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之二.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776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之二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课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2课时 2.火山1课时 3.地震1课时 4.做一块卵石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1课时 6.地表的变化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2课时 13冬季星空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1课时 15纸1课时 16.陶瓷1课时 17.金属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2课时 第单五元 20.蒸发1课时 21沸腾1课时 22.凝结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附送:第一课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1 、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2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3 、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 (图片、课件、视频图像 );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美丽的地球表面有山有水,风光无限,那么地球内部有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想地球内部有什么谈话:根据你的知识经验,同学们猜想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猜测。(石油、矿产、水)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录像想不想看?(教师播放火山、地震的录像资料。)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认为地震发生时、火山喷发的时候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这些事实说明地球内部并不像表面看到的一样平静,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正是这样缓慢地运动造成了火山和地震。而且我们从这些现象里还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是很高的,连岩石都成了液体形态的岩浆了。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通过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特点,你怎么知道? -你还知道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磁力等信息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看来查资料能帮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谈话:科学家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特点,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好多关于地球内部特点的资料,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想)首先在小组内把你们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下,过一会在班上交流一下,(学生小组内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 学生汇报。(交流: (1)哎,你们真是一个勇敢的小组,哦,你们小组发现地球内部分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噢他们还搜集到一张地球内部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地球内部照片) (2) 你们小组知道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幔大约有 2900多千米厚,地球中心的地核约厚 3473千米。) (3) 你们还发现,地球内部构造很像一个鸡蛋,哦,你说像荔枝,你说像桂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发现)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你说,噢,你发现了鸡蛋也分三层,鸡蛋壳相当于地壳是地球最坚硬的部分,而且各处的厚度不一样;鸡蛋清相当于地幔,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鸡蛋黄相当于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了地壳下面的是部分是地幔,不过由于人类的技术限制,人们对地幔、地核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板书:蛋壳、蛋清和蛋黄) 3 小结:同学们真是不简单,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地球内部结构特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呢?(想)。三、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1.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橡皮泥,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下面小组一起合作进行制作。2.谁愿意来展示一下?3.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 - 展示优秀作品,总结制作情况。全课总结: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相信你在研究的过程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制作,把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2火 山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实验,会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源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2.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3.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火山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2.渗透科学自然观,体会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知识1.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2.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学生:酒精灯、番茄酱、土豆泥、火柴、三脚架、铁盒(或铜片)、火山喷发的相关资料。教 学 过 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风景图片,你们还想再看看吗?