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20989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9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见学生用书P137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1 中华各民族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 团结奋斗的 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 2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时期 我国古代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 和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4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 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要使中华文化的 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既保持 又体现时代性 5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首先表现在其具有独特性 和是两个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表现在其具有和 6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和的特点 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即和 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在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三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 各具特色的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民族的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 2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和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创造祖国 美好明天的不竭 答案 不竭动力 精神家园 隋唐 汉字 史书典籍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性民族性 实用性整体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和睦认同理解民族文化共性特性认同感归属感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精神力量力量之源 文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点评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能用共性代替个性 典例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 是历史的载体 这说明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着文化发展的轨迹 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 汉字 材料反映的是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作用 故 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中华民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故 表述有误 答案 B 精深还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表现在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点评 从内容上看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但中华文化的博大 典例 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客家文化 但同为潮汕方言 榕城 揭东 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异 榕城人不一定能听懂惠来人在说什么 这说明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揭阳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揭阳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A B C D 解析 材料说明 同为揭阳文化有潮汕和揭西客家之分 同为潮汕方言也有不同地区之分 可见文化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任何文化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故 符合题意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强调中华文化领先于世界 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民族性 故 不选 答案 D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可见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 吸收 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 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 彼此吸收 借鉴各自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 点评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就是 典例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 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 儒学又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发展 北宋时 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可见 中华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各种思想都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A B C D 解析 材料反映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能够融入不同的思想文化 进而推动了自己的发展 故选 只有先进的思想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故 说法有误 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故 说法错误 答案 A 1 徽派版画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 木 石 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 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术 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 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 材料主要说明 徽文化生命力强 徽文化源远流长 徽文化包容性强 徽文化博大精深 A B C D 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徽派版画容纳多种技艺 是徽文化中的一绝 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 不选 答案 D 2 比 从 北 化 四个汉字由 人 字以不同结构构成 见右图中甲骨文 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 与人 比 肩前行 择其善而 从 之 去其恶而 北 音bei 同 背 之 力求为我所用而 化 之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 方块字 的独特魅力 这表明 汉字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汉字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的演变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汉字的演变记载人类文化历史 A B C D 解析 图中的四个甲骨文可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从四个甲骨文的具体内涵 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正确切题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选A 答案 A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我国史书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B C D 解析 教材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选 说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说法不妥 答案 B 4 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明代达到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 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和融合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 B C D 解析 文化需要交流 借鉴 吸收 各地文化不能独立形成 说法错误 时代在变 不会有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 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答案 D 见学生用书P139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5年9考 2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5年4考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年7考 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近年来 高考多通过呈现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来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联系其他知识进行考查 难度不大 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读将成为高考的着力点 1 2014年新课标全国 卷 19 历史上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 同样 法国的历史 哲学 文学 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 建交50年来 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 因为两国文化 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都源远流长 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 B C D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法国的文化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 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中法两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 而 是对题干的重复性表述 文化在交流中借鉴 融合 不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 法国的文化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 体现了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两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个性 符合题意 选C 中法文化尽管都源远流长 但没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错误 答案 C 2 2013年安徽卷 9 安徽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 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 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 三种文化底蕴深厚 影响深远 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 融合统一 A B C D 解析 题干中 淮河文化 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 和 文化底蕴深厚 影响深远 等 