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870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在这一课中,学生们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教科书又介绍了过滤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能否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过滤的方法,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屏风。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异同。过滤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准备小组:烧杯100mL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沙各一杯、滤纸1张、漏斗1个、匙子3把;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记录表二张。教师:过滤装置、匙子3把。五、教学实录(一)导入(出示玻璃杯和红糖)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红糖。现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取一勺红糖放入杯中,倒入热水。出现了什么现象?生:整杯水都变成红色的了。生:红糖化在水中了。生: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师:哦,这位同学的表述非常的科学。在科学上,这种现象我们不叫做“化了”,而是称为“溶解”。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看看到底什么是溶解。(板书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师:并且,在这节课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小组或个人,下课后可以到老师这来,老师请你们喝红糖水。(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师:老师带来了食盐、沙和水。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我们分别把食盐和沙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生:沙子没有变化,食盐会看不见了。生:沙子没有变化,食盐会化在水中。师:刚才我们说过,在科学上,我们不叫化,而是成为溶解。同学们都认为食盐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吗?生:是。师:那到底是不是像我们说的这样,就请大家来做一做(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取两匙食盐和两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搅拌,并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静置一会儿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并且请同学们按照记录单上的要求完成记录。(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师:好,现在,你们发现分别将食盐和沙放入水中有什么不同呢?生:我们组发现食盐和水混合后,不搅拌时食盐减少了,但还可以看到一些食盐,搅拌后完全看不见食盐了。而沙和水混合后一直都看得到,没有减少。师:说的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的观察。那个小组还有补充?生:我们组发现食盐和水混合后没有了。而沙和水混合后即使搅拌,也仍在水最下面。师:嗯,这个发现很好,不过我们有更科学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现象,我们可以说沙在水中沉淀了。那食盐在水中有没有沉淀啊?生:没有。(学生汇报时,老师板书:食盐 看不见了 没有沉淀沙 看得见 沉淀 )师:好,那通过这些现象,(课件出示问题)你们认为食盐和沙,哪种物质没有溶解在水中呢,为什么? 生:沙没有溶解。因为我们还能看见。师:只是还能看见吗?还有补充吗?生:沙没有溶解,因为沙子在水中沉淀了。师:嗯,说得真好。因为沙子在水中仍然看得见,并且沉淀了,所以,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师:(课件出示问题)那你们认为食盐和沙,哪种物质溶解在水中了呢,为什么? 生:食盐溶解了,因为我们看不见它了,并且没有沉淀。师:大家还有补充吗?生:(没人回答)师:这位同学真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一下就把原因都说出来了。因为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并且没有沉淀,所以我们说它溶解在水中了。(课件出示问题)现在,你们觉得溶解与没溶解有什么区别呢?生:溶解的物质就看不见了,没有沉淀。没有溶解的物质就还能看得见,并且沉淀。(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师:那面粉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生:能。生:不能。师:看来同学们出现了分歧,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再来试一试!(课件出示操作要求)取一小匙淀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烧杯内,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搅拌,观察淀粉在水中的变化。静置一会儿后,观察淀粉在水中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师:你观察了什么?生:我发现淀粉搅拌前漂浮在水面上,搅拌后水就浑了。生:静置后好像下沉了。师:那淀粉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生:溶解了,水都白了。师:嗯,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溶解,我们都还能看见。师:嗯,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看来我们还是没办法确定淀粉是不是在水中溶解了。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办法。同学们来看。(出示过滤仪器,展示介绍仪器。)这是一套过滤装置,它由漏斗、滤纸、烧杯、铁架台组成。如果我们用它分别来过滤盐和水、沙和水的混合物,会有什么现象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做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边演示过滤实验边讲解)师:在等待的过程中,老师考考大家,谁注意到老师怎样使用的这个过滤装置?生:老师是把混合物从玻璃棒上倒入漏斗中的。生:我发现老师在倒之前,先把滤纸用玻璃棒湿了湿。生:老师到的很慢,不是一下都倒进去了。师:嗯,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一起来看下,在进行过滤操作时,究竟应该注意什么。(课件出示)(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3)漏斗下端紧碰烧杯内壁。(4)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过滤装置中的滤纸放在投影下出示给孩子) 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生:过滤盐和水的这张滤纸上面什么都没有,而过滤沙和水的这张滤纸沙子都留在滤纸上了。师:通过这两杯混合物的过滤,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生:能过滤出沙子,不能过滤出盐。师:我们已经知道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那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生:溶解的通过过滤不能分离,不溶解的能分离。 (同时板书黑体部分:食盐 看不见了 没有沉淀 不能用过滤分离沙 看得见 沉淀 能够用过滤分离 )师:真棒,我发现咱班的同学已经能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总结出结论了。那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在水中呢?想不想通过过滤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过滤的过程中最早有发现?(学生分组进行过滤试验)师:好,哪个小组能告诉大家,通过过滤,你发现面粉能溶解在水中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淀粉全部留在滤纸上了,流下的水中很纯净,也没有淀粉。师:嗯,谁还有补充?生:不能,因为我们通过过滤的方法把淀粉和水分离开了。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有理有据。那现在,谁能再次总结下溶解和不溶解的区别?生:溶解的就看不见了,没有沉淀,并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没有溶解的仍然能看得到,有沉淀,并且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四)拓展延伸师:好,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到底什么是溶解,那对于溶解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生:为什么溶解了就看不见了,他们哪里去了?生:到底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呢?师:我发现咱班的同学特别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那让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来研究溶解的相关问题吧。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棒,下课后大家可以来领取红糖水。下课。六、教后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节内容。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注意到了要采用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概念。在课堂上,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红糖的溶解的现象出发,沏一杯红糖水,让孩子明显看到了溶解的现象,同时以红糖水作为孩子们课堂表现优异的奖励,即发起了孩子们探究溶解,并且是认真探究的欲望。然后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引导孩子们观察盐和水分别放入水中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到了引导学生加强观察,并学会总结溶解的特征。