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6041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 目标确定:“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2、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二、展开(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1、 初步感知(猜球)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学生各抒己见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2、再次感知(摸球)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师:一定吗?【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2、 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4、概括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 可能 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三)生活中的“可能性”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三天后下雨。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太阳从西边升起。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2、选词填空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人( )会老。 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 )得满分。冬天( )会下雪。 在除法中,余数( )比除数小 。 鱼离开水( )会死。 在地球上,石狮子( )在天上飞。三、巩固1、涂一涂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根据要求涂一定是黄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不可能是红色的2、造句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震可能会发生。”“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人一定会死的。”“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四、拓展设计骰子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五、总结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 摸到白球就对了。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小组反馈: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片断二:设计骰子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生:想玩!1、 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平啊!”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平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也不狠赚,这样最好。师: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讲的都有道理。通过设计骰子,大家不仅学会知识还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是最大的进步。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我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猜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容易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小小裁判”、“选词填空”、“造句”“涂一涂”和“设计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设计骰子,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四)、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化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中“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可以紧凑些、把多些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更为科学合理。执教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王 碧设计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王 碧 指导者:温州市鹿城区教研室 卓东健附送: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 能力目标: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学具准备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 1千克( )克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1教学吨的认识。(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3)练习质疑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五、课后作业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2吨( )千克5千克( )克7000千克( )吨9000克( )千克(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