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现代诗二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7668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现代诗二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现代诗二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现代诗二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4现代诗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感谢生活中有你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难点分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训练。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一)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三)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补充、整理。(四)出示课件介绍写作背景。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一)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一个什么形象来表达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二)自读诗歌,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出示课件。(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三)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出示课件。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二)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从而领悟诗情)(三)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出示课件读纸船加深体验。(深情、柔和、低沉,表现出爱与思念)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一)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二)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月亮、星星呢?(纸船可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三)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的方法,说一段话。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由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纸船。(二)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一)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二)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梦想什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1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出示课件。“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3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一)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二)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不妨试着作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诗歌教学注重情感的熏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音乐、图画的感染下,把学生带进情感磁场,引领他们进入本课诗歌教学的情感氛围。本文中,作者赋予纸船象征意义,采用了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因此学生在学习本文时要对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示范朗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自己试读,揣摩、领悟诗的感情,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更好地读。自读、自悟,品味学习诗歌语言的凝炼与精美。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索,培养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体验情感。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此处意在让学生对本首诗感情变化有一个整体的感受。通过“寻找诗眼、把握诗情;揣摩诗语、体验诗情;精品细读,品赏艺术”,完成一个诗歌赏析的总过程。读写结合,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写”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是对学生健康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写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冰心奶奶信件中对泰戈尔作品的评价,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 通过边赏边读,使学生掌握“读懂读好”一体化的学诗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这些词和短语不仅使“我”的奇思妙想明确突出,而且形象、具体,使童趣更浓。教师应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加以肯定,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入与明晰。希望点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火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真正把学和用结合在一起。附送:2019年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5动物二章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 热爱自然 享受自然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鸬鹚这篇写景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从文中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水乡景色,感受到渔人的悠闲自得,并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鹭鸶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 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难点分析:1. 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3.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 课件、了解鸬鹚和鹭鸶的一些特点。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一)读课题。指名读,朗读课题后齐读。(二)教师或学生简介鸬鹚。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并且捕鱼本领特别高。(展示课件)(三)介绍鸬鹚喉囊的位置和作用。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老师范读,订正字音。(二)学生练读。要求: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课件出示读读认认。1. 自读课文,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 同桌互读。3. 指名接段读文。4. 交流字词理解情况。5. 指导朗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一)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二)默读课文,思考: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展示课件)(三)讨论,理清文章思路。捕鱼前 平静捕鱼时 不平静捕鱼后 恢复平静四、品读课文重点段落(一)读悟捕鱼前的段落1.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优美?将有关语句勾画出来。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湖面的“平、亮、清”(镜子)、小船的“轻、稳、平”(浮)以及渔人悠然的感觉。3.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学生试背,教师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背,看着画面背,闭眼想象画面背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2)指名背诵课文。(二)读悟捕鱼时的段落1. 品味“一抹”这个重点词语。(1)学生品读课文第2、3、4段,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本上。(2)教师点拨: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展示课件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好像在说:“_。” (3)组织交流,随机点拨。教师提醒学生: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比如: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4)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2. 再读课文,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三)品读捕鱼后的平静1. 展示课件: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体会“恢复”一词的意思。2. 品读思考: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是一种_的静,_的静。相互讨论完成练习。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五、教师小结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培养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响亮自信地读,还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了解鸬鹚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的思路,领悟湖面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有所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读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加积累。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品味语言的妙处。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要在反复咀嚼好词佳句的同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体会此刻湖面的静和捕鱼前是不是一样,体会出渔人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平静。第二课时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一)出示杜甫绝句中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的白鹭也叫鹭鸶。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鸶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展示课件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三)导入新课: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鹭鸶呢?到底鹭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鹭鸶开始探寻展示课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鹭鸶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勾画出来。(二)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三)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鹭鸶是什么?展示课件,出示句子: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四)朗读感知。三、体会“鹭鸶是精巧的诗”(一)解释“精巧”是什么意思?(二)自读思考:为什么作者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品读第1-5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把具体写鹭鸶精巧的语句勾画出来。(三)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四)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五)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1作者具体描写的鹭鸶是什么样子的?2鹭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3鹭鸶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2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六)谈感受:鹭鸶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七)感情朗读。四、体会“鹭鸶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鹭鸶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学习提示:读课文第6-8自然段,从中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并给找到的画面起名字。(二)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三)交流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四)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地方的描写使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五)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1钓鱼图展示课件(1)理解“钓鱼”的拟人化;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2)总结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2瞭望图展示课件(1)思考: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鹭鸶又是怎样的?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2)想象说话: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或许它是在 。(3)指导朗读:把该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省略号)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 低飞图展示课件(1)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鹭鸶是一种什么感觉?(2)在朗读中感受。4总结过渡:这就是鹭鸶,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读读第9自然段,并谈感受。(1)自由朗读,思考体会。(2)汇报交流。理解: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回顾课文,指导内化:“鹭鸶 ,因此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展示课件5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体会。五、深化拓展介绍有关鹭鸶(白鹭)的古诗:杜牧的鹭鸶、张志和的渔歌子等。六、课后作业(一)收集有关鹭鸶的古诗。(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从古诗入手,引起学生对鹭鸶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鹭鸶”这两个字书写时较有难度,需要老师指导。让学生初步感受鹭鸶之美。完成学会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的任务。抓住文章的文眼“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语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己给画面加题目,渗透语感训练。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通过贯穿整堂课的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学生对鹭鸶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