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七彩版图教案 苏少版学习内容: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2、通过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国,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学习难点:二声部合唱学习过程:一、激发情感欣赏男生独唱母亲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生:温柔的、慈爱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生:祖国妈妈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美丽的二、新课学习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真挚、热情地)(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三、展示交流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四、评价总结美丽的星座(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唱:美丽的星座采集与分享:交流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歌)曲学习目标:1、能用轻巧活泼和舒展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星座,体会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音乐文化,学生的音乐视眼得到开阔,爱国热情得到激发。学习重点:通过了解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难点: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八分休止符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乐器?生:苗族、汉族、蒙古族等等;芦笙、冬不拉等等(采用知识抢答比赛的形式入手,分小组进行,哪一组回答的题多那一组就可以摘得知识桂冠的荣誉)。2、采集与分享(1)观看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影像片段,介绍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2)介绍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的乐(歌)曲师: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之多,特色之浓,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约有300种。吹管、弓弦、弹拨、打击乐器,种类齐全,且很多乐器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传统乐曲。二、合作交流学唱歌曲美丽的星座(1)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抒情、活泼;表达了少年儿童生长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幸福感和自豪感)(2)跟琴学唱高声部;再跟琴学唱低声部;(3)处理歌曲,轻巧的跳音和舒展的长音加以区别;掌握好八分休止符;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有弹性。三、拓展延伸(1)两声部有感情的合唱(2)请一学生领,其余学生合(3)请个别学生起来唱合唱部分,检查学习效果四、小结下课在苗族歌手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我爱我的家乡(第三课时)学习内容:1、唱我爱我的家乡2、创 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创编歌曲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2、通过快乐的创编活动,加强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3、通过欣赏梨园戏、南音、提线木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学习难点:在乐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学习准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2、多媒体课件、钢琴、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伴奏音乐。)播放课件:祖国的名胜古迹及美丽风光。(师生问好)二、新歌教学1、说一说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些什么?生:.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背景音乐我爱我的家乡)师: 看!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国西藏境内。师: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什么?生:中国的万里长城!师:这是什么?生:故宫。师: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师:同学们,我国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长的城墙、最古老的宫殿外,还有宽阔的海洋,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同学们请看。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壮观的景象后,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2.听一听(1)出示课题我爱我的家乡,听教师范唱。(播放课件)珠穆朗玛峰、广阔的海洋、最大的宫殿、最长的城墙。师:刚才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啊?生:珠穆朗玛峰(2)复听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师:我们中国真是个好地方啊,当你看到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世界之最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啊?(3)再听歌曲,体会速度师: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打一打拍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3、唱一唱(1)学生跟老师一起轻轻地哼唱旋律!(2)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乐句,老师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地方。)(3)跟琴完整演唱教师要求:第一第二句连起来时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时值。演唱时注意有休止符号的句子,要有“声断气不断”的感觉。(4)巩固练唱a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师:这么美丽的国家,我们都很热爱她!故宫、长城.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是多么的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来唱一唱我们家乡!b分小组接龙唱。c请个别同学领唱前四句,后2句同学们齐唱。d学生有感情演唱我爱我的家乡。三、合作交流 夸家乡师: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学家乡话.1.师先夸自己的家乡2.生夸自己的家乡3.学说家乡话四、拓展延伸1、 幻灯片展示在泉州各大景点的相片2、 生自己介绍五、评价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唱了中国的美,说了家乡的美。老师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明天,把我们的祖国、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瑶族舞曲教案 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二、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视频导入,简介瑶族的民俗民风)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三)简介创作背景: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课件展示。(五)欣赏并分析乐曲: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2.乐曲分析:分段欣赏、分析乐曲。(师生互动) 引子: 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第一部分(A) 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编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第二部分(B)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发情感的意境。 第三部分(A)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六)引导学生简单学唱乐曲第一主题,并对比欣赏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教师引导,学生打节奏并视唱;教师用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并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七)小结:瑶族舞曲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六、教学评价: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发言。2.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一、引入教学:1.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2.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3.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1.