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9341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 第7讲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 1949 1978年 通史时空坐标 总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949 1978年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 也有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 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时段特征概览 经济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由于急于求成 出现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 文化大革命 尽管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 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世纪70年代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 在核研究 航天技术 计算机应用 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文艺方针 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内容索引 考点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考点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经济与生活 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 考点四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理论成果及科 教 文艺 考点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意义 1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 新中国的成立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主干知识排查 二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建立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发展 1956年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建立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地位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建立 1949年 共同纲领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完善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作用 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实现民族平等 保证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背景 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新中国即将成立 性质 临时宪法 内容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2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背景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性质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内容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意义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 文化大革命 1 原因 1 党内 左 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 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 想通过 文化大革命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 林彪 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 推波助澜 2 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社会秩序混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法律形同虚设 人权被严重践踏 刘少奇等一系列冤假错案 1 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现的中国特色 热考重点深化 2 近现代中国三部宪法性文件的比较 3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五大特色 1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2 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 3 经济基础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方式 步骤 逐步扩大基层民主 5 重点 次序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短板1基础史实未夯实 例1 2015 北京文综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 高考短板突破 查短本题错因很简单 对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现象时间识记不清 四幅图片对应的历史现象分别发生于1958年 1967年 1954年 1997年 由此可知答案当为C 补短新课标全国卷很少在本考点命题 即使命题也大多集中于基础知识的识记 重大概念的内涵理解等 因此夯实基础知识 仍是备考的不二法门 解析 析选项 反映的是1958年的 大跃进 运动 反映的是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样板戏 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反映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 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故应为 故选C项 针对练1丛书 我们的年代 对建国以来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的流行词汇进行了记录 下列四组流行词汇中 属于70年代的是 解析 解析 造反有理 红宝书 斗 批 改 主要是在 文化大革命 前期 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 故A项错误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土改 赶超英美 反映的是1958年 大跃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 故B项错误 个体户 迪斯科 民工潮 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 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 故C项错误 样板戏是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即1966 1976年 平反 昭雪 恢复高考 是在20世纪70年代 故D项正确 短板2利用史料主旨准确定位历史事件能力欠缺 例2 2015 安徽高考 有学者评价 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 又经过反复讨论 修改 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 它 是指 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 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 解析 查短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民主人士共同讨论成果 是史料的主旨 结合所学可知 备选项中只有 共同纲领 与此主旨符合 故答案选C 补短考题备选项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排查 说法过于绝对 说法明显有违史实 备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史料没有逻辑关系 均可排除 再结合史料主旨 会很容易确定答案 析选项由 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 经过反复讨论 修改 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可判断 它 是指 共同纲领 C项符合题意 针对练2某文件明确规定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 保护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 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 中共一大纲领B 中共八大决议C 共同纲领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解析 返回 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废除私有制 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与题意不符 故A项错误 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发表时 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私有制经济已经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与题意不符 故B项错误 文件规定对于不同经济成分保护相应财产权 并指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 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可以判断这份文件是 共同纲领 故C项正确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D项错误 返回 考点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 时代背景 1 国内 新中国成立 百废待兴 2 国际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 2 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主干知识排查 3 外交成就 1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3 1954年 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4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 二 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1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 中美在上海签署 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正式建交 3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 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热考重点深化 2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四大因素 1 根本原因 国家和民族利益 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 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2 上层建筑即国家政权的性质 特别是阶级属性 意识形态 3 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4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即国际形势的变化 短板3时空逻辑意识不足 例3 2016 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1965年 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1957年的17 9 上升到52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 高考短板突破 查短 20世纪60年代 中国与西方贸易上升 隐含与对外关系政策变化 是史料的主旨 结合所学 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出现于1972年以后 全方位外交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 欧美对华封锁打破与史料无必然联系 由此排除A C D项以后 很明显B项是答案 补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排除与题意时间 地点 逻辑不符的选项 可快速确定答案 析选项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恶化 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故选B A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 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全方位外交 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排除C 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没有明确的时间 排除D 针对练3 从某种角度看 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 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 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解析 解析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 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A项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 C 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体现 但与题意不符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 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B项理解错误 与题意相符 短板4所学基础知识不牢 例4 2016 江苏单科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 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 促使法军撤出 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查短本题主要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识记 促使法国撤军 解决越南问题 备选项中只有日内瓦会议符合 故答案为A 补短现代中国的外交全国卷命题频率不高 内容上侧重于考查基础史实的识记 析选项由题目的信息可知该国际会议与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 中 美 英 法 苏及有关国家外长 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故A项表述正确 B项的参与国为亚非国家 故排除 中国并未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排除C项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1971年 晚于法军撤出越南的时间 故排除D项 针对练4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 原则 应是 A 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原则D 另起炉灶 解析 返回 解析题干材料明显是反对侵略行为和对别国内政的干涉 倡导和平 互信 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思想 考点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经济与生活 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步1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 1952年底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 