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2807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6我的故乡在北京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种蕴含的思想感情。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感受昆明湖,八达岭长城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2、领悟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整体感知。1、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魂牵梦绕,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抒发过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共同走进作者的真情之中吧!2、这是一篇抒情散文,真可谓“景语皆情语”。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作者的情感。3、作者的故乡北京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能把描写它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从这字字句句中你感受到什么?5、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你找到了吗?7、细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走进作者的文字中,细细阅读,细细体会,用心感受画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段落勾画下来。二、感受画面,感悟情感。1、作者说:“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你能从哪些文字中读出这满目的碧绿呢?2、当老师读到这两段的时候,有些词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横飘“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3、这样的词语,你能发现吗?相机理解“凄婉“,让学生感受。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感知“思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思乡的脚步一起继续去听听故乡美妙的歌。打开书102页,快速浏览课文5-12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抓文眼。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这些感受,那就是(课件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绿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齐读。 二、精读感悟,品味“思乡情”A品味“昆明湖”1、师:西山带给我们的是满目的碧绿,那么,作者说:“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从哪读出了“清亮”?(板书:清亮)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指导。生:(读句子)(课件出示:秋高气爽翱翔。)师:(课件示湖水图)大家看,这是作者在远远望去时看到的昆明湖的美景,真是一片清亮(课件划红“远远望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配乐齐读)。(点停音乐)指导个性化朗读。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清亮”,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读“或从树隙里摇曳”。(课件出示句子:“或从树隙里摇曳”。)师:是呀,(课件示湖水树叶图片)这是作者断断续续从(生:树隙里望到的)(课件划红“从树隙里望”),对,才会看到清亮的湖水、点点的小船、大团的树叶.生:读“或许天地间清亮的水”。师:当我们细细地打量从眼底向天边扩展着的清亮的昆明湖,不能忽视了和昆明湖融为一体的十七孔桥。(课件出示句:“那宽阔的云雾中”)(生读句)师:这是作者(生:登高远望)(课件划出“登高远望”)时看到的美景,一桥飞架湖面,无限开阔,真是景无边,意不尽,一起来读读。生:在我心中,没有比这湖水和蓝天更亲切的了。听那水声,就像听自己童年的故事。师:“水声”和“童年的故事”会有什么联系?5、师小结:大家看(课件示: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5-7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什么怎样描绘昆明湖,借景抒情的?(课件划红观察点的词)B品味“八达岭长城“1、师:当作者登上最惬意的八达岭长城她又是怎样形容的?生: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 (板书:带花)2、师:浏览第8自然段,看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师:美在何处?如果你就是位画家,你会怎样画?默读第8自然段,勾画出对你作画有帮助的词句,细细品味。3、全班交流。师:谁先来试试?展现出你感受最美的画面。预设学情:生: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无边无际的绿色的山环绕着长城,伸到天边。师:你为什么这样画?生:如果我是画家,会画出到处都是绿,一层层包裹的绿。师:怎么说是“绿色的风”,“绿色的短笛”?生: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画出千变万化的绿,深浅不一。因为读句“一杈杈树枝不同深浅的绿来”。师:你还会怎样画?生:我还要画出漫山遍野的花。读句“在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我要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大片涂色,画出花团锦簇,零星点上小花,这样画面绿中带花,不会单调。 师引读: 长城的歌有带花的翅膀4、师:夜深的长城在作者心中可另有一番韵味。(课件示句:“夜深的时候月色里了”配乐)听老师读,大家闭上眼用心去感受。 三、总结全文,升华“思乡情” 师:故乡的一切都充满诗情画意,传递着温馨,让作者眷恋,她不由得说:(课件出示:“我恋着西山、昆明湖和长城”) 生读。 四、学习写作,延伸“思乡情”(课件示课后作业:写一写,运用这一课学到的借景抒情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故乡。背一背文章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有关思念故乡的文章或诗词。)板书设计: 西山 碧绿16、我的故乡在北京 昆明湖 清亮 热爱 眷恋 长城 带花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17美丽的晋祠教学设计 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8个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资料导入新课,自学生字词。1、简要介绍作者。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2、处理字词:轩榭xi 皴裂cn 虬枝qi 璀璨cu cn 须髯rn 老妪y 荫护yn 瀛胜楼yng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师生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晋祠。)2、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3、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三、研读文本25节1、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2、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3、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4、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四、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第二课时一、感情朗读课文15节,再次感受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二、研读学习文本611节1、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第7节最后一句。)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2、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生动,精巧。)3、精读第九段,讨论:A、“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十字形的桥。)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4、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古朴优美,用工精巧。)5、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极具匠心。举例子。)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1、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2、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3、小结:“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四、拓展阅读苏州园林等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