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案设计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594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案设计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案设计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案设计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案设计 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会呼吸前后气体成分发生变化。(3)理解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呼吸,得到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身体健康。2、过程与方法:(1)孩子通过从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2)掌握正确的测量的方法,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2)认识到耐心、细致、严谨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三、材料准备:1、演示实验:水槽1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吸管,小木棒,小碟子。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1个。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四、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5分钟)(1)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所以有一点紧张,同学们能不能帮帮我?(深呼吸)演示深呼吸,恩,不呼吸的时候多难受啊!人类离不开呼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2)揭示课题:(板书:人体的呼吸)2、认识呼吸器官:(8分钟)(1)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深呼吸,说说空气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猜测它会经过哪些器官,又是从哪里出去呢?(2)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是这样的吗?(出示人体器官图)(3)引导:我们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空气从鼻腔进入,沿着气管,通过支气管最后进入肺。(4)刚才我说了吸气的过程,谁说说呼气的过程?(学生回答)我们把这些参与呼吸过程的器官,统称为(呼吸器官)(板书:呼吸器官)(5)一次完整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部分。让我们再做三次深呼吸。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体验和猜测的基础上,观看直观的“呼吸器官图”,从而有效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落实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再呼吸三次让学生深刻体会一次完整呼吸的概念。3、体验空气变化:(7分钟)(1)过渡:这些空气一吸一呼,完成了我们体内的一次“旅行”!通过这次“旅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空气是不是一样的呢?(学生回答)(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先装一袋空气,然后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教师演示过程)(3)交流感受。举手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很难受,很热)后来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呼吸?(说明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4)小结:是啊,如果空气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而现在,我们不能在一袋空气中长时间的呼吸,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可能发生了变化。(板书 可能)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感受更深!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呼吸后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教材安排了“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活动,是非常恰当的。让学生思考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有没有变化,体验后安排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呼吸同一袋空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袋子中的空气可能发生了变化。产生疑问,为后面的火柴检验气体做一些铺垫。4、检验空气变化:(10分钟)(1)猜测一下空气什么成分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氧气减少或者二氧化碳增加)(2)人的感觉往往带来错觉,需要科学实验验证。(2)实验:火柴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说明:火柴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就熄灭了。我们要检验呼吸后的空气氧气是不是减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请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反复呼吸过的那袋空气上台,问:能不能直接把火柴放进去?(不能,会把袋子点着或熔化,里面的空气还会跑出来。)怎么办呢,我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复呼吸过的空气,贴上标签,放一边。我们还应该收集一般的空气,这样才能对空气的变化进行比较。火柴检验,学生观察。(3)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般的空气里氧气较多,反复呼吸的空气里氧气大量减少。)(4)延伸:科学家们专门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课件: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5)加深理解:(板书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了,到哪里去了?(被人体吸收了。)二氧化碳增加了,哪里来的?(我们呼出来的)。哦 我们呼吸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5)概括:(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将其他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板书:气体交换) (6)看来我们的预测的正确的!(在黑板上可能上打钩)。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空气变化的基础上,安排了用实验来检验空气的变化,加强知识建构。在收集空气时采用的“排水集气法”,我的处理是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以便节省时间突出重点进行对比实验。5、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8分钟)(1)呼吸为我们提供氧气,你知道在平静时自己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吗? 测量的时候要注意(1.不能刻意控制呼吸2.强调呼吸的完整概念。)(完成后汇报)(2)如果作剧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会不会变化呢?记录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3)组织交流,并在课件上完成呼吸变化统计图。(4)讨论: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为什么?(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5)游戏:请两名同学吹气球,看看在一口气情况下,气球的大小。提问:为什么气球大小会不一样呢?提出肺活量的概念,倡议: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在讨论中明白呼吸和运动的关系,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体现学习的价值。6、总结延伸:(2分钟)(1)通过今天学习,知道了什么?(2)运动后呼吸会发生变化,心跳呢,下节课来研究。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学,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概念。七、板书设计:人体的呼吸呼吸器官 气体交换 吸入的空气 呼吸 呼出的空气 可能( ) 氧气 = 氧气 (减少)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 (增加)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起来会怎样(二)参考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教学过程:一、引入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1)提问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等(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二、课外延伸(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2)交流汇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6)讨论并交流。(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四、作业板书设计:跳动起来会怎样(二)心跳次数血液循环输送 排出体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