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75672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年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年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二年级数学总复习题1、 填一填。1. 一个洋娃娃27元,约( );一个电风扇94元,约( )。2. 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68 和( ) 40 和( ) 53 和( ) 25 差( ) 19 差( ) 36 差( )3. 48比30多( ),25比32少( ),38比16多( )。4. 比57多13的数是( ),比53少36的数是( ),比72少40的数是( )。5. 在 里填上“”、“”或“=”。 72-39 34 42+18 60 77-45 30 28+47 65 80-25 652、 估一估,连一连。65+17 86-47 27+16 94-13 62-26+47 23+41+25 80-20+34 小于50 大于80 3、 计算 98-20= 36+30= 35+30+5= 80-9+10= 9+40= 8+54= 48-6-4= 91-8-60= 80+17= 44-8= 32+40-12= 42+8+40=4、 列出算式,再算出的数。 1.两个加数都是36,和是多少? 2. 54比45大多少?3. 减数是57,被减数是88,差是多少?5、 接力赛。1. +37 -43 +28 -46 352. +16 -32 +56 -20 256、 填数,使算式成立。 1 1 8 + 4 5 - 4 + 2 8 3 7 6 57、 走进生活。1. 实验小学三、四年级同学去植树,三年级植了28棵,四年级植37棵,两个年级共植了多少棵树?2. 颗足球55元,羽毛球拍比足球便宜26元,一副羽毛球拍多少钱?3. 一个洋娃娃39元,一个小汽车28元,小明买了一个洋娃娃和一个小汽车两样玩具,付了80元,应找回多少钱?8、 纠错 6 9 4 2 4 + 2 5 - 3 7 + 3 6 8 4 1 5 7 6九、附加题。简便计算:(1)9+19+29 (2)26-25+24-23+22-21二年级数学总复习(二)1、 填空。1. 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二四( ) ( )十五 二( )十二 ( )二十四 四七( ) ( )十四 四( )二十八 ( )四十八2.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8=32 7 ( )=35 ( ) 9=45 8 ( )=72 5 ( )=30 ( ) 4=12 ( ) 8=40 3 ( )=213. 7+7+7+7+7+7+7+7=( )( ) 1+1+1+1+1+1=( )( ) 3+3+3+3=( )( ) 5+5+5+5+5+5+5=( )( ) 92+9=( )( ) 86-8=( )( )4. 56读作( ),3乘8写作( )5. 每只小白兔拔5个萝卜,3只小白兔拔( )萝卜,4只小白兔拔( )萝卜, 5只小白兔拔( ),6只小白兔拔( )萝卜。6. 在 里填上“”、“”或“=”。 46 24 25 11 6 33 1+1 11 45 25 4+4+4 257. 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算式可能是_。8. 8 7表示_。9. 里最大能填几? 7 38 5 40 60 9 25 32、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求2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6+6=12。 ( )2. 3 3和3+3得数相同。 ( )3. 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道乘法算式。 ( )4. 2 6=12和3 4=12都是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计算。 ( )5.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8。 ( )3、 连一连。 5 3 2+2+2 2个6 3 2 2 3 3个2相加 5乘3 2 6 6 2 6+6 3+3+3+3+3 5+5+5 3+34、 看图写题。_+_=_ 加法算式:_=_ 乘法算式:_5、 我会算。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2= 13= 64= 55= 36= 44= 61= 23= 43= 54= 33= 24= 62= 56= 14= 66=2. 算一算。 43+7= 54-5= 63-6= 33+3= 42-2= 64+6= 95+9= 76-7= 86+8= 94-9=3. 列式计算。(1)5个2相加,和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3)9乘6得多少? (4)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6、 用你喜欢的图案照样子画一画。 示例:2432 537、 走进生活。1. (1)每人有2只手,2人共有几只手? (2)每只手有5跟手指,2人共有几根手指?2. 一粒糖需要7只蚂蚁搬运,9粒糖一次运完,需要多少只蚂蚁?3. 有红旗6面,黄旗是红旗的8倍,两种颜色的旗帜一共有多少面?4. 一个毽子2元,一个小喇叭28元,排球是毽子价钱的9倍。(1) 每个排球多少元? (2)买8个毽子要花多少元?(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附加题。甲笼子里有12只小兔,乙笼子里有7只小兔,又有13只小兔要放到笼子里。怎样放,两只笼子里兔子的只数同样多?二年级数学总复习(三)1、 填一填。1.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课桌高80( ) 跳绳长约3( ) 床长2( ) 楼高30( )2. 4厘米+9厘米=( )厘米 9米+7米=( )米 20厘米-5厘米=( )厘米 18米-8米=( )米3.在 里填上“”、“”或“=”。 1米 95厘米 600厘米 7米 750厘米 75米 2米 200厘米4.红领巾上有( )个角。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6.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 )比一比。7.一个直角有( )个顶点,( )条边。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角的两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2.直角没有顶点。 ( )3.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大。 ( )4. 3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正好是直角。 ( )三、我会数。1.下面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3.下面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4、 我是小画家。1.给一个点,请你画一个角。 2.连接图中四个点,可以画( )条线段。 。 。 。 。 。 5、 走进生活。1. 蚂蚁已经爬了35厘米,还有20厘米才能到家,蚂蚁回家一共要爬多少厘米?2. 松树高14米,桦树高9米,松树比桦树高多少米?附加题。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2.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四)1. 下面的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 )条 ( )条 ( )条 ( )条2. 下面的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3. 