(播放课件,教师讲解)2、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很美)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些美景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的力量造就了这样的美景,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3、揭题:是啊,是火山造就了这些美景。(板书课题: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山。 二、新授A、引入1、问:你们听说过火山吗?那么,你们已经知道关于火山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来说说吧!2、自由交流:关于火山的知识3、再问:同学们,关于火山的知识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那么在这节课中,你们最想来了解火山的哪些知识呢?4、学生提问,教师聆听5、小结:你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多,可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也许不能一一满足大家的需要。有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一起到课外去继续研究,好吗?另外有些问题可能在后面的共同学习中能一一获得答案,大家也不要着急。在课前老师已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看看老师已准备了些什么?(出示课件,点击序号,出示内容)1、什么是火山 2、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火山喷发 4、火山的危害 5、火山的奉献 6、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一个秘密,老师先不告诉大家。下面,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吧。B、学习火山的成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导入:我们先来学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要认识火山的形成,我们先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出示课件)2、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火山的成因(1)、提问:从图中,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呢?(地球可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的厚度平均为60千米左右并且大部分为岩层;而地球的半径达6000千米左右,地壳只有薄薄的一层)(2)、讲解(课件):在地壳下地幔的温度很高达1600摄氏度,地核处的温度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达xx-3000摄氏度,其中地心处的温度达6000摄氏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近。在高温高压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地壳下有一种温度达1600摄氏度左右的液体状物质,这就是岩浆,岩浆其实就是熔融了的岩石,象烧融的玻璃一样。这些岩浆由于特殊的原因,就穿过岩层冲出了地表,就形成了火山。(3)、提问:同学们,地球的这种结构,大家想想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和地球的结构相近的物体呢?(4)、生答:鸡蛋、气球、花生、苹果3、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吹鸡蛋、吹气球a、吹鸡蛋(1)、解疑:是啊,看鸡蛋(出示鸡蛋)大家想,蛋壳象什么?(地壳)蛋白呢?(地幔)蛋黄呢?(地核)(2)设问:下面我们来玩玩吹鸡蛋,你们会吹鸡蛋吗?(二年级已吹过)哦,下面就开始吧!(3)、学生活动:吹鸡蛋(4)、讨论:在刚才玩吹鸡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呢?(觉得很吃力)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蛋白和蛋黄吹出来了)它们是怎样吹出来的?(从另外一个洞里出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出来呢?(因为给它吹气,鸡蛋内的压力很大,蛋白和蛋黄就从蛋壳里出来了)b、吹气球(1)、激趣:刚才我们玩了吹鸡蛋,你们还想玩吹气球吗?(想)那,老师提个要求,你们要拼命吹,知道拼命吹是什么意思吗?(吹破气球)(2)、学生活动:吹气球(3)交流:好了,真不忍心叫大家停下来,假如有时间,等会儿我们再来吹,好吗?刚才我们有的组真的把气球吹破了,你们又有什么体会呢?(觉得很害怕,吹吹好象没力气了,吹破它要用很多力)你们又有没有想过,气球是怎样破的呢?(薄的地方先破)破的时候有什么从气球里冲出来了?(空气)有的组有破气球,你们发现什么没有?(空气从破洞里面冲出来)c、联想:吹鸡蛋和吹气球与火山的形成又有什么联系呢?(1)、提问:其实刚才老师让大家吹鸡蛋与吹气球是有目的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两次实验跟火山形成又有什么联系呢?老师提个醒,空气冲出来,蛋白蛋黄吹出来了,就如岩浆从地球内部冲出来。(2)、学生交流(3)、小结:在岩层下,由于特殊的作用,譬如地壳的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岩层就产生了裂缝,岩浆由于高压的作用,就会拼命的从里面想冲出来,由于岩浆的温度很高,在上升的过程中,会把周围的岩层也熔融,这样岩层的裂缝会变大,岩层变薄了,岩浆就容易从里面冲出来,这样火山就形成了。4、认识什么是火山(1)、设疑:那么什么是火山呢?(2)、讲解:(出示课件)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岩浆从地底下喷出来形成火山。C、认识火山喷发1、引入:岩浆从地底下喷出来,火山就喷发了。你们见过火山喷发吗?想亲眼见一见吗?我们就来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吧!你们想参与做吗?2、激趣:只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火山喷发很危险,你们还敢做吗?因为有危险,所以这个实验在上面做,老师要找个志愿者,谁来做呢?(邀请)3、模拟火山喷发实验(1)、介绍实验方法:老师这儿有一套模拟装置,大家看一看,(指装置)这是塑料瓶里面装了沙土,就如地球的内部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等会要观察的是三夹板的上面,夹板上面发生了什么?这就象地面上的情形,我们是看得见的。你呢,给瓶子吹气,大家想,就象给内部做了什么事?好,开始吹吧!大家注意看。(2)、学生实验:吹气,其余学生观察(3)、再激趣:接下来更危险的时刻到了。为了安全起见,老师带了手套,要换个装置,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带手套吗?(烫手)请同学们注意看,接下来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4)、学生继续实验(5)思想教育渗透:实验结束了,谢谢你(指上台学生)这个勇敢者,你做了回英雄,其实做科学就需要这种精神!(6)、交流:两次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现在解决了什么问题(疑问)?(沙土喷出,岩浆喷出,岩浆流动、凝固)(7)、设疑:(引入下阶段学习)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你觉得可怕吗?真正的火山喷发应该更可怕,那么你觉得可怕在哪里呢?D、认识火山的危害1、导入:是啊,真正的火山喷发更可怕,因为它给人类带来了危害,也就是灾难,你认火山喷发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2、学生交流:谈自己的认识3、小结:(出示课件)请大家再来回顾一下,看看火山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1、污染空气 2、烧毁森林 3、毁坏农田 4、覆盖城市和村庄。