土地改革 国营经济建立 2 措施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合理调整工商业 3 意义 经济恢复 为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主干知识排查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年 1 背景 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重工业落后 国民经济的恢复 苏联的援助 2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3 意义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 三大改造 1 内容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2 意义 1956年底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 中共八大 1 内容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2 建设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建设时期总路线 1958年提出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2 大跃进 运动 大炼钢铁 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即生产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 3 国民经济的调整 1 背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导致1959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 调整 从1960年起 中共中央实行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方针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 文化大革命 中的调整与整顿 1971年 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1975年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三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 习俗 20世纪50 70年代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 生活水平 物资比较匮乏 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 但总体比较低 2 交通事业的进步 1 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建成宝成 兰新等铁路 加强了内地与西北 西南地区的沟通 2 公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在黄河 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 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1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中国的影响 1 政治上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 经济上 借鉴斯大林模式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 外交上 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4 教育上 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 生活上 列宁装 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热考重点深化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四大变化 1 政治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 社会性质上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 经济上 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 文化上 双百 方针提出 大力开展扫盲教育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 1 1949 1956年底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 土地制度方面 以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过渡 2 1956 1978年 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 发展合作社形式 3 改革开放以来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 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尝试经营方式的变革 短板5审题未抓住关键信息点 例5 2016 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解析 高考短板突破 查短 一五 期间 抑制非生产性投资 是解题关键点 意指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特点 而B C D项表述均与此关键信息无必然联系 故答案选A 补短立足史料信息主旨确定答案一直是备考必备的抢分技能 析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 期间 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 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的现象 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不符合 一五 计划时期的史实 排除 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 不能反映其实质 故C项错误 一五 期间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故D项错误 针对练5下面是1952 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相关说法与该统计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解析 A 工 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解析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 钢 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 从数据上看 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农产品 A选项是错误的 符合题意 钢铁 煤和原油的增长幅度很大 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项解读正确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项解读正确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项解读正确 短板6史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思维不足 例6 2016 江苏单科 下图是我国 一五 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 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 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 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解析 查短 一五 计划未实现工业化 建设祖国并不意味着绿色环保观念 船只往来并不意味着交通运输基础良好 由此可运用逻辑思维排除A B C项 答案为D 补短解题无定法 需学会多角度思考 灵活确定解题方法 析选项迄今 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排除A项 建国初期 不可能出现 绿色环保观念 排除B项 建国初期 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 排除C项 图片主要体现了 一五 计划期间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故选D 针对练61968年 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 五金公司负责同志 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 此致 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部门交流频繁 行政效率较高B 国家全力备战 民政服务军事C 经济体制僵化 生活物质紧缺D 阶级斗争为纲 取消商品流通 解析 返回 解析材料中为购买一辆自行车在同一城市还要负责人批准 可知行政效率不高 故A项错误 军队购买自行车不能体现民政服务于军事 故B项错误 材料中现象是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指令性经济政策 解决物质缺乏状况 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取消商品流通 故D项错误 返回 考点四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理论成果及科 教 文艺 一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 论十大关系 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主干知识排查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 两弹一星 1 原子能技术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导弹技术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2 杂交水稻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南优2号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难题 3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开辟人类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三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1 背景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内容 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3 影响 它是新中国科技和文艺的基本性 长期性方针 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 4 曲折 文化大革命 中 双百 方针遭到严重破坏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政治批判 四 教育事业的发展1 人民教育的奠基 1949年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 动乱中的教育 1966年夏 高考制度被废止 70年代初 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工农兵学员 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1 现代中国60年的历史阶段特征 热考重点深化 2 新中国科技进步的有利因素 1 制度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2 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 环境条件 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 主观因素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 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的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对 左 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 外部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短板7借助时代特征分析问题意识不足 例7 2015 新课标全国卷 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 高考短板突破 查短结合建国初中国 一边倒 外交政策 全方位学习苏联的时代特点 就会明白全民学习俄语的社会原因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故D项正确 补短时代特点是某一历史时期主流历史现象的高度规律总结 也是命题者最常见的考查切入点 析选项新中国成立初期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 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 故D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 A项错误 到1952年底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 故B项错误 俄语热 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 C项错误 针对练7 2014 天津高考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 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 机械等7个工科系 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 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解析 解析考查新中国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 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尤其是即将开始的 一五 计划 这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要求 1952年国家通过院系调整大量增加技术性的专门院校 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故应选B 短板8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 例8 2013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成为指定教科书 文化部还举办了以 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 查短开设公共必修课 举办科学会展就一定能得出马克思主义在全党指导地位确立吗 能得出破除迷信思想吗 能得出舆论宣传新形式吗 显然逻辑性上说不通 结合建国初这一特定时间 可知A项说法逻辑上合理 补短熟练运用史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快速排除干扰选项 从而提高正确率 析选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项错误 C D项不是主要目的 排除 针对练8 一切科学的东西 都是在辩论 求证中获得发展 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 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A 明确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B 奠定了 科教兴国 战略的理论基础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 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解析 返回 解析材料涉及科学领域和文艺领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是科技的作用 故A项错误 科教兴国 主要是科技 教育领域 故B项错误 学术问题 也是科技领域 故C项错误 双百 方针即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故D项正确 返回 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 1 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 经济方面 举措 采用自愿互利 逐步推进 赎买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三大改造 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依据 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 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 