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1640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3个基础知识点 掌握2个核心考点 高效训练5个题 时政研修室 课时限时检测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知识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社会意识是 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 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 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从时间上说 社会意识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 决定 落后 先于 2 从性质上说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和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 方向 趋势 推动 阻碍 知识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方式的地位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 的更替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 生产活动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性质 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推动 阻碍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它促进经济基础的 和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 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的前进 决定 巩固 完善 阻碍 先进 落后 3 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 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 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 社会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经济基础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的 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 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动力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基本矛盾 前进 曲折 直接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性的矛盾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非对抗 自我完善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知识点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 内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的人们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 外延 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 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 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 力量 推动作用 劳动群众 杰出人物 精神财富 决定 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虚心向 学习 2 群众路线 一切 一切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 和 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 为了群众 依靠群众 领导方法 工作方法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2 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凡是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 改革就是变革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 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 网络反腐 海推直选 协商民主 等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这说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解析 热词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B材料未体现 D表述错误 答案 C 2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中说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 这里的 时务 喻指 A 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B 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D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解析 识时务者为俊杰 比喻认清时代潮流者 方可为英雄豪杰 这里的 时务 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所以选D A B C表述错误 答案 D 3 改革关系人民利益 需要统筹各方诉求 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言 把 最大公约数 找出来 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 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 这体现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A B C D 解析 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两项符合题意 可以入选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 故不能入选 答案 B 4 中国经济不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而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 第一 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 第二 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 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这体现了 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想问题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工作的成败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B C D 解析 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想问题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符合题意 经济增长的质量要真正实现藏富于民 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符合题意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指导作用而不能直接提高质量和效益 说法错误 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不能决定工作成败 错误 答案 B 5 2013 重庆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 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 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 侵略 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 在国与国的关系中 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 体现了其 A 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 条件性思想D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解析 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安倍晋三的言论 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 体现了其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A正确 其余三项对其主张性质的判断不准确 答案 A 6 2013 江苏 实现 中国梦 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 B C D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进行分析 实现 中国梦 凝聚中国力量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应选 弘扬中国精神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应选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错误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既相互借鉴 也存在冲突 不准确 且不符合题目的意思 答案 B 考点一 085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1 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从两点论的角度看 一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另一方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 从重点论的角度看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2 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3 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 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 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才能起作用 2 上层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时 则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反之 则起阻碍作用 因此 即使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也不一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4 关于社会发展的原因 途径 1 社会发展的原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2 社会发展的途径 前途是光明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道路是曲折的 无论是阶级斗争还是改革 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是新旧事物力量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2013 江苏 近十年来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优化政府管理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 解析 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 而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应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与材料主旨不符 公共服务应该完全覆盖 强调公平而不一定是平均化 项中 公共服务均等化 说法不妥 行政审批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也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 符合题意 答案 D 1 2013年9月24日 大势 大事 大市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 指出 目前中国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艰难爬坡阶段 亟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提高中低收入者购买力 鼓励居民买房买车 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调整生产关系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调整上层建筑 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 解析 收入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目的是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符合题意 不选 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不一定带来社会性质的变化 错误 答案 A 考点二 08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杰出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 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是产生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 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群众 才能有所作为 2 夸大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把历史看作是少数杰出人物的意志创造的 人民群众只不过是被他们任意驱使和摆布的对象 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2 关于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 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具体运用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 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3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2013 全国 2013年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从下半年开始 用一年左右时间 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唯物史观看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顺应群众期盼 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 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A B C D 解析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当选 有利于党员干部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选 项说法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 排除 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是该活动的内容而不是根本目的 排除 答案 C 2 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于2013年9月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 会议强调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实施西部计划 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 到基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来源B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解析 A C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不选 D与题意无关 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 这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体现 B符合题意 答案 B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市场活力习近平同志指出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深化改革开放 要搞好顶层设计 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上述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时政信息 结合教材进行解读 信息点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信息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信息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信息点 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 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 第一次转型与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 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 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 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我国通过改革 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 B C D 解析 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消除 矛盾 过于绝对 错误 该题选A 答案 A 2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 说明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主体作用 答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必背答题术语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 3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 社会心态蓝皮书 对2012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 生活满意度 安全感 社会公平感 社会支持 尊重和认同 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得出 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 的结论 这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对此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调整社会意识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A B C D 解析 社会心态蓝皮书 基于实际分析得出 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 的结论 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选 该结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当选 社会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错误 在阶级社会里 社会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错误 答案 A 2013年8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据此回答2 3题 2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 指出要站在全党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这为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指南 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A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析 政府机构属于上层建筑 之所以对其进行改革 原因在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答案为A 答案 A 3 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从哲学角度看 是因为改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最有效的途径 能促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能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A B C D 解析 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当选 不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改革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使之分别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 当选 中 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 的说法错误 答案 A 4 荷锄是农民 登台是演员 忙时青纱帐里寻不见 闲时几日散去万千兵 中国 魔术之乡 河南宝丰县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 大力发展以魔术为代表的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全县有5 5万人从事魔术表演 年均创收达10亿元 当地群众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这说明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承担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A B C D 解析 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 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当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错误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 错误 答案 C 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 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 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 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 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 涂抹色彩 使其鲜活起来 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 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 然而近年来 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 也不对历史资料进行核查 便开始艺术创作 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 他们在创作影视剧时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 将大量奇幻 神话 多角恋等情节充斥其中 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 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 引发网友吐槽 人民日报 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 丧失文化自尊 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抗战剧创作为什么要坚持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抗战剧创作之所以要坚持历史真实性 原因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之所以要坚持文学艺术性 原因在于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考生据此联系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抗战剧是对我国抗战历史的反映 必须以确凿的史实为出发点 以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创造性 对历史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 使其鲜活起来 观众更乐于接受 这也是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魅力所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抗战剧创作既要坚持历史真实性 又要坚持文学艺术性 要在坚持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实现收视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