4、引入:火山喷发虽然可怕,难道只给我们带来灾难吗?它会不会带来好处呢?其实,上课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谁来说说看?E、认识火山的奉献1、导入:是啊,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些美景,那么,火山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2、学生交流3、讲解: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看看,(出示课件)虽然火山喷发十分危险,可是生活在火山旁的人还是不忍离开,就因为火山灰是最肥沃的土壤,人们不仅可以用它种庄稼,还用它种出了最美的花,最最甜美的水果。另外,火山还是个地下加工厂,每次火山喷发可以形成很多矿产,大家请看(课件)。同时火山地区,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你们认为有什么用呢?(先交流,后出示课件)三、拓展创新1、激趣:该是揭示秘密的时候了,看看老师在有关火山的其它知识里藏了些什么呢?2、出示课件:火山的类型、火山的分布、科学家对火山的研究、一些网站的友情连接3、讲解:(按课件)火山类型4、讲解:(按课件)火山的分布5、激励拓展:关于火山的知识,你也许还有很多问题想继续研究,其实科学家们也还在不断探索,你们课后有没想过怎样去研究呢?(学生交流)老师有个建议,把你们课上没解决的,或者又有了的新问题,到课外象科学家探究一样,到网上、电视、课外书等一些媒体去寻找答案,好吗?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小科学家!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教学材料及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师: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二)探究过程: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交流讨论汇报交流师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师: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问题?生:地震是怎样产生的?生: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生: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降到最低。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生:我想知道人类能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同乡们你们猜一猜。(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生:可能是岩石断了。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生:做实验。师: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生:我们把毛巾当岩石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生:我们认为岩层石有好多层,应该把毛巾叠成几层,才更好。生:用手握住木棒两端,用力压师: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安全最重要,别让木棍伤到了自己和同学,再就是小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汇报探究结果。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生:我们挤压毛巾,毛巾有的地方向上了,有的地方向下了,毛巾不平了,一褶一褶的。生:我们发现越是用力,毛巾褶皱的越厉害。生:当我们用力压木棍时,木棍弯曲,越用力,木棍弯曲越厉害。师:再继续用力呢?试试看?生:木棍断了。师:断时有没有新的发现?生:手感觉到有很大的力。生:手感到了木棍的震动,手有麻的感觉。生:还听到了啪的一声。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想想看,在实验中,木棍,毛巾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生:是地下的岩石。师:对,一层一层的岩石重叠起来就构成了地壳中的岩层。那么,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变成一褶一褶的,压力继续增大,岩层就会断裂。生:断裂的时候,会像木棍一样有震动。生:震动来到地面,就是我们说的地震了。师:分析的对,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此外,还有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造成的。活动三: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阅读资料卡:避震小常识思考:如果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汇报交流生:在教室里发生地震,应马上到空旷的操场上去。生:要有序,要避免踩踏。生:在家中发生地震,应切断电源,天然气源。生:在家中,应躲在高大坚固家具的旁边。生:应躲到卫生间去。四、拓展活动: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第四课 做一块卵石教学准备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三角洲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卵石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卵石。师:看到这些卵石你能猜一猜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吗?(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二)做一块卵石师:同学们对卵石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你能自己做一块卵石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带盖的玻璃杯、碎砖、锤子、水,你想怎么利用这些材料来做一块卵石。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师进行适时地指导,提示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注意安全)汇报交流:师: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生:我们用锤子把砖块砸碎,发现砖块上有锋利的棱角,这时我们把这些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瓶中,把瓶盖拧紧,用力摇晃,发现碎砖块的棱角没有了,有的碎砖块便成了圆形的。生:我发现碎砖块在水的冲刷作用下,并且相互碰撞,棱角渐渐就变没有了。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石子在冲刷、摩擦、碰撞的过程中慢慢地失去了棱角。(三)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师播放河道上、中、下游石头的变化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请你们互相交流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生:我发现河流上游石头大、不规则;下游个头小、偏圆;下游是沙滩。师:为什么河道各个部分的石头状态不一?生:我认为这是水的搬运作用,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时有很大的力量,水的这种力量把石块从上游搬到了下游。师:那河道中的石头从哪里来的?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学生汇报各种猜测结果。师播放岩石风化现象的视频资料。师:看到这些你想不想自己设计实验来知道冷热因素能否使岩石改变模样?