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0095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品读感悟教学设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1背诵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设计意图】节气歌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上课开始齐声朗诵,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设计意图】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2指导学习字词:地窖 蚯蚓 呓语 藤条预设:“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苏醒:昏迷后醒过来。呓语:梦话。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新词,能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3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4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5全班交流。预设: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2交流: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第二自然段:冬至过后,春天悄悄地走来。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第四自然段:冬至的梦。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记忆。第二课时一、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回顾课文。【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为学习课文创设一个较好的氛围。二、品读课文,畅谈感受。1提出中心话题,学生自读学习,做好批注。话题: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把握神不可散。通过一个具体的中心话题,可以引领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自由地去理解学习。既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又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2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习惯。3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4全班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读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咀嚼品味,体会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本的灵性要靠理解、咀嚼、品味来激活,言语的精妙要靠体悟得以实现。预设: “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引导解读: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赋予春天人的性格。她如此含蓄温婉,如此诗意浪漫。就像我们平时描述的那样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悄悄地唤醒一切生命,让他们迎接新的一年。从苹果树、葡萄枝、小麦,到冬眠的青蛙、蚯蚓,都在做着春天的梦,这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不信,你拨开积雪或扒开泥土仔细地看看吧。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儿,有的已经绽出苍白的芽苞”引导解读:作者心中因为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他用心倾听了生命的声音,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只有心怀热爱,才能欣喜地发现春天的脚步近了。(说得多好!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意,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着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带着体会读一读吧!)“等不及也要再等等啊。我们那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现在还不能打开,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还不能摘下来。我们冬至的梦,还要再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可以真正地在春天里醒来呢!这是多么难熬的八十一天!”引导解读:等待总是显得那么漫长。从“再等等”、“还不能”、“还要”、“多么难熬”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们是怀着梦想、怀着希望来等待的。这种等待感觉很美好,很温暖!“哦,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引导解读:春天是美好的,为什么说冬天里的等待更让他怀念?因为等待总是让我们心怀希望,心怀向往。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憧憬美丽的春天,盼望温暖的春天:憧憬在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盼望脱掉厚重的棉衣棉鞋。结果很美,过程更美,因此,冬夜里,我们的梦是温暖无比的。5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师: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与热爱,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吧,在朗读中让我们回味我们心中的那个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咀嚼品味,才可体会语言的魅力。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1再读课题,重温梦境。师:“冬至的梦”究竟是怎样的梦?预设:是温暖的、美好的、让人怀念的2细细品味,感悟情之源头。思考: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设计意图】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体会,深入理解这份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有源之水”。3带着情感,再次走进课文,感情朗读。四、拓展阅读,情感升华。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关于“冬至”的诗歌,推荐朗读。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冬至”有关的谚语等。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冬至的梦教学建议冀教版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作者细腻的心思,生动的语言,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一、课前准备,了解信息本课涉及到“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向长辈打听,从中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记在心里,这样的课前准备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读时容易入境,应引导学生反复读。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鼓励学生把阅读的第一感受如实表达出来,这样从整体把握课文介绍的内容。三、精读课文,畅谈感受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可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要求学生边默读边勾画,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并引导学生回忆冬末初春时,大地万物蕴藏着的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给予的色彩和生机,把学习理解课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如:第二自然段中“果园里的苹果树,白雪覆盖着的葡萄枝,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还有冬眠的青蛙和蚯蚓”,让学生想象此时树木的枝条是光秃秃的,冬小麦和老草根还长在厚厚的泥土中,冬眠的动物还在安静地睡眠,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平静,那么冷清,但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万物生命的血液的涌动。试想:当冬至过后,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树木泛青,枝条吐芽,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如:第三自然段中,可以从“还不能”、“难熬”、“总会”、“一直等到”、“完全变成”等词语中看出冬至的梦要历经八十一天,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这个等待中,作者和他的爷爷憧憬着温暖的春天,期待着春天快快到来。还如:第四自然段中“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冬夜里等待春天的过程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始终心怀希望,心怀向往。学生在畅谈感受的过程中,不求答案的惟一,但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独特的感受。最后达成共识:文中的“梦”是作者对春天的祈盼,是对生命力的讴歌,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文章字字句句都饱含了作者浓厚的感情,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进行重点朗读,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和热爱。四、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本文作者寄“梦”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尤其是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可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去理解,深入体会“我”和爷爷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爷爷的勤劳与善良。只有这样,“情”才是有源之水,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最后可反复吟诵“梅花图”中的对子,进一步加强感悟。五、识字与写字。注意“窖”字,上面是“穴字头”,不要写成“宝盖儿”。“藤”字笔画较多,注意右下角是“氺”,而不是“马”。六、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