前者体现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后者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正确 经济 政治决定文化 不准确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 渐趋融合 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故 中 融合统一 说法不妥 答案 A 3 2013年海南卷 15 某省举办 中国寻根之旅 活动 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 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 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 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 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 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 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 B C D 解析 审题时抓住题干中 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 和 增强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 等 正确 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现代化和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4 2012年天津卷 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 常会因台湾民众把 花生 叫 土豆 把 熊猫 叫 猫熊 把 公共汽车 叫 公车 把 窝心 解释为 温馨 贴心 而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表明由于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故选C 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故不选 答案 C 5 2012年安徽卷 7 京剧 文房四宝 剪纸 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 中国元素 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 中国元素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 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 历史悠久 且具有自己的特色 故 符合题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故 错误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故 错误 答案 D 6 2011年广东卷 31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 可以浮动的 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 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解析 材料强调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永远的一张王牌 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有顽强的生命力 故 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 故 错误 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 故 错误 答案 A 7 2011年海南卷 15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建的 土楼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 解析 审题时抓住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等 前者体现了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后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正确 文化由政治 经济决定 受自然条件影响 故 表述有误 中 于 属于被动关系 反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是错误的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 渐趋融合 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故 说法也有不妥之处 答案 C 8 2010年广东卷 32 当前 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 广东省重点打造 岭南文化 活力商都 黄金海岸 美食天堂 四大品牌 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解析 地域文化是在多种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既有自身的个性 也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故B C表述错误 从组成看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性质上看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故D表述不妥 A符合题意 答案 A 9 2010年安徽卷 38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某校高三 1 班同学以 走进世博 聚焦安徽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 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 组织课堂讨论 发表看法 甲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 京剧 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 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 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 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 马头墙 小青瓦 为外墙装饰 馆内通过徽剧 黄梅戏 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 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 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解析 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设问中中华文化的特征 即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包容性的特征 通过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可见源远流长 通过各种民间艺术和地域文化可见博大精深 通过中国馆建筑设计凸显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化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或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悠久的 和谐 思想 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一脉相承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 独特的徽派建筑 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 能会将该考点和 政治生活 中有关民族的知识综合起来出题 二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该考点多以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为背景材料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 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和强大凝聚力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等知识的把握 考生在复习时还要注意 命题者可 1 2013年新课标全国 卷 19 台湾风物图卷 长达320米 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 民俗风土 人文环境等 被誉为宝岛的 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 破冰之旅 时 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 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 清明上河图 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B C D 解析 台湾风物图卷 作为台湾的画作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这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正确 台湾风物图卷 虽然是来自台湾的画作 但也同样得到了大陆同胞的认可和接受 这说明两岸文化一脉相承 同根同源 正确 这幅画作虽然有宝岛的 清明上河图 之称 但两幅画作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排除 两岸文化相互交融 但又各具特色 不可能走向同一 错误 答案 A 2 2012年海南卷 17 3000多年前 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 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 造型独特的船形屋 用牛角 竹子 椰壳等制作的乐器 其中 钻木取火 低温制陶 黎族民歌 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 黎族文化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 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B C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 3000多年来 黎族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 故 符合题意 文化由政治 经济决定 受地理环境影响 故 说法错误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故 说法错误 答案 A 3 2010年江苏卷 19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 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 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A B C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故 符合题意 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 表述错误 答案 C 材料入手 以中华文化包容性为背景知识 考查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融合其他知识点命制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该考点知识容量不大 但由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铸就了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 它也是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伟大的 中国梦 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 故该考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高考命题的热门考点 命题者会从重大时政热点 1 2014年天津卷 10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 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 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 形成中华文化儒 释 道并存的格局 至宋后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 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 解析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衍生出宋明理学 体现 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 说法错误 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以儒家为主导 说明 正确 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 说法错误 故选C 答案 C 2 2013年山东卷 22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 