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酒精灯、页岩、燃烧钳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证明你的猜想,同学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学生动手探究,教师指导汇报探究结果。生: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并且反复做了几次。生: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师小结:岩石破碎的原因,是因为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分组讨论师播放卵石形成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的认识海里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四、拓展活动师:同学们对卵石有了全面的认识,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卵石吗?你还想把卵石用到什么地方?第五课 各种各样的矿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3、认识能源与人类的关系。4、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矿产的重要性。5、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合理开发、利用矿产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图片或制成的课件、录像;煤、石油提炼物的图片制成的课件;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课件;能生产石油的植物图片。学生准备: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学生根据经验交流。)师小结: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煤、煤气、柴火、天然气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提问: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么呢?(学生根据经验交流。)师小结: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它们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像煤、天然气、汽油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作能源。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能源矿产方面的知识。2、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师:关于能源矿产,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生1:能源矿产是怎样形成的?生2:能源矿产怎样开采?生3:能源矿产能不能采完?生4:煤、石油、天然气有没有其他的用途?(2)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教师引导谈话: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最重要的是因为人类懂得运用工具,因为人类懂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能够运用智慧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智慧和力量开采煤炭的呢?请随着图片和文字来一次地下之旅吧!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进行研究。汇报研究结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播放课件:井底下的昨天:马拉车运煤图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开采图以及宋代的开采工具-木制勺子等。井底下的今天:现代煤矿开采的图片,配有解说词。看到井底下的昨天与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3)指导学生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教师播放煤的形成示意图的课件。小组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汇报要求:重点说说煤形成的大约时间,煤是由什么变成的,经过怎样的变化。小结。根据煤的成因,推想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小结:它们形成的时间长,在短期内不可再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4)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矿产的重要性。认识煤、石油的全身都是宝。提问:煤、石油除了可做燃料外,还能干什么?从石油中又能提炼出什么呢?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总结。教师结合制作的课件时行总结。讨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对煤炭、石油的需求量大,我们该怎样办?生1:节约作用,不浪费。生2:不让小煤矿乱采煤。生3:开发新能源。小结:播放课件介绍几种能生产石油的植物以及本世纪将被人类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潮汐能、可燃冰、煤成气、微生物、绿藻。(5)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知识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可以谈谈。3、课外探究活动: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份小报,倡导保护能源矿产。板书设计:7.各种各样的矿物金属矿产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煤的形成第六课 地表的变化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4德育目标: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能根据化石判断相关的环境信息。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或图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风景图(包括对生物化石的特写),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火山、地震、三角洲,石蘑菇及风蚀蘑菇,石灰岩溶洞和石笋,海蚀、冰蚀等地貌景观以及山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乱砍森林、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过度放牧、沙尘暴、地质塌陷、荒漠化、蓄水发电等图像资料。2、学生准备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资料;实验材料:喷壶、沙盘。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视频资料以及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湖泊沉积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变迁,河流的冲刷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二)新授: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6500万年前和现在地球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情况。