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四、细听三个主题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1)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3)第二部分主题1)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五、再次复听全曲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六、总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乐曲瑶族舞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呈示部,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展开部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再现了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合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所呈现的内容,并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五、教学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六、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七、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瑶族长鼓舞引入新课1、播放瑶族长鼓舞 2、伴随音乐和舞蹈简介瑶族及其音乐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60多万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多在瑶族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二)、瑶族舞曲简介作曲家刘铁山, 1951 年他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观看了瑶族长鼓舞的精彩场面,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写成 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 瑶族长鼓舞曲 。1955 年前后,由作曲家茅沅改编成管玹乐曲瑶族舞曲。(三)、欣赏曲瑶族舞曲(A)、整体欣赏作品 1、 提出问题: (1)、乐曲共分为几个部分? (2)、这首乐曲有没有重复的部分? 2、播放录音瑶族舞曲 3、复三部曲式简介 (B)、分段欣赏音乐1、领唱四个主题的主旋律 2、欣赏作品a主题 提出问题并出示表格(a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节拍 速度 乐器 特点 a b c d 3、欣赏作品b主题提出问题(b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4、欣赏作品c主题提出问题(c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5、欣赏作品d主题提出问题(d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播放瑶族舞曲演奏录像(由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彭家鹏指挥)1、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情感边欣赏音乐边指挥2、思考作品的再现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五)、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 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楚州区车桥中学 陈金龙 杜娟(一)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 音乐鉴赏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三部分 欣赏曲目瑶族舞曲(二)教学理念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学生的参与、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现代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促进者。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课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以音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与发展性过程体验的课程观。(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音乐兴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肯定和欣赏他人的良好品格。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听、长、思、议、记、看、动等活动中,发展艺术形象思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分小组搜集整理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协作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了解瑶族风土人情及音乐特点。通过课前、课堂、课后时间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四)教学分析瑶族是我国古老的山地土著名组,以广西、湖南、广东分布最多,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俗。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变的民乐合奏曲,以瑶族民间歌曲为素材,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管弦音乐作品。也是中国第一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代表曲目。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欣赏,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瑶族音乐风格特点。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去听课、分析,常识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阶段教的活动学的活动设计意图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创设情境 激发引题课件演示:课前播放“瑶族舞曲”演奏片断。创设情境 激发引题课前播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瑶族舞曲演奏片断(由中国中央民族乐团演出)。1、 提问:乐队在什么地方演出?出现了哪些乐器?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随着瑶族舞曲走进瑶寨,去充分感受瑶乡风情。课件演示:展示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课件主页面。学生谁着颇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学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做好课前心理准备,为课堂中所涉及的设问打下伏笔。通过教师的设问与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目标,思路进入特定的思维空间,做好欣赏与学习准备。注重突出页面的民族特色,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教学情境。阶段教的活动学的活动设计意图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整合资源互动交流整合资源 互动交流1、 瑶族民俗:“盘王节”。2、 瑶族舞蹈。3、 教师演唱以瑶族舞曲填词的歌曲瑶山乐。课件演示: 展示各小组学习任务页面。各小组分别在电脑上展示课前搜集整理并制作的小作品。课前各小组按照教师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课堂上资源共享。培养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结合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知识,开拓创新精神。通过课前资源的展示让学生享受成功,感受与人分享成果的喜悦。过程体验 阶段过程体验 探索实践1、 欣赏乐曲,分小组思考以下问题: 乐曲描绘的歌舞场面能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节奏感强、旋律欢快) 全曲可分为几部分?结构是怎样的?(工跟三部分。结构A+B+A三大部分) 全曲各部分主题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有何不同?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总结:全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教的活动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之后进行讨论,并派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学的活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与探究,分析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交流对音乐的感知与见解,从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意图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探索实践2、 分小组回答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小结。3、 学生竖笛吹奏主题音乐。4、 欣赏舞蹈片断瑶乡情。课件展示: 展示设问页面。 播放瑶族舞曲音频文件。 展示教师小结页面。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吹奏主题音乐,感受音乐意境美。学生欣赏舞蹈片断。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有身队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家强视觉感受。绩效检测 建构创新绩效检测 建构创新以瑶族舞曲为主线,分配学习任务进行创新活动: 运用电脑制作“瑶乡风情画“。 乐器组吹奏乐曲主题音乐。 唱歌组演唱瑶乡乐。 肢体语言组表现以下场景:篝火、竹楼、假山、树木、河流。 舞蹈组创编瑶族舞蹈简单动作。课件演示: 播放瑶族舞曲背景音乐。 展示学生电脑作品。学生根据任务分小组进行创新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及互评。通过自由地表现与创造,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开朗的性格及与人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教与学互动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 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提高审美情操。阶段拓展延伸 内化升华1、 教师小结。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音乐体验中从感性预约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设计意图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拓展延伸 内化升华2、 在葫芦丝吹奏的瑶族舞曲音乐伴奏下,推介有关瑶族及瑶族舞曲的知识。3、 构建课后互动平台。课件演示:展示“瑶族风情”画面,播放瑶族舞曲背景音乐。学生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瑶族舞曲,并在课后畅谈感想。感共鸣、审美升华层面,在想象与联想中,加深情感体验。再次发挥多媒体效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为终身喜爱音乐艺术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