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 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 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 这是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B C D 解析 题干中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强调商业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强调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等 故 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但材料叙述的主体不是中华文化 而是意大利文化 故 不符合题意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故 中 消融 表述错误 答案 C 3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21 同前 4 2010年福建卷 31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 花头巾 短上衣 银腰带 大筒裤 的特色 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 汲取了闽越文化 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体现了 A 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 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 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 福建惠安服饰在汲取了闽越文化 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 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故D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但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5 2013年新课标全国 卷 39 2012年6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 BBS GDP 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人反对 有的人支持 反对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 很是惹眼 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 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 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再国际化 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词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答题时要先摆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抓住材料中的 汉字 不简单拒绝 西文字母词 等关键信息 调用汉字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文化多样性等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观点一 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 但 词典 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 不应收录 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 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 其一 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 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 词典 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 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 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6 2013年北京卷 41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黄河 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 以其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解题时 首先要回答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两层含义 然后还要回答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 主要从 对自身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化 这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7 2011年福建卷 39 郑和七下西洋 祈 和顺万方 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 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 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 指出 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 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 所有帝国的兴衰 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 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 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 然后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方面 联系 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 组织答案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求同存异 建设和谐海洋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 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 极成分 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见学生用书P10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 从内容看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即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 历史 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 也包括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 从地理空间看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即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受地理 历史 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 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 从构成看 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即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2 比较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 可以联系文化继承性中的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去进一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各地区的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即它们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应用举例 2014年8月7日 官方独家授权图书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 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上市 该书展示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审美意蕴 能带领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汉字中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B 具有包容性 C 博大精深D 具有地域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分 材料旨在表明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的这一特点是中华文化成就和魅力的体现 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正确 材料并未从纵向表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A排除 材料亦未涉及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或汉字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关系 B不符合题意 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亦不为材料所反映 D不选 答案 C 1 内涵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即能做到博采众长 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 2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也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既是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这两个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在把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时 不能将 认同 和 理解 这两个词在使用上搞混 正确的用法是 认同自身文化 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而不能说成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理解自身文化 3 从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理解文字和汉字 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 在文字和汉字这对关系中 文字属于共性 汉字属于个性 所以不能将两者混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各民族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应用举例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澳门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 每逢传统的民间节日 如农历春节等 澳门华人都会隆重庆祝 到妈祖庙还愿祈福 而到了西方传统节日 人们也会举行庆祝活动 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西方文化为辅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开放性 A B C D 解析 材料中说明了澳门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体现了澳门文化的独特性 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符合题意 说法不科学 答案 B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答1 2题 见精练案P71 时间 45分钟总分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1 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中 明末清初 A 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B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工业文明的冲击 C 产生了影响后世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D 儒家学说确立了自己的至尊至高地位 解析 隋唐时期 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故A不选 宋元明时期产生了影响后世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故C不选 在汉代 