问学生: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吗?猜想它以前会是个什么样的?并由此看能发现地表演变过程。讨论:你们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你能提供出证据吗?提出化石的概念。请思考这几个问题: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总结: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和台湾海峡的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入。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的情景,这两个例子比较生动、鲜明,对学生来说又比较新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表变化的感性认识,还可使学生由好奇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阅读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表,认识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也可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地表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如北宋时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时,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对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还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曾对侵蚀、搬运、沉积做了动人的描述,不过他比沈括晚了约400年,他在多次考察阿尔卑斯山后指出,砾石是河流挖掘作用的产物,山是水作用于地表形成的,从山上冲刷下来的泥土被河流搬运到海中,会使海底升高,海水退却,海陆的轮廓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最后,引导学生获得认知:地表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展示搜集的有关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通过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环境。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提供了细沙和尘土;矿山过度开采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使一些农户房屋墙壁严重开裂,部分水田不能耕种,饮水也成了问题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人类对地表的改变作用,认识到人类生产活动的两面性,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自由活动: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面对我国地表现状,你们有什么想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保护地表的倡议书或办一份保护地表的手抄报。拓展活动:此项活动可结合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课外调查实践活动。建议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可以将学生分成活动小组,也可以自由组合,选好小组长,活动时注意交通安全,把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活动结束后,举行一次交流会。板书设计:地表的变化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化石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建议合理开发地球第七课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二、情感目标: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三、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室里摆放九个小组的桌子,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进教室后分小组坐在座位上。)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二、自主探究(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实验方案表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3)钢尺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课后感受:本节课,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019-2020年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2、学生讨论、汇报。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课后感受: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第九课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知识与技能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教学重难点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耳的模型或用不干胶做的耳的各部分图形,铝箔。学生准备:制作人工耳的用品,制作听诊器的用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目标效果分析介绍人耳的内部结构和原声音的原理做一个听诊器关心听力有障碍的人把铝箔靠近音箱,调节音量出示耳的模型和耳的各部分图形,介绍耳的各部分名称,指出其中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铝箔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讲解听诊器的制法耳廓有什么作用呢?如果人听不见声音会怎样呢?试一试,在没有声音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呢?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试着说一说,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播的自制听诊器,试一试管用吗?学生发言,根据听诊器的原理说一说学生尝试不通过任何声音来传播自己的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铝箔振动,随着声音增大,振动也加大学生能明白是外界的振动经过鼓膜的振动传播到最后听神经处知道听诊器的原理和耳廓的原理是一样的使学生感受到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培养学生的爱心,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第十一课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课堂外对噪音危害的切身感受,对噪音危害及其防治知识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交流有关噪音的资料,阐述自己对噪音的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使学生在参与消除噪音的研究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噪音的危害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声音,老师课前录制了一段关于声音的短片,请你欣赏一下。