1 2 3 4(A) 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 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B) 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4. 用“5”、“7”能摆成( )个两位数,用“5”、“7”、“0”能摆 成( )个两位数。5. 小红住在小丽楼上,小丽住在小敏楼上。住在最上面的是( ),住在最下面的是( )。6. 用“2”、“3”、“4”能摆成( )个两位数,分别是_。7. 爸爸的密码箱上的的密码是由2、3、5三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三位数,密码可能是_。8. 小明统计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情况。 (人) 16 14 12 10 8 6 4 2 0 小汽车 自行车 摩托车 其他(1)每格代表( )人。(2)使用( )的人数最多。(3)开小汽车的比骑自行车的少( )人。9. 修补图书。 同学们修补图书情况统计表姓名王芳李丽张军本数161012(1) 根据表中人数,在统计图中用不同颜色涂一涂,表示出来。 (本) 1614 12 10 8 6 4 2 0 王芳 李丽 张军(2) ( )修补的最多,( )修补的最少。(3)王芳和张军一共修补了( )本。10.他们分别跳了20、24、25下。猜猜他们各跳了多少下?军军:我挑的不是最少的。 兰兰:我跳的比军军多。 兵兵:11. 一直西瓜,竖着切4刀,要使切得块数最多,可以切几块?12. 一张长方形厚纸板,有4个角,剪去了其中1个角,剩下几个角?剪去了2个角,剩下几个角?13. 一群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4只是小白兔,从右往左数小鹿是第3只,小鹿在小兔后第3个,这群小动物有几个?14. 中午,爸爸做炒鸡蛋这道菜,要做的事情及时间是:敲蛋10秒,切葱花20秒,搅蛋20秒,洗锅30秒,烧热油1分钟,炒蛋3分钟,装盘10秒,爸爸最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把鸡蛋炒好?15. 小王、小张、小李三人同时到小吃部吃早饭,小王吃面条要等5分钟,小张吃水饺要等4分钟,小李吃鸡蛋要等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使得三人等待时间总和最少?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一、填一填。1.一棵大树约高15( ),数学书封面长约20( ),小明身高130( )。2.把口诀填完整。三五( ) 四( )二十八 ( )六三十 ( )十八( )五十六 ( )十六3. 6+6+6+6+6=( )( ) 98-9=( )( )4. 左图中有( )条线段,( )个角,( )个直角。5.在 里填上“”、“”或“=”。 37厘米 73厘米 600厘米 7米 27+46 63 91-47 44 1米 95厘米 100厘米 1米 38 25 99 816.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狗、小猴、小山羊都参加了跳远比赛,分别获得前三名,谁是冠军?谁是第二名?请你填一填。小猴说:我跳得最远 小山羊说:我不是最后一名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7.( )里最大能填几?7( )29 345( ) ( )85560( )9 385( ) 8( )708.三个小伙伴下象棋,每两个下一局,一共要下( )局。二、我来连一连。1. 35+55 61-35 28 66 44 94 47+43 93-673、 我是计算小能手。1. 直接写出得数。 67= 57= 96+9= 30+15= 86= 53= 73-8= 62-8=2. 笔算下面各题。 17+48+23= 92-19-33= 25+38-45=4、 我来画一画。1.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2. 一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 3.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五、我是小小统计员。动物园动物情况统计表动物大象小鹿猴子大熊猫只数(只)8164121.在统计图里表示出来。 (只) 1614 12 10 8 6 4 2 0 大象 猴子 大熊猫 小鹿2. 回答下列问题。(1) 每格表示( )只。(2) ( )最多,( )最少。(3) 一共有( )只动物。6、 走进生活。1. 一件上衣87元,一双鞋比一件上衣便宜28元,一双鞋多少钱?2. 学校组织一年(3)班同学去踏春,排成三队,每对四人,已经站好,这时有三个迟到的同学急急忙忙跑过来,一年(3)班有多少个同学?3. 在正方形花坛四周每边都种树8棵,并且四个角都必须种,共种树多少棵?4. 教室里有29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要使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6倍,教室里还要再来多少个男同学?附加题。1.有一堆桃不到20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5个小朋友,都剩下2个,这堆桃有多 少个?2. 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6 2 3 4 5 3 6总复习二(表内乘法)1. 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2.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的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3.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的顺序来读。4.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5. 乘法口诀有固定的结构,每一句口诀都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相乘的数,后一部分是乘得的积。(习惯把小数放在前面)6. 相邻口诀间的关系:(1)在乘法里,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2)几的口诀里,每相邻两句之间就相差几。7. 根据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特点,每一句口诀都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除“一一得一”和几的口诀的最后一句外)。8. 在加、减和乘的混合运算里,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或减法。9.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都要用乘法计算。(几倍的数=一倍的数X倍数)总复习三(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1.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直尺从“0”刻度线到对着“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2.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3. 线段有“直”的特征,有两个端点,是可以量出长度的。4.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滑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5. 测量: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有时也可以以任何一个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的刻度,起点于终点数字的差就是物体的长度。