儒家学说确立了自己的至尊至高地位 故D不选 明末清初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工业文明的冲击 本题选B 答案 B 2 从上述材料 我们可以看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始终具有先进性 中华文化包容性强 包容铸就文化的博大精深 A B C D 解析 从材料中的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知 入选 从材料中的 批判继承 可知 入选 中华文化到了近代走向落后 故 说法有误 材料与博大精深无关 故 不选 答案 C 3 随着中印两国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加入了学中文的行列 从大学到中学 从公办到私立 新一轮的中文学习热正在兴起 印度人学习中文 可以 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成果 了解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 了解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 B C D 解析 汉字本身文化内涵丰富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故 可选 汉字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成果 故 说法错误 经济政治的繁荣是中华文化走向辉煌的根本原因 故 不选 答案 B 4 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 见右图 整体造型为具有立体感的地球形状 以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荔枝红 芭蕉绿 珠水蓝为主体颜色 融合了 世界 广府 岭南文化 等视觉元素 会徽设计体现了广府文化 A 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B 打造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新辉煌 C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D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解析 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体现了岭南特色 说明广府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D符合题意 A B C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5 聆听芦笙铜鼓之声 品味天籁大歌之韵 探寻巧夺天工的民族刺绣 蜡染 银饰锻造等传统手工技艺 2014年6月 BMW中国文化之旅 围绕着 醉美黔乡 和谐多彩的精神家园 这一主题 开启深度品味贵州这一 文化千岛 上的多彩民族风情的文化征程 多彩的民族风情 是个性鲜明的区域文化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A B C D 解析 多彩的民族风情显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见证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当选 多彩的民族风情并不等同于区域文化 不选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表述错误 答案 D 6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 小至四合院 大至皇宫 皇城 都有一道墙 形成一种封闭自足 自成一统的意蕴 同时 无论是园林 还是四合院 宫殿 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 总有很多 空 有条件就一定要辅以亭池草木 显出实中之虚 使人不出户 不出园 就可以与自然交流 悟宇宙盈虚 体四时变化 上述材料表明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A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B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C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D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故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源远流长 故A不选 材料没有提及包容性 故C不选 材料也没有提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故D不选 答案 B 7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 江苏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婉约柔美的吴文化 以徐州为中心的强悍刚直的汉文化 以南京为中心的南北兼得的金陵文化 上述材料说明 各民族文化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 各地区文化受历史 地理等因素影响 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地域的文化没有共同特征 A B C D 解析 材料主要介绍了组成江苏文化的地域文化及其各自的特征 故 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及各民族文化 故 不选 不同地域文化既有不同之处 也有相同之处 故 说法错误 答案 C 8 不只是园林 昆曲 古琴艺术 苏绣 核雕和玉雕等 也都成为向世界展示 文化苏州 的重要名片 更令人赞叹的是 在传统文化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 苏州的现代文化产品也不断走出国门 如新吴门画派 漆画装饰画产品 3D机甲类游戏等均走向了世界 可见 苏州给世界留下的文化印象有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具有很明显的区域特征 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A B C D 解析 材料说明苏州文化内容丰富 地域特征明显 故选 材料没有反映苏州文化源远流长 故 不选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故 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9 京剧藏戏 文成公主 中 藏戏与京剧相结合 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 别具韵味 因此 京剧藏戏 文成公主 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的特点 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 A B C D 解析 京剧藏戏 文成公主 由于藏戏和京剧巧妙结合 说明文化的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 材料中并没强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 不选 在材料中也没反映 答案 B 10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 我国一直就有 南米北面 之分 口味方面有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之分 风味上有巴蜀 齐鲁 淮扬 粤闽四大特色 这说明我国的饮食文化 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在继承中得到了发展 A B C D 解析 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 体现了 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说明 正确 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的观点错误 舍去 材料中没有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排除 答案 B 11 上图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各民族文化以其民族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之精髓 A B C D 解析 材料强调 中华文化由各具特色的各民族文化组成 中华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故选 不符合题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精髓 说法有误 答案 B 12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大气而不失精美 又有西方建筑之厚重而不失简洁 西式的大穹顶与中式的庑殿顶和牌坊构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同时西方的古典主义形式在祭堂的外立面上亦有所体现 这说明 A 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 文化认同铸就文化的民族特色 C 文化包容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 D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 材料强调 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C符合题意 A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本民族的政治 经济 社会 地理环境等铸就了文化的民族特色 B说法有误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说法错误 答案 C 语言 风俗习惯 价值观 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结合材料 请从中华文化角度说明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自信 18分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13 2014年前6个月 我国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433 4亿美元 总体来看 企业境外投资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 境外投资企业需要面对东道国 2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有助于我们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6分 3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人民在对外投资的实践基础上博采众长 不断推陈出新 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6分 答案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是我们应对外国文化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6分 14 材料一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它位于贵州省东部 地处湘黔两省交汇处 城内古迹比比皆是 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个 镇远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 崇尚文明 崇尚文化 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 长期以来 中原文化 地方民族文化 域外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 形成了独特包容性的文化 有 传统文化迷宫 之称 材料二山东青岛是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目前青岛正在着力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为此 青岛努力提高城市人才向心力水平 营造更加国际化 生态化 舒适化 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和浓厚的包容性文化氛围 培植城市文化品牌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以城市形成的形象魅力强化人才向心力 1 结合材料一 说明包容性文化对镇远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13分 2 结合材料二 就如何营造包容性文化氛围向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几点建议 9分 答案 1 包容性文化 增强了镇远的文化底蕴 铸就了镇远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4分 包容性文化有利于镇远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了对本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5分 包容性文化能够激发一个城市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 4分 2 坚持求同存异 青岛文化要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 坚持兼收并蓄 青岛文化要在文化交流中 以博大的胸襟吸收 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 坚持文化强市 增强青岛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每小点3分 共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