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 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 政治方面 举措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实行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 依据 三大改造完成后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 3 民族关系方面 举措 实行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歧视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4 外交政策方面 举措 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 美国推行 冷战 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 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2 新中国成立前后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3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文化间的联系 1 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 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 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 宪法建设等 政治建设为经济 外交 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 2 经济 恢复国民经济 三大改造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一五 计划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 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 3 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 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文化科教 两弹一星 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双百 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 2015 新课标全国卷 文综 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 美国 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针对训练 解析 1 2 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 故A项正确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冷战 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故B项错误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 并非急躁冒进 故C项错误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 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 达到较高水平 与产业衰落无关 故D项错误 1 2 2 2014 新课标全国 卷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节选 1 2 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 略 摘编自 世界历史 近代部分 1972年版 1 2 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 1689 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 摘编自 世界史 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 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 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观点明确 合理充分 答案 返回 1 2 答案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 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 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也可指出其他不同 分析原因 观点正确 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 分析合理充分 如历史史实角度 史实准确 言之成理 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 有历史依据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 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 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 酌情赋分 答案 1 2 示例 不同 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 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 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 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 当时正是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 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 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 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 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 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 为阅卷参考 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返回 1 2 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 押题1 考向 新中国成立意义的史料实证 某报纸报道 新中国的成立 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 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 但毫无疑问 无论好坏 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 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 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 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 解析 解析从题干可知 对于新中国成立 该报没有评论其 好坏 A C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 故A C项错误 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 故D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故B项正确 押题2 考向 近现代中国强国梦的时空解读 中国梦 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中国梦 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 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 建国梦成 富国梦启航B 天朝惊梦 自强梦碎 专制梦醒 建国梦成 富强梦启航C 天朝惊梦 富强梦启航 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 建国梦成D 天朝惊梦 专制梦醒 自强梦碎 富强梦启航 建国梦成 解析 解析近代列强侵华导致天朝惊梦 随后洋务派自强求富 甲午梦碎 再后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专制梦醒 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新中国 建国梦成 改革开放后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富强梦启航 故B项正确 A C D项错误 押题3 考向 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史料实证 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 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解析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就抗战胜利后怎样和平建国而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时国民政府为中国中央政府 首都在南京与题干中 定都北平 不符 故A项错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组织筹备会议 其主要内容为定都北京 确定国家性质等 故B项正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政治制度和颁布共和国宪法 不涉及定都问题 故C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 左 倾错误 不涉及定都问题 故D项错误 押题4 考向 史论结合认识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 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材料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D 深受 一边倒 外交的影响 解析 解析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主要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 材料没有体现 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 1954年宪法参阅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历史上的法律 也参阅了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历史上的法律 还参阅了罗马尼亚 波兰 德国 捷克等国的法律 也参阅了中华民国的法律 既有世界眼光也有历史视野 故B项正确 材料中看不出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故C项错误 此时虽然在外交上实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然而却也并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法律置之不理 而是借鉴学习 故D项错误 押题5 考向 立足史料信息解读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960年 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 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 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 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 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 就这一时期而言 该报告 A 低估了 一边倒 方针的作用B 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C 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D 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解析 解析 一边倒 方针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20世纪50年代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对中苏关系变化前景预测是中国依赖苏联 中苏关系友好合作 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 故B项正确 越南战争的结束是1975年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1973年 而题干中 就这一时期而言 是指20世纪60年代 时间上不符 故C D项错误 押题6 考向 计划经济体制广泛影响的史料实证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 如 1956年的初中 世界历史 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 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 并无任何文字表述 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影响B 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 闭关锁国 社会发展缓慢D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解析 解析中国仅在建国初期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故A项错误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 冷战 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对立 中国对美国历史的关注较少 故B项正确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在明清时期 故C项错误 材料的做法并不是由于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 而是出于政治经济等因素 故D项错误 押题7 考向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与特点 新中国成立 逐渐构建起新的法律体系 保障人民权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 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1 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解析从表格里可以看出 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比旧中国时期的法律多出了 社会法 经济法 说明新中国法制建设更全面 答案特点 与旧中国相比 法律体系更全面 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答案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 共同纲领 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 选举法 规定 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 1954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 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概括材料二中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和特点 并分析原因 解析答案 返回 解析第一小问可以直接归纳材料二得出 共同纲领 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 选举法 规定 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 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说明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是立法 第二小问考查特点 材料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 第三小问需要分析原因 可以结合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男女平等思想作答 答案方式 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 特点 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原因 法律制度的完善 男女平等的思想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