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选修部分 专题十七 经济学常识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1533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选修部分 专题十七 经济学常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 选修部分 专题十七 经济学常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政治 选修部分 专题十七 经济学常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七经济学常识 核心点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劳动量 资产阶级 价值 自然力 劳动 生产率 市场 劳动 新价值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 权取其轻 助学助记 1 斯密认为 2 要用全面的观点评价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收入分配理论 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 3 对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及政策主张要加强比较 斯密 劳动价值二元论 收入分配的二元论 绝对成本学说 李嘉图 劳动价值一元论 收入分配一元论 相对成本学说 斯密与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比较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异同 关于斯密 李嘉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核心点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使用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优胜劣汰 劳动力自身价值 对剩余价值 绝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土地所有者 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 助学助记 1 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棒子 作用 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 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鞭子 作用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 在私有制条件下 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 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从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筛子 作用 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 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 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 在私有制条件下 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 价值规律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要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宏观调控 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激发社会效率的同时 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意义 1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与斯密 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 马克思认为他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都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2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 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 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核心点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农业 国家干预经济 通货膨胀 消费 内需 理论依据 经济危机 失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完全市场信息 政府作用 市场 德国 日本 滞胀 社会市场 经济 儒家思想 助学助记 1 凯恩斯从人的 心理规律 出发 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并以此为据 提出反危机的措施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 刺激消费 扩大需求 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是掩盖了经济危机 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凯恩斯革命与罗斯福新政都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 进而推动政治 经济和社会改革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 但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罗斯福新政 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因此罗斯福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 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 就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凯恩斯革命和罗斯福新政都未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因此二者都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1 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待国家干预经济的态度上 2 二者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但原因不同 凯恩斯主义的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 故其作用是有限的 新自由主义虽也坚持私有化主张 但其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却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核心点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国家资主本 工农联盟 对立物 调节 客观性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 利用 减少甚至没有 以苏内鉴 外国 自由市场 生产资料 助学助记 由于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等人的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他们的理论主张要以历史的观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 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后来 列宁认为 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 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对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的认识 2 斯大林斯大林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 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 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 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他进一步指出 保持商品生产 发展商品交换 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斯大林还认为 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 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 他进一步指出 价值规律是客观的 它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 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不过 斯大林认为 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 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在生产领域 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3 毛泽东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经济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 自由市场为补充的论断 强调了要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指出了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核心点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政府 指令性 中央 经济独立 社会公平 平均主义 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基本制度 现代企业 间接手段 生产力 扩大开放 现代市场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 助学助记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1 内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 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 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自古至今 成为一些经济学家们探究的重要课题 斯密和李嘉图一样 都主张充分发挥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 但他们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凯恩斯则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 刺激消费 扩大需求 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过多干预 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 市场自由化 2013年11月12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 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 又有自身的特征 能形成 无形手 有形手 手拉手 往前走 的好局面 1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的政府治理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4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5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6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资源高效配置 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以开放促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