓舞 鼓励1.孩子在学习为人处事的时候,家长不应该( )孩子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2.老师( )我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3.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走进院士”“小院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 )了孩子们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五、把句子补充完整。(8分)1. ,飞入菜花无处寻。2.黑云翻墨未遮山, 。3. ,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 六盘山4.谈笑有鸿儒, 。5.云无心以出岫, 。6.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7.人无远虑, 。8.粉身碎骨浑不怕, 。六、句子练习。(6分)1.网线的作用很大。如果使用不当,也会起到反作用。(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 , ;爱如 , 。3.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改为陈述句) 七、课内阅读。(12分)月亮出来了, 地吐洒着它的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 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 , 。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 1.按原文填空。(3分)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 和 两处景色,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 。(4分)3.你平时看到什么样的月景?有怎样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3分) 4.请写两句描写月亮的诗句。(2分) 八、课外阅读。(18分)(一)请简单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海盗”生活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 (二) 麻雀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需 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闪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温暖)。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风雨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己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畜 家禽)。1.将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去。(2分)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1分)3.“麻雀的精明”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3分) 4.“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如果你是一只鸟儿,你会选择像 一样的生活,因为 。(6分)5.用“可以,可以,还可以”写话。(3分) 九、习作。(30分)题目:我想让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想让教室更加干净”“我想让妈妈高兴”“我想让小鸟有个幸福的家”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字数450字左右。附送: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由读准到读出节奏,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鉴于学生有一点古文基础,故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看该怎么读,老师再介入,加以指导,行学后教,有针对性地指导,既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月光曲既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也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我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 蒙那丽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我的舞台是我国著名的编剧、导演、作家吴祖光先生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 吴霜女士发表在收获杂志 1991 年第 3 期上的一篇回忆录。文章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2019年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注意问题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9、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掌握故事内容。学习难点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一课时 学习学奕一、初读课文,正确读写。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 正确读写加点词语: 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 正确停顿下列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读准字音;停顿适当;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 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一、复习导入 1、背诵学奕 2、总结学习学奕的学法: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速要慢,停顿适当,读通顺。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 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补充资料: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5)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案示例: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3)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0、匆匆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学习重点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歌行这首诗吗?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6个生字。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二、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三、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四、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名篇。 2、完成作业本。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11、桃花心木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来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人说明的道理,能联系生活谈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到第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教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12、顶碗少年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学习重难点: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教学过程: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板书设计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12、手指学习目标: 一、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学习重点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学习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流程一、感知整体 (一)揭示课题。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说说课文大意。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板书:总分总二、解读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二)教师引导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1、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板书:姿态和性格 2、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以第一人称“我是食指(或中指、无名指、小指)”选其一来介绍它的姿态和性格。 3、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三、升华启示 (一)自主研读学习任务之二: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把感受写在句子的边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举例说明。 (二)阅读链接手 1、初读材料,了解大意。 2、说出你的启示。 (三)进行快乐练笔。(选择一题) 1、搜集一篇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的文章; 2、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样生活中普通的事物。板书设计 手 指 姿态 性格 大拇指 不美 肯吃苦 “团结有力量”口语交际三 课前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 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生各自习作。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3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课时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回顾拓展三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日积月累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成语故事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帮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