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稿.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631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说课稿一.说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事实,告诉学生什么是斜面。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的作用,而且知道坡度越小用力越小;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越费力。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二. 说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可靠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真实记录,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出斜面的作用,其中小组合作时注重合作和交流. 三、说教法、学法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细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合理,适当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从让学生解决如何把一桶汽油装在卡车上为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概念。继而问学生用斜面高处搬运重物真得省力吗?引出课题。(二)新课:1、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2、实验中只做一次够吗?为什么?3、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师边演示边说明)4、小组内实验。(师巡视)5、汇报:说明了什么?(省力)6、从这些数据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根据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是什么?7、这个实验做几次比较准确?8、生实验、观察、汇报。9、小结:坡度越小越省力。三、练习:1、画一个盘山公路。2、螺丝钉的原理。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应用了斜面?(斧头、楔子、引桥等)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延伸: 螺丝钉的螺纹是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板书设计 7、斜面的作用坡度越小越省力。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教材分析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柑桔,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杠杆尺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3.科学知识: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找到杠杆的支点。能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的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教学难点:能初步根据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区分出省力还是不省力的教学准备:杠杆尺、勾码盒、支架、记录纸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大石头图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想把它移到路边,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你能帮老师从下面的工具中选择一种来移开大石头吗?(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使用杠杆的经验,故从工具的选择入手)(生:用棍子来撬)怎么撬?你能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吗?还要在棍子下面放个小石头?放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支撑棍子,棍子在上面才能转动)老师介绍:这就是一个支点。请同学们用沙包当作石头,用直尺作撬棍,用橡皮作支点,一起来试一试。(学生体验撬石头)二、认识杠杆1、教师介绍杠杆:像我们现在用来撬石头的这个棍子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课件展示)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学生举例)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我们刚才把支点防在什么位置上?(靠近阻力点的位置)为什么要放在着儿?(2)如果移动支点到杠杆的中间,又会怎么样?为什么?(3)如果把支点移到靠近用力点的位置,又会怎么样?为什么?(板书示意图,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省力?费力?)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通过刚才我们对杠杆三种情况的猜测,改变杠杆支点的位置,杠杆上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杠杆撬起重物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支点的位置-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有关,还与阻力和用力的大小有关)下面我们用杠杆尺和钩码来研究它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的工具: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杠杆尺和钩码,放在了你们的桌上。观察杠杆尺有什么特点?(左边5个小孔,右边5个小孔。每个孔与孔之间一样长。)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我们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我们的实验材料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提示问题)杠杆尺上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钩码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怎样体现杠杆上两边距离(支点位置)的改变?实验中要记录哪些数据?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图片出示杠杆挂上钩码后的三种状态),要记录杠杆尺在什么状态下的数据?如果杠杆尺没有平衡该怎么办?(2)交流实验方法,其他小组补充修改。(3)课件展示实验要求:我们把杠杆尺作为撬棍,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做要撬起的重物,把挂在右边的钩码看做我们用的力。当杠杆尺平衡的时候,记录下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格数。实验中小组同学要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实验。看哪组同学得到的数据更多更有说服力。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内。4、交流、分析数据:(1)交流数据: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与大家分享你们记录的数据,其他组观察他们的数据,将不同数据添加在你们的表上。其他组有不同数据的上台补充。(2)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钩码数X左边的距离 = 右边钩码数X右边的距离对照黑板上的图例进行转化:物体的重量乘上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用的力乘上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还有什么发现?(3)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的表格吗?阻力点情况用力点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211216525634观察表中的用力情况和两边距离,我们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吗?(4)你能自己设计表格和数据来分析另外两种情况吗?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三种情况进行解释):两边积相等,如果右边的距离大于左边的距离,那么右边用的力就比左边小。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还有哪些疑问?作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我们学习了杠杆的知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给他们分一分类吗?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探究课,适用于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模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从而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有选择的重点解决什么是杠杆和杠杆的作用这两个问题,通过图片解决了杠杆的定义和三个要素,同时及时地通过两幅图片来巩固杠杆三要素,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预备,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杠杆的作用,通过师生和学生门的交流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由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来判定属于哪一种杠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部分杠杆。通过拓展延伸和课下作业,激发学生的爱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这一节课原先的设计当中有人体中的杠杆,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等内容,通过试讲,发现内容太多,学生接受不了,授课内容也完不成,这也说明了转岗教师眼高手低,对与学生估计太高,对于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到位,只注重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语言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一节授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自我,熟悉了学生,同时,将自我和学生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于小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注重知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好,激发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钻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上课时间:xx-9-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