(播放乐音与噪音的音像资料,学生观看)师:你听了刚才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生:我听了轻音乐觉得心情舒畅,非常愉悦,电钻、电锯的声音特别刺耳,特别烦人。生:我感受到喜洋洋的声音非常欢快,工地上机器的转动声非常嘈杂。生:我听了彩云追月心情特别舒畅,电闪雷鸣让人心跳加快。生:我感觉二泉映月的曲子让人非常放松,听了马路上车辆的喇叭声心里感觉非常急促。生:我感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悦耳动听,一种让人烦躁难耐。师: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称为乐音;把那些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音。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四大公害之一的噪音的危害。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噪音危害的资料,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讲述。点评:在课上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听声音,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既能倾听、赞赏、接纳、分享别人的想法,又能阐述、反思、完善、超越自己的观点。生:噪音干扰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在噪音的坏境里最容易写错字、做错题。生:噪音会使人心情烦燥,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比如我在网上查到一份资料说:1961年7月,一名日本青年在东京打工,由于住在铁路附近,日夜被频繁过往的客货车噪声折磨,患了失眠症,不堪忍受痛苦,最终自杀身亡。生:1959年,美国有10个人自愿做噪声实验。当实验用的飞机从10名实验者头上10-12米的高度飞过后,有6人当场死亡,4人数小时后死亡。验尸证明10人都死于噪声引起的脑出血。可见噪声也是危及生命的杀手,太可怕了。生:我搜集了一组数据,也能说明噪音的危害之大: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智力水平低20%;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师:通过同学们所了解的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大家还知道噪音对动植物会造成哪些影响呢?生:噪音能使鲜花枯萎。生:噪音能使动物惊慌不安,例如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通过列举事实和数据说明了噪音的危害不可轻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测试:找到自己的脉搏,记录下自己安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和听劲爆音乐1分钟的脉搏次数。(教师计时,学生记录脉搏次数。)师:谁来说一说你两次测得的脉搏次数一样吗?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安静时1分钟心跳86次,听了劲爆音乐时的心跳是97次,我发现劲爆音乐能让人心跳加快。生:我安静时脉搏90次,听了劲爆音乐时脉搏110次,增加了20次,还感觉头有点晕。生:我安静时脉搏跳动76次,听了劲爆音乐是106次,还感觉有点心慌。师:我和同学们也有同感。点评:教师对学生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态度和感受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又通过测脉搏感受到噪音的危害,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最有说服力的,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二:认识噪音的来源师:你们知道噪音都来自哪里吗?请大家举例说明生:飞机、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制造噪音,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生:木器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处的噪音特别大。生:卡拉OK厅、闹市区也是噪音的来源。师:在我们的学校及其周围你又找到哪些噪音?生:从校园里就能听到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生:学校周围经常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生:上课时,有的同学总是把学习用品弄得叮当响,特烦人。生:上下课时,同学挪动桌椅的声音也很难听。生:课间同学们时高时低的喊叫声。生:上课时我们还经常听到学校外的吆喝声和叫卖声。师: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了噪音,在这里我也给同学们提点建议,课堂上学习用品要轻拿轻放,遵守课堂纪律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们相互监督好吗?(学生会意地笑了。)师: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的,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在你居住的小区周围有没有影响自己或他人生活的噪音?生:我家住在学校家属区里,我们院里有学音乐的,在午休或晚上休息时,他们经常不是拉,就是唱,影响人们休息。生:我家旁边有一个建筑工地,他们有时晚上10点多钟还在施工,吵杂的机器声常吵得我们不能按时休息。生:我家旁边有条路,路上车很多,每天早上很早就有人按喇叭,那种声音很烦人。生:我家楼下装修房子的叮当声,还有电焊声非常刺耳。点评:在本环节中,教师从贴近儿童生活和感受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广泛交流噪音的来源,使学生意识到噪音的普遍存在已影响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活动三:了解控制、消除噪音的方法师:噪音让我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想办法防止噪音减少污染,你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上网知道了哪些防治噪音的方法和措施?生:通过上网我知道可以采用消音、吸音和隔音三种方法来防治噪音,比如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上可以安装消音器,植树造林既美化环境,又能吸收噪声,还有在噪声区工作的人戴上特殊的耳罩来隔音,以免对人造成伤害。生:我通过读书知道人民大会堂在建筑时就使用了吸音材料,保证了良好的音响效果,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师真是了不起!生:我观察过电影院的天花板和墙壁上都安装了带有小孔的板材,既美观又能吸音。师: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呢!生:我知道现在研制出了很多种建筑装饰材料都能有效地防治噪音,比如有隔音窗、隔音门、吸音器、吃音玻璃、电子防噪声设备等。生:在宾馆的走廊内、楼梯上铺上地毯可以防止鞋底与地面撞击发出的噪声,使宾馆内保持安静,效果非常好。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让老师大开眼界,我这儿有个发声罐,它就是一个噪声源,谁有办法来消除或减小它产生的噪音呢?(教师边说,边摇发声罐。)生:在发声罐外面裹上布或毛巾来隔音。生:给发声罐包上很厚的海绵,海绵能吸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