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 .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30057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辨别“华、扎、觉”3个多音字。2.练习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3.理解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知道华佗是受到什么启示想到发明麻沸散的,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 课件出示手术室做手术图片谈一谈: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有时会给病人打一种药,使病人感觉不到手术的疼痛。你知道这是什么药吗?(麻醉药)2.引出课题:麻醉药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在古代就用的麻醉药麻沸散。(板书)它是谁发明的呢?(指名说)课件出示麻醉药和古代的麻沸散板书课题:华佗与麻沸散。3.学生说说你对华佗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出华佗介绍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讲了华佗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神医华佗为减轻病人痛苦,收集多种花草并反复实验,后来终于发明了麻沸散的事情)三、小组学习,掌握字词。1.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2)记住生字的音、形、义,用生字练习组词、说话。(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师生评议)课件出示生字“受、查、史”是翘舌音,“疼、痛”是后鼻音;“减、检”是同音字。(2)出示多音字,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每个字的读音,试着组词,练习说话。(3)想一想,议一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和字义的?(4)开火车读生词,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词语杰出 痛苦 受伤 检查 严重 知觉 减轻 挣扎 收集 呼天叫地 全打脚踢重点理解“杰出”“奇迹”“高明”“恍然大悟”几个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说说其结构和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易错字。“疼、痛”均属于半包围结构;“醉”注意左边不要少写一横,右边一竖不要写到两个“人”字的中间;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华佗为什么“被人誉为神医”。【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启发质疑。1.提示课题:华佗与麻沸散。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3.了解华佗:在你心目中,华佗是个怎样的人?4.默读课文,思考画记。(1)华佗是受什么启发想到发明麻沸散的?(2)说说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二、细读课文,合作释疑。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发明麻沸散?找出有关句子。(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华佗十分心疼,可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出示句子,指导朗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病人做手术很痛苦,华佗心疼病人,可以看出华佗是位替病人着想的医生)(3)齐读第2自然段。2.学习课文36自然段。(1)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想:华佗是怎样给病人做手术的?手术结果怎样?在手术的过程中他想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2)出示句子:“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碰到。”提问:文中“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碰到。”中“这”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理解。“这”指病人昏迷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3)理解句子:“人醉了失去知觉,动手术也就没有感觉,当然不知道疼啦!真是太妙了!”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华佗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理解“恍然大悟”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应读出兴奋之情)用恍然大悟的神情和语气读一读这句。指名读,齐读。(4)比较句子:这时再动手术,不就可以减轻痛苦吗?这时再动手术,就可以减轻痛苦。出示这两个句子。指名读,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一样)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更好,因为语气更肯定,更强烈)齐读第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5)小组交流: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华佗是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善于观察,爱思考)(6)这样的华佗你们喜欢吗?带着喜欢的感情读读36自然段。3.学习7自然段。1.出示语段。默读思考:华佗发明麻沸散,做了哪些工作?从“收集、许多、反复、试验”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华佗遇到过很多困难)2.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华佗发明麻沸散不容易?(终于)三、整体回归,自主内化。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件出示:第1段和最后一段你怎么理解“杰出”与“奇迹”?四、拓展延伸,升华感受。1.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师生共同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华佗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在医学史上创造了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被人们称为外科祖师、一代神医,让后人为之骄傲与自豪。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后的感受。【板书设计】华佗与麻沸散神医 奇迹【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课文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我抓住“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华佗十分心疼,可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引导学生体会华佗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的医德,抓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感受华佗发明麻沸散过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的反思: 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华佗与麻沸散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辨别“华、扎、觉”3个多音字。2.练习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3.理解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知道华佗是受到什么启示想到发明麻沸散的,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文章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 课件出示手术室做手术图片谈一谈: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有时会给病人打一种药,使病人感觉不到手术的疼痛。你知道这是什么药吗?(麻醉药)2.引出课题:麻醉药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在古代就用的麻醉药麻沸散。(板书)它是谁发明的呢?(指名说)课件出示麻醉药和古代的麻沸散板书课题:华佗与麻沸散。3.学生说说你对华佗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出华佗介绍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讲了华佗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神医华佗为减轻病人痛苦,收集多种花草并反复实验,后来终于发明了麻沸散的事情)三、小组学习,掌握字词。1.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2)记住生字的音、形、义,用生字练习组词、说话。(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师生评议)课件出示生字“受、查、史”是翘舌音,“疼、痛”是后鼻音;“减、检”是同音字。(2)出示多音字,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每个字的读音,试着组词,练习说话。(3)想一想,议一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和字义的?(4)开火车读生词,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词语杰出 痛苦 受伤 检查 严重 知觉 减轻 挣扎 收集 呼天叫地 全打脚踢重点理解“杰出”“奇迹”“高明”“恍然大悟”几个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说说其结构和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易错字。“疼、痛”均属于半包围结构;“醉”注意左边不要少写一横,右边一竖不要写到两个“人”字的中间;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知道华佗为什么“被人誉为神医”。【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启发质疑。1.提示课题:华佗与麻沸散。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3.了解华佗:在你心目中,华佗是个怎样的人?4.默读课文,思考画记。(1)华佗是受什么启发想到发明麻沸散的?(2)说说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二、细读课文,合作释疑。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发明麻沸散?找出有关句子。(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华佗十分心疼,可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出示句子,指导朗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病人做手术很痛苦,华佗心疼病人,可以看出华佗是位替病人着想的医生)(3)齐读第2自然段。2.学习课文36自然段。(1)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想:华佗是怎样给病人做手术的?手术结果怎样?在手术的过程中他想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回答。(2)出示句子:“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碰到。”提问:文中“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碰到。”中“这”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理解。“这”指病人昏迷后,手术进行得很顺利。(3)理解句子:“人醉了失去知觉,动手术也就没有感觉,当然不知道疼啦!真是太妙了!”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华佗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理解“恍然大悟”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应读出兴奋之情)用恍然大悟的神情和语气读一读这句。指名读,齐读。(4)比较句子:这时再动手术,不就可以减轻痛苦吗?这时再动手术,就可以减轻痛苦。出示这两个句子。指名读,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一样)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更好,因为语气更肯定,更强烈)齐读第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5)小组交流: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华佗是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善于观察,爱思考)(6)这样的华佗你们喜欢吗?带着喜欢的感情读读36自然段。3.学习7自然段。1.出示语段。默读思考:华佗发明麻沸散,做了哪些工作?从“收集、许多、反复、试验”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华佗遇到过很多困难)2.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华佗发明麻沸散不容易?(终于)三、整体回归,自主内化。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件出示:第1段和最后一段你怎么理解“杰出”与“奇迹”?四、拓展延伸,升华感受。1.华佗为什么被人们誉为神医?师生共同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华佗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在医学史上创造了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被人们称为外科祖师、一代神医,让后人为之骄傲与自豪。2.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后的感受。【板书设计】华佗与麻沸散神医 奇迹【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课文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我抓住“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华佗十分心疼,可又找不到好的办法。”引导学生体会华佗关心病人,为病人着想的医德,抓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感受华佗发明麻沸散过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