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对比,比较顺利的就总结出了这两个特点。接下来,在学生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让学生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辨别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学生较难判断,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呈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虽然在放置一段时间后,面粉也会沉淀到了杯底,但是孩子们还是会出现疑问,不能确定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此时,老师告诉他们还有一个办法来验证,即过滤。在进行过滤实验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过滤这个概念,讲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过滤效果更好,在孩子们动手之前,先是我给孩子们进行了操作演示。在等待过滤食盐和沙的时间中,再次课件出示,强调过滤要点。之后,让孩子们观察过滤后的滤纸,他们便会发现溶解的物质不能过滤出来,不溶解的物质可以过滤出来。此时,再让孩子们用过滤的方法验证淀粉是否能够溶解,便水到渠成了。并且,这样的设计,也可以节约一定的课上时间,为孩子们自己过滤探究腾出更充分的时间。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在课堂上做到了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急于求成,而是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附:混合食盐和水、沙和水的实验观察记录温馨提示:1、严格按照、步的顺序完成实验。2、水倒半杯就可以。3、搅拌时手拿玻璃棒的上端。4、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容器的底与壁。5、实验要安静、快速地进行。6、及时、真实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混合后不搅拌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食盐和水混合沙子和水混合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在这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的特征,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教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能力目标:学习使用过滤方法,从而对溶解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情感目标: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重点: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引导学生描述它们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三、教法与学法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演示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利用观察法、比较法去三种物质在水中的不同状态,从而对溶解的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四、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科学学习中,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活动操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培养学习科学的能力。五、教学准备因为这是一堂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所以我为每个小组准备 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1根搅拌棒、3张滤纸,1个过滤装置、3张记录表六、教学流程为体现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歌曲导入,揭示课题;设计实验,展开活动;总结课堂,课后延伸三个环节。(一) 歌曲导入,揭示课题一开课,我就请学生欣赏动画歌曲不动脑筋别发言。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盐化了,而棉花不会化。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随即板书课题)(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我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歌曲入手,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个实验活动: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重点是怎样描述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细致地观察了:首先是刚放入水时,食盐和沙是什么状态?用搅拌棒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最后静置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了这样的分层指导,描述状态就容易多了。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孩子们应该很容易判断出“食盐溶解了,沙没有溶解”,可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就不好表达了,这也是一大难点。此时,需要教师利用导学法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上的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在水中没有溶解”?这样表达起来就容易多了。正因为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渐渐消失,我们才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在水中始终不变,我们才说沙子没有溶解。(板书溶解的特征:会消失)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面就请拿出第一张记录表,把刚才实验中的观察与发现写下来。对写得既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把动手动脑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食盐、沙子的溶解特征。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在经历了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这个实验的流程学生就轻车熟路了,边做实验边完成第二张记录表。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既不像食盐,又不像沙子,而是分散于水中。那么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吗?这时,我鼓励孩子们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至于结论,我们还待下一个实验才能揭晓。(设计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当碰到疑问时,千万不要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因此当学生发现面粉的溶解介于食盐和沙子之间时,我不急于发表看法,而是鼓励他们互相交流,积极探究。要知道,任何的发明、发现都是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上。)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在第二个实验中,学生对面粉的溶解特征还是模糊的,在这里引出“过滤”就顺理成章了。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并演示使用方法:对折两次,沿一条边打开,呈漏斗状,你能看到其中一面是三层滤纸,另一面是一层滤纸。之后我出示过滤实验示范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过滤讲究“一贴二低三靠”,并作具体介绍。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不然就起不到过滤的作用)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靠着三层滤纸那边。(以免刺破滤纸) (3)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播放完课件后,我马上演示实验过程,演示完以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巡视中要及时提示学生科学操作要注意观察,而今天的过滤实验就要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原来,面粉的过滤和沙一样,都留有颗粒,而盐就没有留下颗粒。这下,结论就显而易见了,再填好第三张记录表。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1、溶解了的物质通过过滤不会留下颗粒。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并板书溶解的第二个特征:过滤后无颗粒(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形象直观。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又能为下一步学生的分组实验提供帮助。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溶解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三)总结课堂,课后延伸 1、课堂的总结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这堂课的收获。 2、根据教学内容,我布置了两个作业(1)、自己动手做一做味精能溶于水中吗?(2)、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设计理念: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搜索资料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