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WORD版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760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WORD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WORD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WORD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二、初读课文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况。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抽读生字卡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4)指导朗读,体会。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三、作业1.近义词2.组词3.抄写比喻句。第三课时一、总结、写作特点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二、指导复述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3.指名复述。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_。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四、教学生字新词1.生字字形教学;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五、练习1.形近字组词;2.用“来到只见”说话;3.比喻句辨别。 板书设计: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附送: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难点:1.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把我整体的基础上再来释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题目的意思。2.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查阅资料等情况,以学定教。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分角色读、圈画、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感知人物的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景色描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想象并仿写一处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时代叫“三国”,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根据其中的一段故事所改编的。2.教师板书:三顾茅庐。指导“茅”的写法:横钩要比草字头略长一些,最后一笔是撇。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刘备 隆中 拜访 诸葛亮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潺潺 青翠欲滴 秀色宜人 三顾茅庐 群雄纷争 半晌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指名读第一横行,然后齐读。指名读第二横行,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个句子。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第三行。重点指导“晌”读做“shng”不是“xing”;“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s”,并指导学生给“si”“si”组词。(2)出示预习单检查生字的书写,指导“葛、恭”的写法,并引导识记、组词然后对同学们的书写作出评价,并鼓励他们再书写一遍。(3)检查朗读: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顾”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刘备三次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顾”是拜访的意思。由此可见“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堂上的热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哪几个小结写出了这一次拜访的全过程?找出来认真读一读。(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的话该如何划分?第一段(1)写刘备前两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结果都没有见着。第二段(2-4)写刘备第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理清课文的思路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在这里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学生很容易找到,然后思考这些段落和前后段落的关系,这正是逐步引导学生来把握课文的思路,从而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忆回答)(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1.同学们,我们知道刘备前两次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结果都因为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失败,第三次终于取得了成功。说一说你觉得刘备能够拜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他出山。)诚心诚意是什么意思?怎么样才能读出诚心诚意呢?指导朗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默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然后认真朗读体会。3.组织交流: A、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1)刘备为什么这么生气?张飞怎么不尊重人才了,从哪里看出来?结合着你对张飞的了解来说说张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把张飞的这种粗鲁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读出来吗?(2)结合“桃园三结义”谈谈他们的兄弟情。而这里刘备却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象刘备生气的样子、语气来读一读刘备的话语。(3)张飞和刘备两种不同的态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刘备尊重人才,诚心邀请诸葛亮)(4)分角色朗读本语段B、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引导学生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C、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轻轻”说明刘备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D、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1)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你的行动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让学生恭恭敬敬的站半分钟,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指导朗读。这是刘备耐心的等待,读时要慢一些。E、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半晌”是多长时间?“又等了一个时辰”说明了什么?(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从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来?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轻轻敲门,知诸葛先生午睡时,不让童子惊醒,让关羽、张飞门口休息,自己却在房门外恭恭敬敬地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等诸葛亮醒来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刘备的这些语言、神态、动作,充分地表现出了他的诚心诚意,对诸葛亮的尊重。(教师在总结时,边说边把字显示出红色。)课件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如何把刘备的诚心诚意以及对诸葛亮的尊重读出来呢?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5.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不仅仅如此,且看看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是如何对待他的。自由读一读第5小结,谈谈你的感受。出示: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刘备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美好品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三)走近诸葛亮,了解他的雄才大略,体会比喻的妙处。1.同学们,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尊重让我们感动。请同学们再默读全文,想一想,说一说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如此的尊重呢?(重点引导阅读第4 小结,感受诸葛亮的确是个人才)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群雄纷争、茅塞顿开各是什么意思?你们想知道当时群雄纷争的形势是怎么样的吗?诸葛亮是如何分析的,又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吗?这里有一段诸葛亮的话,我把它给大家读一读。出示历史资料曹操战胜袁绍,从弱小变得强大,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领江东,已历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属,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不可攻取他。荆州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把它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难道将军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形势险固的地方,但君主昏庸。将军你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如果占领了荆州和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同学们,这样的策略,这样的分析,是前所没有的。所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在这里补充上诸葛亮的话语,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策略,和“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句话的含义。)2.文中还有两个相似的句子也写出了诸葛亮的才干。找出来读一读。A、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认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想一想句子前后两个部分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白这三个句子都是打比方的句子,它们后半部分都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前半部分。)齐读这三个句子。3.对于诸葛亮的故事你们也一定了解,说一说,哪些事例也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全文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备又是十分的尊重人才。正是这样,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佳话。(五)读写训练1.认为形象鲜明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第3小结的景色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1)认真读一读,感受一下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景色秀丽宜人?“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2)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好写了什么?2.仿写你能不能也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来描写一处景色。比如:“我来到连青山脚下,只见”(1)同学们练写(2)交流展示。(六)作业背诵课文的3、4小结阅读三国演义七、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出山辅助 ( 斥责张飞 下马步行 阶下恭候 )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足之处:第二课时容量太大,出来起来有些紧张。教学建议:可以把仿写训练单安排一课时,这样对于写的训练会更扎实、有效。附件1三顾茅庐预习单班级 - 姓名-一、认写生字(先描绘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词语的理解积累(正确读词,并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理解红色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三、熟读课文完成填空。课文主要写了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四、查找资料,了解历史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刘玄德三顾草庐”等章节,了解刘备、张飞等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