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青岛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2661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青岛版【教 材】 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拓展性目标: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教学材料及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土壤、铁盒、烧杯、玻璃棒、记录表、放大镜、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槽、纱布等烧杯、干土块、水、筷子。案例背景分析:本课是土壤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本课主要从土壤里有什么的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教科书展示了一副小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研究、采集土壤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为课堂探究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这个活动老师可以按照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集体行动,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主观察,也可以由老师带领一起观察。不过活动前都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集土壤时注意安全;二是要做好采集记录;三是让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土壤的资料。)教科书还提出了一个自由活动主题:“我们去观察校园里的土壤。”老师在教学时不必局限在校园这一环境中,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野外去观察土壤。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学过程描述: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引出: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非常兴奋,因为你们都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特别的礼物,是吗?把礼物拿出来吧,是什么?(土壤)师板书:土壤2、谁来介绍你的土壤是从哪儿采集来的?学生介绍3、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你对土壤有哪些认识?4、你还想知道土壤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补充课题:土壤里有什么二、学生猜测,实施探究(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1. 你认为土壤里有什么?猜测一下吧。2. 我们可以先来观察一下吧!学生分组观察。3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生得出:不同地方采集的土壤不一样;不同土壤能种的植物不一样;上层和下层的土壤不一样等等激励学生:同学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有了发现就会想办法去解决。4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生再次猜测。5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得出:土壤里含有很多很多的成分,可能就因为成分的不同,造成了我们发现了这样那样的不同。(二)、设计实验方案1师:要想真正知道土壤里所含成分的不同,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发现。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学生讨论试验方案。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可以给土壤加热;可以做洗沙游戏;可以把干土块放在水中搅拌、沉淀等还可以加热加热土壤混合溶液3 讨论好了实验方案,我们就可以实验了。实验前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注意事项,老师进行适当总结。4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三)、学生探究实验1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老师随机引导出:土壤里有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板书:砂、黏土、空气、水、腐殖质3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三、课堂总结,环保教育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生回答,师小结:土壤的成分这样丰富,难怪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土壤就像我们的妈妈,她为动植物提供了土壤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我们能为土壤妈妈做些什么呢?(生自由交流)3现在如何处理桌上的土壤呢?4师: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而且会越来越美丽。这样,我们就能和动物植物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的生活了!四、拓展活动,延伸学习: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附送: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 青岛版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在黑板上写“土壤”。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2、解读“土”字。人们挖开土层,就会发现,土总是一层一层的,在上面一层长着许多植物,这一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3、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土壤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土壤的哪些问题?4、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对土壤的了解。二、预测我们可能在土壤里面发现什么:教师谈话:要研究土壤,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首先应该亲自去观察。要观察就要到外面去挖土,根据同学们的经验,大家来猜猜看:大家能在土壤里发现些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讨论:我们可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根据。学生的根据就使学生已有的经验。三、到实地去挖土壤并且观察土壤。由学生亲自参加的挖土活动,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学生可以在劳动中体会一种快乐,这样也使学生能够亲近自然,体会到一种真切的泥土的芳香,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的味道。而且,学生从挖土活动中获得的信息,来自于他们真实的生活,学生将确信不疑。在挖土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观察土壤并发现它包含什么,放大镜可以让他们观察菜园土中更多的东西通过观察它们可以了解到: 土壤颗粒的不同大小土壤中间有各种东西有些有光泽、有些比较昏暗、有的有明显的颜色 土壤有湿度,取决于收集样土之前的天气 土壤里有活的昆虫和其他小的有机物 土壤有腐烂的动植物的尸体活动过程:1、告诉学生我们将去干什么,然后将学生每两人一组分好。在出发之前,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泥地里去挖土壤。3、让学生在泥土现场讨论,他们在泥地里看到了什么?现场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土地的真实存在,可以培养学生对土地的亲切感。4、让学生清理好现场,注意要尽量恢复泥地原来的样子。5、再回到教室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挖土的过程中所看到的。6、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收获。和同伴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交流内容,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讶和感慨,也能从别人的感想中了解到同伴的思想,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四、观察土壤的样品 回到教室以后:观察土壤,做好观察土壤的记录(土壤观察记录表格)说说土壤里有什么?把土壤里的东西分分类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课桌用报纸盖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到班级的材料角上去土壤样本。每组学生都观察三种土,将它的一半倒在白纸上。鼓励学生用搅拌器将土壤摊开,然后用手持放大镜观察,然后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给学生观察提示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后,让学生将土壤、放大镜和碟子交还到材料角。将土壤倒回到容器中,用水清洗塑料杯子。将报纸中的所有东西卷起来,并扔到垃圾中,并用抹布擦干净桌子。组织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结果让学生小组商量一下: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个同学把本组的发现告诉大家。四、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想研究的土壤问题1、教师提问:现在你们已经观察过土壤,你们想研究关于土壤的什么新的问题吗?2、将学生的回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标到班级土壤资源角的“关于土壤的问题”的白纸上。 3、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先给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察的任务进行,哪些问题可以当场完成研究任务。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的老师的关注。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研究范围,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 4、让学生将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 5、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并且写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 6、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搜集有关土壤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应该作为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方面。提醒学生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摘录在自己的我的土壤书上。五、交流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的教学环节:生:我发现把黑色的泥土用水蘸一下之后,放在火上烧一会儿,泥土的颜色就变了。师:变成什么颜色了?生:变成灰色的了。师:黑色的土一烧就变成灰色的了。同组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请补充!生:黑色的土烧过以后也变硬了。生:刚才我拿了一种土,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用手捏一下,放在旁边;然后,又拿一种土,在水里浸泡了一下,用手捏一下。发现第一次弄的土比第二种粘,六、总结学习的收获:师:今天上的这一堂课中,你们有什么收获?生:我们研究了土壤被泡过和被烧过以后的颜色和味道。生:我会判断土壤的种类了。生: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他的水分就被蒸发掉了,就会变硬了生:土里有许多营养,这些营养是由烂叶子和烂草根变的,这需要仔细观察!生:我知道土壤被烧过以后会变颜色。生:我知道说话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乱说。生:我知道可以用一种方法来验证土是从哪里来的!六、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 1、课后对土壤的处理谈话:好,土壤观察完了,你们打算怎样处理它呢?(保护土壤,还归自然)不过,今天同学们先别急着把土壤送回大自然,因为后面的学习还要用。 2、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只解决了一部分,剩下的问题你们打算怎么办?(课后继续进行研究)其中,哪些可以查阅资料解决?哪些可以实验观察解决?哪些既要查资料又要观察实验?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我们的土壤网页“拓展研究”中,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断完善它,让更多的人学习、共享这里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