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5092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1教案语文S版【教材分析】1.开国大典是语文S版第11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为人文主题,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排比句的作用”等为语言训练目标。2.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文章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学情分析】1.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其中的一些描写,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排比句,对它的特点和用法有一定的了解,并曾经尝试进行排比句的造句练习,但在本文的教学中要更加明确其含义和用法。2.通过查找资料、亲身体验,学生们对国庆节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班内部分学生参与了国庆六十周年的检阅训练,对国庆节有着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3.但是由于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六十年前人们对于祖国成立的感受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较难为学生所理解。4.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更多地是在对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知识、人文知识的了解当中,要调动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以及养成在预习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会促进课堂上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鼓励学生查找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料,并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和整理。 2.结合学生已有的对于国庆节的认识,联系当时的历史、社会、人文背景,采取文字体验、历史图片、视频欣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3.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对于文章当中的重点词语采取换词体会感情的比较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的恰当使用词汇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3.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4.合理利用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借助图片、视频等形象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 5.通过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指导意见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聆听义勇军进行曲相信这首歌曲你们都非常熟悉,谁给大家介绍介绍?(国歌田汉词、聂耳曲)师: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也就是那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天,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天安门广场。2.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解释课题:开:起始;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开国大典: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郑重举行的仪式。1. 聆听义勇军进行曲;2. 齐读课题。以歌曲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约15分钟)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小组交流讨论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2.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小组讨论思考,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三、朗读赏析、细读感悟。(约15分钟)自由读课文.1.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2.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3.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4.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细细体会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锻炼学生模仿的写作的能力。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约5分钟)1总结全文(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作业: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总结主旨,收束全文,锻炼学生总结大意的能力。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大典前 入场 工人 农民 奏国歌 升国旗 宣布成立 读公告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大典后 退场 红流 光明六、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首先,讲述“开国大典”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其次,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等情况。在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然后让学生介绍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2教案语文S版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解释三种。读注释可以帮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二、默读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补充: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肃静:严肃寂静。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隆重:盛大庄重。三、讲析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学习注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情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2)对照注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3)总结:这部分描写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容纳诞生肃静检阅率领瞻仰飘拂迎风招展排山倒海五颜六色陆续协商擎着秘书电钮聂容臻徐徐隆重规模巨大盛况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默读的习惯。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培养默读习惯。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二、继续讲析课文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2)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表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表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表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注释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1)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2)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3)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紧扣注释)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两分钟),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可以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四、总结1课文内容的总结: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1)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2)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