6.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7. 画角的时候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8. 三角板上最大的角就是直角。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也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9. 直角的判断方法: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两对一看”: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10. 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用尺子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的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总复习四(观察、统计与推理)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时不只有一条对称轴。3.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可以折一折,也可以在图形上画一画,看它有没有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至少会有一条对称轴,有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会有多条、甚至无数条对称轴。4. 镜面对称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如湖面的倒影是相对于水平平面的对称,而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5. 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6. 统计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或“”等方法。调查中有时各种数据的增减变化时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进行整理。画“正”字是经常使用而且方便快捷的一种方法。“正”字的每一笔代替一个事物。7. 一个“正”字是5笔,“正”字统计法就是哪种数据增加,就在哪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笔。8. 条形统计图一般都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线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数量。利用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的大小时,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9.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将整理好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色表示,用1个格表示2个单位或用半个格表示一个单位。看条形统计图中的每一项具体数量,可以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线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事物的数量。(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在统计图中,1格还可以表示5或10等更大的单位)10. 比较两种以上事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11. 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都要做到有顺序地记录,保证不重复,不遗漏12. 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新的两位数,可以用每一个数字做十位数(0除外),其余的几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而成。13. 在解决搭配问题时,可以先确定搭配方案中的一部分,改变另一部分,列举出其中的可能性,依次这样排列、组合下去。14. 在推理、猜测时,可以用排除法将含有多个条件的复杂推理转化成含有两个条件的简单推理。15.16. 附送:2019年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6找规律例2二、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找规律”的例2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对于图形和数列的变化,它们都是通过研究图形或数列隐藏的数量的变化找出规律,而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不同点是:一年级下册研究的数列或图形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而例2图形或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即隐含2个或2个以上的规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一定的找规律的方法,会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去寻找隐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找出相邻两项的差中隐含的新规律并不会太难。因此本节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创新,自主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归纳、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2、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笔者主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出示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材料:“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材料,在此基础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中自己处理信息,思考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四、教学流程设计与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 揭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和数列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们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2、 猜测:出示: -这是一排还没有画完的有规律的图形。想一想,猜一猜,你认为接下去会是怎样?(学生观察、思考)(二)、探究1、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把你认为接下去的图形画出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同桌合作或者求助老师。