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9247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段。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二、预习课文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4质疑。三、检查预习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鲸( ) 肢( ) 滤( ) 吨( )惊( ) 技( ) 虑( ) 顿( )肺( ) 判( ) 胎( ) 苔( )痱( ) 叛( ) 抬( ) 怠(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3朗读第一段。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1朗读全文。2观看电视教材。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视频资料的选择使用,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23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二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蟋蟀的住宅二、布置预习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4质疑。三、检查预习情况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4组词练习慎( ) 址( ) 掘( ) 崛( ) 搜( ) 镇( ) 扯( ) 倔( ) 屈( ) 艘( ) 燥( ) 操( ) 澡( ) 蔽( ) 朴( )躁( ) 噪( ) 藻( ) 撇( ) 仆( )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1)住址的选择;(2)使用的工具;(3)屋内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第一层:(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慎重”什么意思?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3)蟋蟀有特别好的挖掘工具吗?柔弱的工具指什么? 第二层: 指名朗读,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第三层: (1)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师生交流归纳,板书:伟大的工程 (3)指名读第三层。“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七、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板书:辛勤劳动)四、小结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五、朗读全文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七、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这是一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体现比较充分:(1)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2)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吃苦耐劳,热爱劳动。24*海豚救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板书课题:海豚救人二、整体感知课文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三、自学课文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3讨论后指名回答。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六、知识扩展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继续学习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与动物和谐相处。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通过自由读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讨论交流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为什么能够救人。在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后,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海豚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增加同学们对海豚的认识和了解。25*珍珠鸟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三、全班交流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四、总结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五、扩展阅读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附:板书设计珍珠鸟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珍珠鸟彩色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是活泼伶俐的珍珠鸟。2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课文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学习小组讨论: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画出珍珠鸟发生变化的重点词语。2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五、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收获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段。2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七、扩展1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谁为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交流有关“珍珠鸟”的材料。附:板书设计25* 珍珠鸟教案点评: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按中心问题“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 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从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柱着、洋槐、耐心、 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1976年1月8日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政府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情景剧。)2作者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写成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十里长街送总理)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资料,并简单谈谈对总理的印象。4老师简单小结。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3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3组词练习拄( )槐( )耐( )挽( )饰( )柱( )魁( )奈( )晚( )蚀( )腮( )洲( )陪( )倍( )部( )鳃( )州( )培( )赔( )剖( )检( )验( )阅( )矫( )骄( )捡( )脸( )悦( )娇( )侨( )四、理清课文脉络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1)(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总理。(23)(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4)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2学生轻声读第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板书:等灵车)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3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板书: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总理的灵车。“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板书: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4教师小结: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5朗读练习。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朗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写灵车到来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反映了人们深深地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板书:等灵车)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语句。(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划边想,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3学生写完后讨论、交流。“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1)“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车是指灵车到来时人们行动一致。)(2)人们有什么一致的表现?(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3)这一致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人们非常尊敬总理,为失去总理感到悲痛。连眼泪都顾不得擦,恐怕耽误送别总理的机会。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没经过商量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说明大家的心情一样,都为失去总理感到万分悲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体会人们的心情,体会人们的感情,突出重点。)4回忆总理生前事迹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反映人们怀念总理的心情?(能。由长安街送别总理,想到总理生前的事,昔日见到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日失去总理的悲痛。)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悲痛、怀念的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6总结学习方法。 (1)先找出反映人们心情的语句,分析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 (学生学完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积累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三、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 (1)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哪些语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自学后,交流讨论。 (1)这段写灵车过去了,人们仍不肯离去,反映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板书:送灵车) (2)“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牵动”一词表面是说人们的心与灵车相连,实际是说与总理紧紧相连。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些是说人们都想多看看总理的灵车,盼望能留住总理。) “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 (是说人们想念总理,希望总理的逝世不是真的,盼望能永远和他在一起。)四、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全文1播放十里长街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2教师:这就是1976年1月的北京长安街,天又阴又冷,千万名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缓缓开动的灵车,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仍不肯离去,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课文主要内容。2教师小结:课文描写了1976年1月,北京街上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附:板书设计8 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 焦急 耐心 崇敬望灵车 心情 沉痛 爱戴送灵车 牵动 奔跑 怀念教案点评:导入新课时,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情景剧的播放,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之间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材料,对总理又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去体会;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学习课文第二段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并在第三段的学习中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进行自学。从内容体会思想是训练重点,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学完课文后教会学习方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并且今后能运用。指导课文朗读之前再次播放了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调动起来的激情会对朗读练习起到很好的作用。9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教学难点: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2组词练习锁( )暂( )糕( )阻( )组( )琐( )斩( )羔( )租( )祖( )谊( )捣( )谣( )摇( )混( )宜( )岛( )遥( )瑶( )棍( )耗( )嫂( )艘( )馊( )牦( )搜( )嗖( )飕(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1)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板书:志愿军)(2)“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板书:朝鲜人民)4理清课文脉络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四、学习第一段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2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3学生思考后回答:(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板书: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4出示句子。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句(2)“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1)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板书:比山高海深)(2)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小组学习(1)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画。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救侦察员,失去妈妈刚强(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讲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板书:挖野菜,炸断双腿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 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使用反问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强调。)板书:深情厚谊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四、归纳小结1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2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1谈话: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么呢?2指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讲的是什么?(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3投影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这句话是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说,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六、总结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听诵读(动画),体会感情。3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七、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1、透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通过指导感情朗读和学生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内容表达思想感情。3、抓住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改一改,比一比,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反问句增强语气,加深感情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采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4、充分利用师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精彩的录音、录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10*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分小组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四、课文内容的拓展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五、总结全文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附:板书设计10 秋天的怀念我母亲暴怒安慰思念去逝教案点评: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四、讨论交流1课文结构: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 (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教案点评: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