2、 教师巡视,发现班级中典型的规律。请学生上台板书。3、 展示成果:(板书)预计学生会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 - - -【备注】若学生没有提出第种规律,教师可以自己出示,让学生观察其规律。师:你知道接着会是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展开教学)4、 探索规律根据学生创造的规律由简入繁展开,通过观察,你发现同学们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接下去会是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图形转化为数字规律(老师板书) 1、2、3、4 1、2、1、2、1、2 1、2、1、3、1、4 1、2、4、7学生依次反馈,思考:你认为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再寻找规律有无意义?学生讨论,反馈师归纳:看来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去寻找规律比较方便有效。比较:黑板上这些规律形式都相同吗?(学生观察、讨论、反馈的规律比较特殊)重点比较:和规律有何不同点? 是相邻2个数的差是相同的。相邻2个数的相差数又形成一条新的规律,依次多加1。师:是呀,的规律于以往我们学过的规律都不相同,规律中还藏着规律,有2层规律呢!我们今天重点就是要掌握这种规律。3 巩固练习1、 试一试:用图形、数表示接下去是几? 2、3、5、8、12、17、2、4、8、14、22、44、58学生练习、同桌、小组间交流想法,校对:在中可引导学生将图形转换为数字1、2、4、8你发现每条的规律各是什么?和的规律有何异同?2、 提高练习 2、3、5、8-、-、 1、1、2、3、5、8、-、21 96、-、24、12、6、3 ?1、 4、 9 -学生练习、反馈、校对【备注】其中有两种答案,可以12、17或13、21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四)创造规律你还能创造一些这样的图形和数字的规律考考大家吗?学生画、写,有困难可以合作进行同桌、小组互相练习、校对,对有争议的可以请教老师。(五) 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或者觉得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开门见山,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有所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给学生提供:“ -”这样的开放型教学材料,让学生来创造新的规律。每一个学生创造的规律都有可能是不同,但都反映了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这些规律中有高一层次的规律(课堂上没有讲解过的),也有我们学过的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真实呈现。同时也生成了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设计即让学生避免陷入模式化、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丧失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也可以反映出每个学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跳一跳就能摘到更甜美、更新的知识果实。一举两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兴趣,又避免了老师对知识过高要求,拔苗助长。预计学生会出现的几种情况都是根据以往教学、练习中比较常见的规律所判断的。预计也会有个别优秀学生会出现第种规律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已有知识量也各不相同,所创造出来的规律有简单已学的,也有复杂未学的。把各个层次学生的创造都展示出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此环节中体验成功,尤其是后进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创造的规律,在课堂上生成教学内容,一些简单的已学的规律在这一环节可以进行复习巩固,而复杂的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说互动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表现自我;展示思维,进发智慧。有意识地把图形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规律,旨在渗透解题方法,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一定要这么做。希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感受到有效的解题方法有利于我们成功获得答案。学生在观察、比较和谈论中能逐步理解两种规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清楚新规律的特点,逐步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即从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入手。练习分为2个层次,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在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下,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发展。是一道开放题,有2种不同的答案,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纬度思考,不拘泥于一种框架。通过介绍数学史料,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创造规律这一环节,虽然貌似课的起始阶段的创造。但是却是两个不同阶段。前者学生根据条件可以任意创造,在这里学生却要根据今天所学的来创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同桌、小组间的合作,小组间的互练,互为评价,使学生能在人际关系、语言、思维等方面和谐发展。五、教学片段实录:(一)引入1、揭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和数列中隐藏的规律。那么,你们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2、猜测:出示: -师:这是一排还没有画完的有规律的图形。想一想,猜一猜,你认为接下去会是怎样?学生独立思考、有个别学生和同桌进行讨论。(二)、探究1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师:把你认为接下去的图形画出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同桌合作或者求助老师。2、教师巡视,发现班级中典型的规律。请学生上台板书。3、展示成果:(板书)课堂实录生:生: 生:生:生:生: 4、 探索规律根据学生创造的规律由简入繁展开师:瞧,大家画出了这么多条。仔细观察,哪些你认为是可以成为规律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吗?学生观察,展开讨论对于第种,学生都赞成是有规律的。而对于两种,出现不同的意见。有大部分学生认为第没有规律,只有少部分学生坚持它们是有规律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第种旁打上了“?”师:看来对于种,大家存在不同的想法。我们数学最讲究证据,要想驳倒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你有证据。赞成和不赞成的同学,你们能用事实说服对方吗?生1:老师,我是不赞成第种的。因为你看它们是这样排列的1、2、4、8依次是多1、2、4、每次多的都不一样。这样怎么是规律呢?(老师板书)师:咦,把图形转换为数字,这样看一目了然。真是个好方法。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你看12=2,22=4,42=8,每一次只要把前一个数乘以2就是后面这个数了,所以82=16,接下来就是16。(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过程)师:谁听明白了他的解释,有无道理?(请一个学生再次重复过程,加深理解)生3:老师,我可以简单得说。这条规律就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师:你回答得真不错。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学生纷纷点头)的确是这样,所以这是一条规律。这条规律是谁创造的呢?真了不起,让我们用掌声对他进行表扬。(画出了这条规律的学生即生3,得到表扬表情十分高兴,得意洋洋地坐下了)师:第种解决了,那第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很多学生由于对第种的误判,现在很认真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再次寻找规律)生4:老师,我是先把图形转换为数字去找规律的,这样比较方便。(老师点头赞许)这条规律是这样的1、2、4、7。我发现两个数之间相差1、2、3、,我在中间做记号,那接着就应该是相差4、5,所以后面应该是11、16。(学生边说边比划着,于是老师就请学生上台,学生板演过程:1、 2、 4、 7 11 161 2 3 4 5生5:1、2、3、4也是有规律的。都多1。(迫不及待地抢答)一些学生在下面开始叫起来,表明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师:看来这也是一条规律,而且规律中还藏着规律。创造它的同学真会动脑筋。(朝那位同学微笑点头表示赞许)那16接下去又会是几呢?(生答)师:那么第、接下来会是几个呢?为什么?把你的理由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老师巡视,关注后进生)比较师:你觉得第条与黑板上其他规律形式都相同吗?(学生观察、讨论)学生进行阐述,虽说得不完整,但大都能说明第条与黑板上其他规律形式不相同。师:我们再比一比和规律有何不同点?生1:第条是1、2、3、4排列的,和第条的第2条规律是一样的,依次多1。生2:第条只有一个规律,而第条有2个规律。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是相邻2个数的差是相同的。相邻2个数的相差数又形成一条新的规律,依次多加1。师:是呀,第条的规律于以往我们学过的规律都不相同,规律中还藏着规律,有2层规律呢!我们以后在找规律的时候可要小心啦,别被它骗过去。六、 教学反思1、对开放性探索材料运用的思考由于“找规律”在前3册教材中都有出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丧失学习的激情,从而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了3册的规律知识后,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找规律”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相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本节课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和整合。由一道具有开放性的填空题引入,通过学生的解答,延生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展开教学。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创造的规律有许多是老师事先也没想到的。学生在此活动中,主动活跃地参与其中,积极动脑,开拓了思维,效果也不错。当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时候,或这件事是他们愿意做的话,学习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这道开放题答案的不唯一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出一条规律,哪怕是最简单的,这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后进生。同时,有能力学生所创造的规律也是对大家的一种激励,一种触动和挑战。激发学生挑战难题的斗志。这一点从学生在相互辩论第、种是不是规律时,从刚开始的谁也不认输,到后来的心服口服,我们可以感受得到。2、关于预设和生成的思考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成功的预设需要教师对学生已有水平的正确把握,尤其是随堂课,学生每天的情况都在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具体情况进行备课,这样更有助于从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从本节课来看,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理解是到位的。课前教师预设出现的几种规律,学生都有出现,但学生比老师更厉害,也出现了几种老师没有想到规律。当学生为是不是规律而争辩,出现与原来预设不同的情况,我们就要改进预设。笔者通过让学生找证据说服反方,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根据原先教案,要求学生把图形转换为数字。学生在辩论、反馈中,教师在仔细倾听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确认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抓住学生的回答,把图形转换为数字更方便这种方法渗透给学生。教师在此过程中就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通过倾听、重复、确认,把学生个体的思考转变为班内共享资源,及时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3、 对如何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思考这是一堂随堂课,事前没有经过试教,因此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时间方面掌控的不够好。由于担心时间问题,笔者在处理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显得有些仓促。在巡视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些其他的规律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没来得及画。在相互辩论中,也未能让学生充分发挥。由于学生在探究规律中花了不少时间,最后的练习显得很匆忙。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动态生成时,有时我们往往会因为时间强行将学生引入我们预定的轨道,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任其发言,又会拖延时间。那么如何把握度,如何因势利导。这些都需要笔者在今后多下苦功,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执教、设计: 李 达 指 导:任 婷单 位:温州市实验小学 邮政编码:325000联系电话:13957776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